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乱天下

作者: 目送归鸿 | 来源:发表于2017-04-27 19:56 被阅读141次

    东汉的覆亡,源于桓灵二帝的昏聩无能,宦官把持朝政,外戚掌握兵权,以致民不聊生,天下大乱,引发了黄巾起义,动摇了汉朝的基础和根本。然而直接的导火索,或者说压垮汉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却是袁绍的一个低级计谋,此计一出,真正地打破了朝政秩序,导致高层内部的分崩离析,继而群雄并起,尾大不掉,最后起而代之。袁绍家族,四世三公,门庭显赫,加上个人少年英武,多有谋略,因而深得当时的实权派何进的赏识。何进本是杀狗屠猪之辈,因其妹入宫为灵帝皇后,得到重用,屡迁为大将军,掌握了兵权,一门皆贵,实为无能之辈,草包一个。何进虽是新贵,毕竟出身寒微,袁氏乃名门望族,门生故吏遍天下,况且袁绍为袁氏一门之杰出代表,故何进对袁绍信任有加,言听计从。

    曹操在和刘备煮酒论英雄时曾言,袁绍好谋无断,真不虚也。时袁绍尚少,作为何进的谋士和亲信,经常为何进出谋划策,充分体现了“好谋”的特点,因为只为何进提供决策参考,无需自断,故曹操讲他“无断”的特征,在作为一方诸侯之前,弊病不显,问题不大,于己并无妨碍。但何进相信他的谋略,据此而断,最终却不仅陪上了卿卿性命,还断送了全家老小的身家性命,更有甚者,断送了汉朝的大好河山。

    其实袁绍能得到何进的欣赏青睐,并非虚有其表,其宜有过人之处。抛开贵族身份,显赫家世外,袁绍有时表现确实在谋略和胆气方面比普通人高出一筹,否则,后来也不可能独辟天地,北展南扩,坐拥青冀幽并四大州郡,成为当时兵将最广,钱粮最富的一方诸侯。只是和曹操刘备比起来,其英雄气概不免就短了些,所以曹操始终看不上他。

    在拥立太子辨即皇位一事中,袁绍表现得有勇有谋,可圈可点。汉灵帝病笃之时,以灵帝之母董太后、宦官头目蹇硕为首的一派欲扶立皇子协为帝,以何太后和何进兄妹为首的一派欲扶立皇子辨为帝。何进召集大家商议对策,时任典军校尉的曹操提出:“宦官之势,起于冲质之时,朝廷滋蔓极广,安能尽诛?倘机不密,必有灭族之祸。”曹操之虑,并非杞人忧天,因为前朝外戚窦宪本欲尽除阉宦,结果因为谋划不慎,走漏风声,反被宦官害死。但此时曹操职位不高,本是借了宦官之势,才得在朝廷为官,人微言轻,何进瞧不上他,曹操刚一进言,就遭到何进的喝斥:“汝小辈,安知朝廷大事”,但曹操提出的:“宜正君位,然后图贼”,符合何进的利益,何进还是听进去了。当他倡议正君讨贼时,袁绍第一个挺身而出,表示:愿借精兵五千,斩关入内,册立新君,尽诛阉宦,扫清朝廷,以安天下。当真英雄气概,正义凛然。何进对他颇为激赏,当即应允,对袁绍加以重用。此后,袁绍追随何进正君位,杀蹇硕,并提议:中官结党,今日可趁势尽诛之。如果何进听从袁绍之劝,立即追剿宦官,既可独揽朝纲,也可保汉室无虞。可惜何进无谋,因为太后的阻拦,起了妇人之仁,放过了以十常侍为首的一并宦官,给自己留下了掘墓人。袁绍当时就感叹:“若不斩草除根,必为亡身之本”。虽然何进未听从袁绍劝告,对宦官斩尽杀绝,但经此一役,袁绍在何进心目中的分量自是与众不同。然而正因为袁绍这些谋略的成功,表现又十分忠诚果敢,导致何进对他的多谋善断深信不疑,以至后来酿成了弥天大祸。

    东汉时期,因为皇帝大都命薄早逝,即位的皇帝年幼无知,宦官和外戚成为东汉政权的特色,两者素来势不两立,互相图谋清除对方,独揽朝廷大权。何进虽然借助兵权,清除了最大的宦官蹇硕,但以张让、段硅为首的十常侍,拉拢何进的母亲、妹妹和弟弟,逐渐势力强大。袁绍等人感到事态危急,力劝何进乘机诛杀阉宦,以绝后患。张让等人听到消息后,赶紧贿赂何太后和何进之弟何苗,让他们为自己说情。何进本是个屠夫,没什么见识远谋,让他执掌天下兵权,谋划天下大事,真是难为他了。一边劝杀,一边劝放,出宫言杀,入宫言放,左右摇摆不定,犹豫不决。袁绍等人见其举棋不定,深知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如再不采取措施,必然遭到宦官们的算计。情急之下,袁绍献上一计,一招便断送了汉朝的大好河山,可谓千古“奇谋”。他劝何进:“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来京,尽谋阉宦,此时事急,不容太后不从。”真是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只图眼前,不顾后果。只要清除宦官,哪管谁来夺权?本是拙谋劣计,何进听后却大夸“此计大妙”,如此无能之辈,却身居朝廷高位,执掌天下大权,才不胜位,不遭杀身之祸才怪。袁绍的计谋,连陈琳这样的文人书生都极力反对,他认为,作为大将军,你仗皇威,掌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欲诛杀宦官,如鼓洪炉而燎毛发,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则天人顺之,如今却反檄大臣,临犯京阙,英雄聚会,各怀一心,可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不成反生乱矣。这番分析入情入理,颇有见识。却被何进讥笑“此懦夫之见也”,曹操也劝何进说:“宦官之祸,古今皆有,如果要治理,很容易,擒贼先擒王,诛杀元恶,其余不足为虑,这种事交给司法部门去办就行了,用不着兴师动众,召集外镇兵马进京,如果要全部诛杀,涉及面太大,容易泄露,必致失败,祸及自身。何进不听,还讽刺他有私心,因为曹操的父亲是宦官的养子,曹操能有富贵,实是沾了宦官的光,何进暗嘲他不愿诛杀宦官是因为与宦官有千丝万缕的关联。曹操不仅计谋不为所用,反而遭到羞辱,不由感叹:乱天下者,必是何进。

    何进一意孤行,广发英雄帖,驰招各镇兵马,围剿宫中阉宦,就象对付几只鼠雀,本可不费吹灰之力,关门除却,却要招惹四方豺狼虎豹,危及自家性命,不知袁绍为何会想到如此下策,凭此等低下谋略,若要在三国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立足并笑到最后,真是难以想象。后来的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决战,袁绍一战而溃,当在情理之中。同为清宦一事,袁绍和曹操均曾献策,曹操或有私心,或有对宦官的同情,但其建言实在是高于袁绍,至少不至于引发天下大乱。袁绍献上此计,也许并非真要借助外力清宦,主要是为何进在何太后面前有个借口,但客观上导致了局面的不可收拾。这不能不说是袁绍缺乏远见卓识。

    何进昭告天下,命各镇诸侯带兵入京,有异志者求之不得。野心家董卓接到传檄,正中下怀。他迅速尽起西凉之兵,进军京城,一面打着安抚社稷的旗号,赢得匡扶天下的美名;一面暗示张让等人,乃何进要杀汝等,让张让与何进先火并起来,他好坐收渔利。如何进赢得局面,董卓就是社稷之臣,护驾有功。张让等人如占上风,董卓正好借机清剿,以此立威。如两败俱伤,则兵不血刃,直抵皇庭。事态朝着他最希望的方向发展。何进被张让等宦官诱杀于宫中,袁绍和袁术等人率兵又剿灭了宦官。天子蒙尘,何进和宦官们尽皆废灭,董卓不费一兵一卒,即掌握了朝政,且将何进的势力纳为己有,迅速成为天下第一豪强,兵多将广,无与伦比。真是意外之惊喜,这不能不感谢袁绍的下策歪招。虽然董卓与袁绍后来交恶,但董卓坐大,实是拜袁绍所赐。凭袁绍之策,董卓把握了机会,顺利把持了朝政,废立皇帝,立威朝野。可惜董卓是个凶恶野蛮之徒,一味专权,荒淫残暴,草菅人命,无顾群臣百姓性命,引得四海豪杰切齿痛恨,皆欲食其肉寝其皮,必欲杀之而后快。于是诸侯并起,以联合讨伐董卓为名,先后起兵,共同击败董卓。但正如陈琳所预言,英雄聚会,各怀一心,他们并非真要挽救朝廷,而是借此扩张地盘,壮大实力,觊觎天下。于是各路诸侯相互攻伐,合纵连横,宰割天下,东汉于是乎大乱。这都肇始于袁绍当时所献之计,只是让袁绍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是,在各镇起兵诸侯中,他自己居然一度变成了最大的诸侯,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下策虽然搅乱了汉朝江山,却给他自己带来了始料未及的好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计乱天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un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