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标成本完成了。
我的分解:按照人工费、材料费、车辆设备租赁费、油耗、调遣费、间接费、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的顺序做的。
因为是第一次做对这里面的框架很不熟悉。情绪有些焦躁和抵触。在逐渐做的过程中了解了内部的结构,情绪好转很多。
优化后的流程:
-
1、人工资源计划:① 填写人数、工期,分市场化和合同化及外雇,用sumif函数汇总。统计工期用countif函数,最大化用max函数。
-
2、人工成本测算表:将人工资源计划表中的人工数链接到对应的位置。设置基础工资、奖金、补助数及各种费率。然后制作公式链接。
-
3、车辆设备租赁费,租赁单价根据管道局租赁价格或者设备资产部提供的统一招标价测算为依据,工期按照工程部给的。
-
4、油耗:根据车辆设备的油耗定额及单公里油耗经验数据进行测算。
-
5、设备调迁费:按照吨公里计算。但是不知道设备多重这部分测得很不准确。
-
6、过路过桥费:百度出距离和一般过路过桥费测算。
-
7、临设费:按照房屋租赁单价、工期、每间房助的人数计算。
-
8、办公用品:按照管理人员和机组人员数量估计所用的打印机、墨盒、接线板、饮水机等等的费用。
-
9、低值易耗品:乱七八糟的东西。
-
10、分包:从投标报价中扒出,然后细分为主材费和施工费,乘以0.85的系数大概计算份报价。
-
11、材料测算:这是最难得部分,耗时最长,所以放到最后做。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消耗性材料,二是摊销性材料。消耗性材料可以根据定额含量扒出来,但这个工作量巨大。简单来做的话,可以根据公司标准化机组的消耗量定额来计算。对于摊销性材料,根据机组各工种的安排,每人用多少个xxx听都没听说过的工具来测算。这一部分不太准确,只能把握大概的钱数,如果想要准确还要机组人员自己上报,但由于各种原因没能这么做。
过程中间经历过几次反复,从全部自由机组,到部分分包,不断修改人员、机械、车辆的数量和安排。好在公式已经连接好了,每次修改都只需更新这三个表里面的数据。
2、收集的事情太粗糙
- 前置判断没有列入
- 在论坛回复【日计划该怎么做】的任务差点忘掉(忘记看doit)
3、前置判断
心智能力简单说是能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的能力。对于外界的干扰,我能够意识到,但是对于来自自己的干扰、分心不能及时觉察,比如:今天做着做着事情就看下网页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当时没能捕捉到,写这篇回顾的时候才意识到好像有这么个事情。
写前置判断可以增强我对干扰项的敏感度,尤其是来自我的干扰,还能判断我是怎么选择的,为什么选择A而不是B,观察自己的价值观是怎样的。
4、想法
找到一个参加【做自己CEO】课程后最想解决的问题,然后每次上课都看看要怎么解决它,然后形成一个大的案例。最后课程上完的时候这个方面就会有彻底的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