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产生的背景有地理背景、经济背景
从地理上来说,中国是大陆国家,古代中国人以为,他们的国土就是世界,天下和四海之内是同义词。海洋国家的人,如希腊人是不能理解的。从孔子的时代到19世纪末,中国思想家没有一个人有过到公海冒险的经历。
从经济背景来说,由于中国是大陆国家,中华民族只有以农业为生,土地是财富的根本基础。中国社会经济思想中,有本末之别,本指农业,末指商业,重本清末。《吕氏春秋》中“上农”一篇论证“农”比“商”高尚,说“农”很朴实,所以容易使唤。他们孩子似的天真,所以不自私。他们的财物很复杂,很难搬动,所以一旦国家有难,他们也不弃家而逃。而“商”的心眼坏,所以不听话。他们诡计多,所以很自私。他们的财产很简单,容易转运,所以一旦国家有难,他们总是逃往国外。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哲学的两个主要趋势道家和儒家的经济根源是农业。
道家和儒家的不同之处
“反者动之道”是道家和儒家都支持的一个理论,这个理论说,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任何事物,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就反向另一个极端;这就是说,借用黑格尔的说法,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它自己的否定。“寒来暑往,暑往则寒来。”“日盈则昃,月盈则食。”由于相信这个理论,他们即使在繁荣昌盛时也保持谨慎,即使在极其危险时也满怀希望。
道家和儒家的不同在于,道家把原始社会的简朴加以理想化,而谴责文化;把儿童的天真加以理想化,而鄙弃知识。道家的人主,圣人的精神修养,最高的成就在于将他自己跟整个自然即宇宙同一起来。
由于中国经济以土地为基础,土地是不能移动的,一家人几代都要生活在一起,这样就发展起了中国的家族制度。儒家学说大部分是论证这种制度的合理,或者是这种制度的理论说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其中三种是家族关系,其余两种虽然不是家族关系,也可以按照家族理论来理解。由于同样的原因,祖先崇拜也发展起来了。
入世和出世
儒家学说是社会组织的哲学,所以也是日常生活的哲学。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道家强调人的内部的自然自发的东西。儒家游方之内,道家游方之外。方,指社会。孔子重“名教”,老庄重“自然”。
公元3世纪、4世纪有些道家的人试图使道家更加接近儒家;在11世纪、12世纪也有些儒家的人试图使儒家更加接近道家。正是这些运动使得中国哲学既入世而又出世。
中国的艺术和诗歌
儒家以艺术为道德教育的工具。
道家对于精神自由运动的赞美,对于自然的理想化,启发中国的艺术大师以自然为主题,国画以山水、翎毛、花卉、树木、竹子为主题;诗歌有陶渊明为代表的山水田园派。
中国哲学的方法论
两种获得概念的方式:用直觉得到的和用假设得到的,“农”所要对付的,是田地和庄家,都是直接领悟的,所以中国的语言富于暗示,很不明晰。而海洋国家,如希腊,靠其商业维持繁荣,商人要打交道首先是用商业账目的抽象数字,然后才是具体的东西,这些数字,就是用假设得到的概念,他们发展了数学和推理,所以他们有知识论问题,他们的语言很明晰。
商人聚集在城里,要在城里活动,所以他们的社会组织形式,不是以家族共同利益为基础,而是以城市共同利益为基础,希腊人就围绕城邦组织社会,产生社会契约。
中国哲学中不变的和可变的成分
某民族或某时代的哲学所给予的那种理想,有一部分必定仅只属于该民族或该时代的社会条件所形成的这种人生。但必定也有一部分属于“人生一般”,所以不相对而有长远价值。所以中国的哲学也在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