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育儿问题 每周来信
每周来信:如何和3岁的孩子谈论身体缺陷?

每周来信:如何和3岁的孩子谈论身体缺陷?

作者: 博苑云飞 | 来源:发表于2022-04-21 17:31 被阅读0次

    如何和3岁的孩子谈论身体缺陷?如何进行心理引导?面对缺陷,如何让孩子内心强大?


    园长来信:

    园里有位小朋友3岁半,有一只耳朵听不到。孩子妈妈今天第一次和我说,我听后很难过也很焦虑。对于未来他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我们该如何帮助和引导?我们也暂时没和主配班老师说。我能感受到这位妈妈对我的信任,也能够感受她为孩子担忧的焦虑。

    正好博苑的老师来园做了一场家长讲座,这位小朋友的妈妈也参加了,就向我咨询总部能否有儿童心理学专家给一些指导和建议?

    家长的担心:

    孩子在满月体检时,耳朵筛查没通过,但没引起我们注意。后来入托育前,学校要求体检才发现问题,去了本地最好的儿童医院,确认了孩子右耳听不见,医生建议暂不选择手术植入耳蜗。

    孩子说话没问题,而且语言能力特别强,另一只耳朵听力也很好。但是,我还是特别担心——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引导他,比如说要不要跟孩孩子说,你其实有一边耳朵是听不见的,不知道怎么说。孩子现在不懂事,以后等他懂事了,别人知道了会不会给他取外号?叫他小聋子什么的,我害怕这会伤害孩子自尊心,变得自卑。这是我最担心的。


    云飞:

    来信收悉。医学方面,遵医嘱就好,家长自己要对孩子的病要多一些了解和研究,知者不惑。从了解的情况看,它并没有影响孩子的智力、生活和学习,现在主要问题是如何心理引导。

    其实最大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孩子。这位妈妈过于焦虑了,大过了病情本身,这反而是我担心的。本来问题没多大,家长的焦虑却把问题给放大了。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在入园焦虑的孩子当中,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凡是焦虑型、特别担心孩子适应不了的家长,基本上一定如愿——孩子适应的很慢。反之,越是不焦虑,不太当回事的家长,他们家孩子适应的越好。

    其实孩子是内心是很敏感的,他知道妈妈怎么想。上幼儿园这件事,你看我妈都不担心,我担心啥。反之,如果妈妈如临大敌,内心焦虑,孩子就会意识到——这是一个天大的不好的事情,我肯定应付不来。

    父母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父母焦虑,孩子就容易焦虑。父母豁达的态度,也一定会被孩子继承。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最重要的是父母的心理调适,首先改变自己的认知和心态。

    1.  与其祈祷一切顺利,不如帮助孩子强大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单侧耳聋或其它不如意状况,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是人生常态。不遇到耳聋,还会遇到其它挑战,我们没有办法避免。

    因此,与其期盼孩子一生顺利,不如帮助孩子建设一个强大的内心世界,让他拥有足够的内心力量,去面对这些不如意,这是教育中特别重要的一课。

    所以在0-6岁阶段,我们不是设法给到孩子更多的保护,去避免掉一切不理想状况,恰恰相反,早一点让孩子遇到一些挫折,面对一些难题和挑战,才是真正的对孩子好。

    若小时候没有小磕小碰,什么不顺利的事情都没有经历过,被照顾的无微不至,那么这个孩子很容易成为一颗玻璃心,等长大了,遇到一丁点儿状况就受不了,失个恋就可能跳楼。

    这其实和防疫是一个道理,所谓疫苗,就是毒性降低的病毒,身体在与这些病毒战斗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就会变得强大,真病毒来的时候,就不怕了。

    我们对孩子的保护也是一样。与其为他们挡掉一切风雨,不如让孩子多经历一些不完美,和我们一起面对真实的世界。温室的花朵是长不大的,让孩子内心强大才是最好的保护。

    2.  不同做法的两位母亲

    遇到过两位母亲,孩子都遇到了一些状况。一位母亲在孩子上小学后,发现孩子患有多动症,非常焦虑,一直不敢告诉儿子实情。

    另一位母亲,儿子也是刚上小学,双目弱视,视力很低,看不清东西。但是这位母亲选择不回避,从小告诉孩子实情——你的眼睛跟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看得清的你可能看不清。

    心疼是同样的,但两位母亲的选择却不同:一个想要更好的保护,另外一个选择跟孩子一起面对。坦然面对之后的结果也出人意料,第二位母亲有时想起这个事情就会很难过,结果经常是儿子来宽慰她,说没事,又不影响我学习、交朋友,什么都不影响。

    可见,在这样的引导下,孩子的内心变强大了。另外那位一直不知情的孩子,我反而会担心他,将来听到这个事情会不会受打击,因为他妈妈就对此讳莫如深,如临大敌,不相信孩子能面对。

    3.  谁不是有缺陷的呢?

    之所以对这个话题深有感触,是因为儿子。

    儿子出生就是唇腭裂,可能很多人遇到这种事会很受打击,觉得没法见人,但我们从第一天起就没有当回事,甚至觉得三瓣嘴有时候是优点,比如用小勺给他喂奶的时候,那个豁口就很方便。

    我们这样的心态,明显影响了儿子。从小到大,他做了很多次手术。但我最欣慰的是,他从来没有因为自己面部缺陷而自卑过。

    有一年暑假,我邀请他来济南参加我的一次培训,那是他手术后的第二天,嘴巴上还带着奇怪的矫正器,就那样大模大样出现在100个陌生人面前,毫不在意。那时他高三,正值青春期,是最在意自己容貌的时期。我自问,自己做不到,在那一刻,我觉得儿子其实比我强大。

    其实每个人都是残疾的,你我都不例外。有的人在外表,有的人在心里。有的缺陷看得见,比如说左腿短一点,比如拄了个拐,比如小儿麻痹,而更多的缺陷,是看不见的心理“缺陷”。

    孩子和我们都不可避免的要面对与他人的比较,比如说做事比别人慢,写字比别人难看,头发颜色跟别人不一样。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所有这些都可能演变为 “缺陷”,困扰人一辈子的真正的“缺陷”。

    4.   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怎么看

    因此,孩子和我们真正需要解决的,不是一个耳朵听不太清楚这个事实,而是如何面对我与别人的不同,如何面对“我不如人”,如何接受自己的独特性。

    父母最重要的功课,是要透过自己的言行,让孩子认识到:

    第一,我是最特别的,我不需要跟任何人一样。别人的看法,无论是嘲笑,还是夸赞,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其实是我自己怎么看。

    第二,残缺是我们的一部分,是我们作为人特有的与他人不同的那部分,正是这些不同,构成了“自我”。没有它们,自我也不存在。

    第三,我们原本的、有缺陷的样子,就是最好的。我们要做的不是去否定或改变它,而是看见、接纳并欣赏它们。

    第四,我们身边的人,同样有优点有缺陷。没有人是完美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都是如此。某方面很厉害,可能会在其它方面不足。学习很好的,可能运动不行;我们喜欢的人,很可能有严重缺点,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喜欢他。

    第五,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也许自己没有意识到,但它们可能是某些人梦寐以求和难以企及的。多看到和享受已经拥有的,而不是盯着那些我们没有的东西,人才能获得幸福感。

    所以,帮助孩子和我们自己建立这些认知,才是真正重要的,它们能帮助我们接纳自己,也接纳他人。

    这届冬奥会上,谷爱玲答记者问的那一段,展现了一个女孩内心的强大。记者问你如何看待中美两国网民对你的质疑?谷爱玲的回答掷地有声,她说我不关心别人的评价,我最想的就是——做我喜欢的事情,做我认为对的事情,并且享受它们。至于别人怎么看,那是他的选择,但是我有我的选择。如果有人不相信我的善意,那是他的内心出了问题,而不是我的。

    5.  照料这样的孩子,要注意什么?

    (1)要不要告诉孩子?

    应当告诉孩子,早讲比晚讲好,而且很可能孩子自己已经知道了。你告诉他,然后他自己告诉老师,自己告诉同学。坦然面对,力大无穷。

    至于起外号的问题,谁小时候没外号呢?我当年的外号就特别难听,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虽然有点儿难过,但是也没有真的让我损失什么。很多事情,不是你怕它就不来的,越怕越来,不怕了,反而没有什么能伤害我们。

    (2)具体怎么和孩子讲?

    不妨直接一点儿。三岁孩子的语言发展已经很成熟了,完全能够听懂。带着孩子一起上网查资料、看图表,一起分析研究这个病,也是很棒的方式。

    同时,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缺陷,你是耳朵听不见,那还有小朋友比你跑的慢,有人说话不清楚,有人算数慢……谁都有不完美,妈妈也有,爸爸也有,老师也同样有。

    3)要不要告诉老师?

    当然要告诉老师。同时可以把这篇文章给老师看。

    (4)需要特殊对待么?

    不要特殊,正常对待就好。不要把他当成不正常的孩子,他就是完全正常的,这就是最好的做法。

    日常活动也正常进行,包括户外活动。因孩子间的打闹而造成失聪的,至少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即便有也微乎其微。如果因此影响了孩子的正常生活,我觉得得不偿失。

    我们不能因为心疼孩子,就因此区别对待,犯了错误也不忍心说,特别温柔,这没有必要,而且害了孩子。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该说说该骂骂。从小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才是更为重要的事情。

    6.   这其实是一件礼物

    有这样经历的孩子,会比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对这个世界抱有更包容的看法,他更能理解他人,也会同情弱者。

    比如当看到一个梳着爆炸头,纹着身,看上去很另类的人,他能不能接受?他会不会仅凭形象就否定了那个人?还是愿意去看到人的内心,接纳人的不同?也许那个人心地善良、见义勇为呢?我们不能随意就把人归了类。

    如果理解了本文的观点,孩子从小在父母这样的价值观之下长大,善莫大焉,我觉得孩子的内心就会特别强大。缺陷也好,他人的赞扬或者攻击也罢,没有什么能够伤害到他。

    反之,如果我们想给孩子一个童话式的,完全没有坏人,没有坏事儿,没有失败和挫折的世界,那么,孩子的内心则难以成长,他又该如何面对未来的种种不完美呢?

    遇到这样的事情,对孩子和父母来说,是一个挑战,但不妨把它当作上天让我们强大的一件礼物。

    附:关于单侧耳聋

    单侧耳聋的发病率是很高的,美国做过统计,不同程度的单侧听力障碍发病率接近5%,就是20个人当中有1个人有这个情况。

    与双耳听觉相比,单侧性听力患者在生活中会遇到以下障碍:

    (1)左右侧声源定位不准确:人体是利用声源达到左右耳的时间差和强度差进行声音定位的,如果只有单侧听力,声源定位就会不准。

    (2)听力差的一侧声音听不清:由于差耳没有听力,因此言语声从差耳传至好耳会产生“头影效应”,导致言语听不清楚。

    (3)远处的对话听不清:双耳听觉有响度提升的作用,整体会提升3至10分贝。换句话说,单侧听力范围就会减少。

    (4)噪音环境下对话听不清:双耳通过左右耳听觉处理,可以在噪音环境里提取出想要听的声音。因此,只有单侧听力在噪音环境下会听不清楚。

    云飞

    2022年4月21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周来信:如何和3岁的孩子谈论身体缺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fw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