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就是“战拖”——“战胜拖延症”,那如何才能很好的克服这个问题呢?先看一个小故事:
一个和尚决定云游参学。
师父问:“什么时候动身?”
和尚说:“下周。考虑到路途遥远,我托人打了几双草鞋,打算等鞋做好了就动身。”
师父沉吟一会儿,道:“不如这样,我请信众捐赠。”当天晚上,和尚收到了几十双信众赠送的草鞋,堆满了草房的一角。
到第二天,又有信众送来了几十把雨伞。
晚课过后,师父问:“草鞋和雨伞够用吗?”
“够了,够了!”和尚看着房间里堆成小山似的鞋和雨伞,“太多了,我不可能全都带上。”
“这怎么行呢!”师父说,“天有不测风云,谁能料到你会走多少路,淋多少雨呢?万一鞋破了、伞丢了怎么办?你一定还会遇到不少溪流,明天我再托信众给你捐舟,你一并带上吧!”
这时,和尚才明白师父的用心,他跪下来说:“弟子现在就出发,什么也不带!”
生活中,有很多人就像故事中的小和尚一样,虽然有目标,但遇事总习惯于拖延,本来可以马上就做的事情,总是一拖再拖。比如,晚餐过后,你本打算把杯盘洗刷干净再看电视,当你看到一片狼藉、满是油污的水槽时,你感到很厌烦,于是安慰自己:“我先看会儿电视,等广告时间再回来洗。”
可事实是,一坐上舒服的沙发,你就再也不愿起来了,等把电视关掉时,已经是深夜了,于是洗碗的任务“顺理成章”地推到了第二天。再比如,领导要求你一周之内把项目计划书完成。你感觉领导很器重你,做事认真的你不想被领导责骂,于是决心把计划书做到完美。
由于一时又找不到头绪,于是你花了很多时间在搜集资料素材上面,常常为一些细枝末节而纠结,等到了交稿时间,才只完成了一半……从心理学上讲,一个人之所以会办事拖延,常常与3个因素有关:
-
一是对事情本身不感兴趣,内心很抵触,于是总想找借口推脱;
-
二是感觉事情很复杂,找不到头绪,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导致事情被耽搁;
-
三是过于追求完美,总是纠结于细节,导致任务不能按时完成。
不管你属于哪一种,事情总是要处理的,你可以试试看“别想太多,现在就做”的方式。这说起来似乎很容易,真正要做起来却会发现不那么容易。如果你也是这样,可以试着按以下几个方法去努力。
(1)经常自我反省与心理暗示
比如,当你不想去做一件事却又非做不可时,可以告诉自己“晚做不如早做,机会不会等你”“不必追求完美,但求尽力尽责就可以了”;还可以分析做这件事的好处在哪里,不做会造成什么后果等,以此来警示和激励自己。
(2)屏蔽干扰自己的事物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想做好一件事,而是在做一件事时总会不自觉地被其他事物吸引。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找到这些分散注意力的事物,然后屏蔽掉它们。比如,工作时,把与工作无关的网页关掉,把钉钉、企业微信设置成忙碌状态,手机调成静音甚至关机等。
(3)合理分配任务
当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太复杂、太难时,人就会产生畏难情绪而退缩。可以尝试着把这些工作按照难易程度进行合理搭配,或者把较大较难完成的工作进行拆分,变成容易完成又目标明确的小任务,以此提高执行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