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读东西《私了》
广西作家东西的短篇小说《私了》,篇幅不长,语言朴实,节奏明快,悬念不断,引人入胜,却不是故弄玄虚。一气看到结尾,令人唏嘘。
小说开篇第一句“他把存折轻轻放下”,以短句开头,短促有力,有一种简素、冷寂的美感。让人联想到川端康成《雪国》的第一句话:“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
他把存折轻轻放下。黑色的方桌上搁着一本,绛色,很扎眼。她没看存折,而是看他,好像他是一个陌生人,需要对他进行检测。
“他”想用存折来作为谈话中心,把钱作为主题;而“她”却不看存折,只检测人,揣度的是人心。
第一个悬念出现在我心里,这存折的出现,结合文章的标题《私了》,是用钱来私了什么事儿么?但凡要私了的事儿,一定不会是好事儿。由此心里开始猜测,是伤了?死了?干坏事儿了?
“轻轻放下”,很郑重的感觉;“很扎眼”,这存折这钱并不是他所愿所求。这简短的语言中,读出来一点情感倾向,令人更好奇了:这钱不但扎眼,还扎手。
男主人公李三层并不富有。作者并不是用叙述的手法直接把结论告诉读者,而是放电影一样给人展示出画面感。
凉鞋里十根变形的脚趾。脚趾虽然变形虽然黑,但趾甲里没了泥垢,鞋面也还算干净,这都是进村时在井边仔细冲洗的结果。
细节描写告诉我,这是一个在泥地里求生活的农民,变形的脚趾让我想到他一定长期承受劳作的重负和艰苦。指甲、鞋面、冲洗泥垢的细节,让我想到他自尊自重,哪怕是再贫再苦也依然保持对生活有一定的要求。
接下来的场景描写很有意思,它不同于一般的常见表达,很有异质性。读了就想拍案叫绝,对呀,就是这样!这幅场景写得很准确!
太阳快要落山了,阳光从门框斜进来,照着他们的下半身,把他们下半身的影子拉长,投射到墙壁上。墙壁上,一个腿影不动,一个腿影打闪。
落山的太阳光线只能是斜射,而主人公和女人坐在屋内,光线斜射只能照见下半身。腿影一个不动,一个打闪,展示的是两人不同的心理状态。腿影不动的,显然是主意已定、绝不更改的男人;而腿影不停晃动打闪的,应该是女人,显然是她在内心充满疑惑时积极地思考的一种肢体语言。
这个细节描写也提示发生的背景,而且是在傍晚。李三层为什么是在傍晚拿出存折说这件事?是拖延到现在?是即将到来的夜晚,能更好地消化处理某些情绪?是的,他在村口仔细冲洗,回家又不急于开口。墙上的影子也让读者知道,他很踌躇,他在磨蹭,这件事极不好开口。也许,在村口冲洗的环节也是男人在心里默默谋划应该如何开口。
作者只用百把字铺垫到此处,这个男人已经让人生疑了:一个如此贫苦的农民,一个拿着存折都高兴不起来的农民,一个心里装着事儿、对女人开不了口的农民,为什么这样?这不但读者生疑了,女人也生疑了。语言的逻辑相当严密,甚至可以说丝丝入扣。没有一个字多余,没有一句描写多余。每一句描写都可能身兼数职:既交代时间地点,又寓情于景,表达一定的情感倾向;既埋下伏笔,又暗示因果,不论是句与句之间。当小说的气氛推进到这里,我感觉女人会忍不住率先开口发问了,而且一开口就应该帮读者问三个问题。“存折怎么来的?”“谁会封闭你十五天?”“李堂为什么没有一起回来?”
然而实际上女人是这样问的:
“都十五天了,你说你们封闭。李堂封闭还情有可原,你一个种地的,谁会封闭你?”她的声音不大,却一剑封喉。
“能不能先看看存折?”他弱弱地问。
“你都回来了,李堂为什么还不开机?”
女人也是聪明的女人。她思维并没有一来就被男人主导到存折和钱上去,而是清醒地坚持着自己的思路。也许她感觉到了存折的不同寻常,李堂没有回来也不同寻常。一种女性的敏锐直觉,让她避开了自己可能不愿意听到的坏消息,直接跳过存折和李堂,而问了一个答案或许比较温和的问题:谁会封闭你?其实,这个问题既和存折、李堂有关系,又比较安全。因为不管谁封闭了你,你都安全回家了。只要人是安全的,一切还好。这是一个富有生活智慧的女人,这也是个巧妙的提问方式。
但是男人避而不答,而是继续引导她回到存折上。“他弱弱地问”,既是一种气势上的描述,又被作者赋予了感情色彩。这存折的来由也许是不详的,是不被期待的,是不敢让你知道的,是让男人我虚胆怯的因由。表达了男人对女人的爱护和体贴,这也在后文描写女人的心脏病时,形成了完整的逻辑闭环,前后呼应。
读到开头二百字,很是喜欢,能体会到作者字字珠玑,玄机四伏的语言魅力。这简直就是用文字织出的一张丝丝入扣、逻辑严密的网啊!
在接下来的两人对话描写中,以“你猜”为推手,男主角像打太极拳一样,掌握了对话的内容和节奏,更加精彩。感叹这篇小说真是值得反复精读,与友人研讨学习。
今天是第一遍阅读,所以仅仅随性地谈点第一印象,聊聊阅读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