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笔耕不辍中国传统文化《论语》学习
20160322_232Lily_论语1-12 不是制约 是保护

20160322_232Lily_论语1-12 不是制约 是保护

作者: 空空的山谷 | 来源:发表于2016-03-22 07:05 被阅读52次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之运用,贵在能和。先王之道,其美处正在此,小事大事都得由此行。但也有行不通处。只知 道要和,一意用和,不把礼来作节限,也就行不通了。

    有子说:“礼的作用,以做到和谐为可贵。古代先王治国的原则,可贵之处就在这里。小事大事都按这个原则去做。如果有的地方行不通,只知道 为和谐而和谐,不用礼来节制和约束,所以就行不通了。”

    (钱穆《论语新解》)

    礼,当然不是讲礼貌喽,任何礼仪仅仅是它的一个非常小的表现形式。

    礼的目的是什么呢?

    和!

    中国文化的“礼”字,拿西方文化来讲,就是哲学。

    《论语》上的“礼”是社会秩序的礼,个人的礼。

    “礼之用,和为贵。”这等于礼的哲学。礼是干什么的?是中和作用,说大一点就是和平。

    这也就是礼的思想。人与人之间会有偏差的,事与事之间彼此有矛盾;中和这个矛盾,调整这个偏差,就靠礼。那么法律也就是礼的作用,法律的原则之下,理国乃至办事的细则,就是礼的作用。假如没有礼,社会就没有秩序,这怎么行?所以人与人之间要礼,事与事之间要礼,而礼的作用,“和为贵”,就是调整均衡。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中国文化中称先王,不是指哪一个皇帝是先王,“先王”这两个字,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传统文化”、“中国文化”的意思。所谓“王者望也”、“王者用也”这些注解以外,我们了解“先王”两字的精神,就代表列祖列宗。所以中国文化的先王之道“斯为美矣”,最了不起的,我们人文文化的建立比世界上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更早。“小大由之”,无论大事小事,都要由礼的精神来处理,失去了礼的精神就不行,一定出毛病。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是讲相当矛盾的道理。我们经常看到“矫枉过正”四个字,“枉”是歪了,看见事物歪了,必须要矫正它;矫正得过分了,又是歪了。换句话说,不是向这边歪,就是向那边歪。总之“过正”就是歪。礼也是这样,要中和,过分的调节也不好。一个青年一点不懂礼貌固然不对,但他一天到晚都讲礼貌,太多礼了,人家就要误会他拍马屁,所以“知和而和”,对一件事,了解了它的中和之道,而去中和、去调整它。但过分的调整就错了,“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所以礼义的基本精神,是调节一件事物,中和一件事物,但是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又要重新把它调整。

    (南怀谨《论语别裁》)

    礼,维系社会秩序,中和着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衣食住行。

    暂且用规则表示,虽然不尽其意。

    规则是用来保护我们的。不是制约。

    为了“和”来制订规则,用规则来体现背后错综复杂的事物,是一种提炼。

    接着就是使用,即“礼”的运用。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如今蒸蒸日上,靠的是文化。所以有国法、有家规。

    家规,恰恰是一个家庭和睦繁荣的基础,也是用来保护一个家族生存的基础。

    为了执行而执行,却是误区。把握度,是一件很需要技巧和智慧的事情,真没那么容易。

    各种制度的订立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和平不是为了压榨。上古时候的帝王之所以做得很好,就是因为,他们用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用和这个目的去制定各种条例。但是如果仅仅为了执行条例而执行,而忘了本身的目的,这就不对了。比如说让残疾人出示残疾证才认可其残疾事实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各种家训,戒子书,治家格言,无不是在告诉后代“礼”的产生和运用。作为母亲,想想,这个小小家庭的礼是什么?如何体现在自己和子女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上?

    重华大雅体  by Lily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60322_232Lily_论语1-12 不是制约 是保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tx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