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园长来信:
儿子现在小学三年级了,之前都挺顺利的,很听话,从小上早教,幼儿园时报了各种班,一二年级学习也很好,但是最近却出现一些状况。之前,我陪孩子的时间比较多,作业、学习盯的比较紧,学习上没什么问题。去年开始,因为筹建幼儿园我一下子忙起来,每天回去很晚,周末要么加班要么培训,陪孩子时间少了。
孩子还是比较依赖我的,陪的少,孩子状态就开始不好了,老师也反映他心不在焉、成绩下滑。疫情期间,学校上网课,需要用手机,我就给他配了一个,但发现他开始玩游戏,用各种办法偷偷下载,听课、作业质量明显下降。和儿子沟通,他说觉得学习什么的太没意思。至于说孩子的兴趣爱好,其实有点说不上他真正喜欢什么,给他报的班他也都去,但坚持下来的只剩一个了。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工作和孩子怎么平衡?怎么让孩子摆脱游戏?
云飞:
和这位园长聊过,知道一些孩子的情况,简单说说我的看法。
第一,过度精细会压抑成长
整体上,这位园长对孩子的照顾属于比较精细的。相对对孩子好,想给孩子尽量完美的成长环境,这是每一位父母自然的愿望,当然没有错。但是,从教育的角度,好教育却并不意味着安排好孩子的一切,也不意味着过度精细化照顾。
儿童成长,既需要安全感和营养,也需要独立空间与历练。没有前者,孩子缺乏支撑,根基不牢;没有后者,孩子容易成为温室的花朵,难以面对风雨。
“安排错了一步就会耽误孩子”,这是一种很错误的想法。成长的本质就是试错,没有犯错,就没有真正的亲身体验,也就不会有真正的成长。如果我们努力避免了孩子所有犯错的可能,那么,也就同时挡掉了他们真正成长的机会。
在成人的潜意识中,总觉得孩子是那个吃喝拉撒都需要我们照顾的“小宝宝”,凡事都需要我们给予正确指导的“弱者”,于是,我们照顾他、安排他、指挥他、纠正他,但正是这种思维和做法,压抑了孩子的成长。
说通俗一点,带孩子不妨心大一些,不妨粗旷一些,千万别太过精细。过于精细,就会弱化能力,减缓成长。
第二,在孩子的心里装下更大的世界
如果我们给到孩子的世界太狭窄,那么,随便他们遇到点儿事,就都是“天大的事”。这一点,往往是父母容易忽略的。我们不妨都会议一下:自己最经常和孩子聊天的内容是什么?作业写完了没有?学校伙食怎样?这次测验准备的如何?仿佛这些就是世界的全部。
相比之下,游戏的精彩纷呈,怎么对抗?
大家不妨对照一下“冬奥女孩”谷爱凌,她的世界有多宽广:高三一年,因为要备战奥运,居然申请在家自学——考试不是学习的全部;奥运赛场上跳台的最后一跳,大家劝她保守,保住奖牌,她却选择没有人完成过难度动作——成绩不是运动的全部;在记者会上,她说我希望尽自己所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自我不是世界的全部。
假如一个人有这么宽广的世界——学习、滑雪、练琴、看书、当志愿者、报效祖国——一个人有着这么多想做的事情,这么多真实的精彩,那么,打不打游戏又有什么关系呢?
胸怀、视野、见识与志向,是一个家庭能给到孩子最好的礼物。相反,狭隘、自私、短见,则会成为孩子一生的瓶颈。
第三,回到真实世界
真实世界是缓慢而乏味的,没有多少成功伴随着电闪雷鸣,它们往往是长期专注、默默无闻和枯燥艰苦的结果。自然万物的生长皆是如此,社会生活的规律也是如此。
所以,如果有机会,就带孩子到自然当中吧,或者去往真正的生活当中。一起在高山密林中徒步,一起长途骑行100公里,一起在菜园中种地,一起点火生炉烤白薯,一起改造自家的阳台,一起观测星象制作航模,一起去敬老院当义工,一起参加抗击疫情活动,一起参加一项体育项目从小白到精通,搏击健身跑步打球…
相比童话般的美好,真实生活才是孩子更好的课堂。当孩子能在真实的、看似平凡的生活当中找到成就感和乐趣,手机和游戏的吸引力自然就下降了。
第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面对孩子目前的情况,焦虑解决不了问题,重要的是对的心态和策略的正确。
游戏的设计者深谙心理学,它的吸引力,别说孩子就连成人也难以抵御。想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一举消灭它,只会适得其反。如果父母操之过急,反而让孩子与我们本来就开始下降的信任链条断裂,那就会彻底把孩子推向我们不想要的另一边。
想要帮助孩子,就要比游戏设计者更懂心理学,更懂孩子,也更有耐心才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凡教育问题,都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寻求速胜是很多错误做法的根源。
第五,忙碌之下,怎样实现高质量陪伴?
在父母都很忙的情况下,实现有效陪伴,是很多有事业追求的父母,尤其是母亲面临的现实挑战。
事实上,高质量陪伴并不意味着陪伴时间的堆积,更重要的是陪伴方式与陪伴状态。比如这位创业中的园长,我的一些具体的建议是:
(1)谈话
小学阶段的孩子与幼儿园大不相同,他们已经具备了与成人相当的思维能力,不要再把他们当小孩子了。谈话是最有效的陪伴方式,但是谈话的内容必须升级。
要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有自己思想的、平等的人去聊天,谈话内容要跳出作业和学习——谈天说地,谈论时势,谈论一起做的事情,谈论看过的书,谈论学校的伙伴,谈论天文地理,谈论幼儿园筹建中的困难,谈论你对人的看法。不要表面敷衍,而是要深入和孩子进行思想碰撞。这是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建立互信的最好方式。
(2)让孩子体验强者角色
上小学了,更不能只把他当孩子,要让他们从被照顾者的弱者角色,转变为能照顾他人、帮助他人的强者角色。父母要学会示弱,要学会请求孩子的帮助。不能总是扮演一副高高在上、无所不能的上帝,而是要变成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会犯错、不完美的爸爸或妈妈。
这样做,一方面,建立了信任关系,不会把孩子推远。当孩子真的遇到大问题时,他会愿意和你说。另一方面,孩子开始成为强者、体验自信,他觉得自己是有用的,能帮助妈妈解决问题,能给爸爸出主意。
知道父母不是完人,孩子自己就能更坦然面对失败,不会畏手畏脚不敢尝试,也不会故意说谎遮掩错误。
这样做,在学习方面也特别有效。让孩子当老师,教我们这样一个“笨笨的”父母,对学习的促进几乎立竿见影。
(3)晨练
晚上孩子有作业,父母常加班,时间不太有保障,可以利用早晨陪伴孩子。早起30分钟,和孩子一起去跑步、骑车、散步,一起吃早餐、走路去学校,既感受了清晨的美好、运动的乐趣、培养了好习惯,又是谈话聊天的好时机。
(4)泡书店
周末没有办法都陪孩子,但是,总能抽出时间来。在周末或者晚上,带孩子去泡书店是非常可行且有效的方式。
书店,有深度专注的氛围,周围人的状态会深深的感染孩子,身在其中,不由自主的沉静下来。
书店,有丰富而广阔的世界,无论你的兴趣是什么,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书店,又有着默默无闻的力量,初入时不觉得怎样,但是一天下来,人会感到一种沉甸甸的充实。这种感觉,与游戏恰恰相反——游戏是玩的时候精彩绝伦,结束之后空虚无比。
如果孩子能在书中慢慢找到这种充实的感觉,就是他们走向自主学习、摆脱游戏诱惑、拥有精神内涵的开始。不仅仅是孩子们需要它,老师、园长自己,同样需要。那么不妨,带着老师、带着老师的孩子,甚至家长和孩子,一起泡书店吧!
总之,依靠禁止解决不了游戏的问题,重要的是让孩子拥有更好的东西——自然、运动与读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