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文历史每天读书10分钟读书
《中国哲学简史》(2) 中国哲学的背景

《中国哲学简史》(2) 中国哲学的背景

作者: 小播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7-12-25 06:50 被阅读86次

    前面我们讲到,哲学就是对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但是,我们在思考的时候,往往会受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因此形成的不同特色的哲学思想。中国的哲学思想也因为中华民族的地理、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发展成为了有自己独特特色的哲学思想,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就讲讲中国哲学思想形成的背景。

    东西方哲学思想两大体系:东方中国的儒家哲学思想和西方古希腊哲学思想。这两种哲学思想分别有着不同的背景,中国是大陆国家,中国古代人认为他们的国土就是世界,中国古代的圣贤也很少有出海的经历,因此在古代思想著作中很少提到关于海,同时中国哲学思想重视农业而轻视商业。而希腊是一个海洋国家,他们的生活依赖于商业交换和海洋贸易,因此在他们的思维中,并没有重视农业和排斥商业。

    中国历来是农业大国,中国古代统治者也向来注重农业和农耕。中国古代有“士农工商”来划分社会阶级,农名阶层排在第二位,要高于商人阶层。中国哲学思想中有“本和末”之分,本就是指农业,而末就是指商业,古代统治者也经常是重本轻末。我们经常听到如果有人将道理说反了,就说是“本末倒置”,也就是,其实在中国古代人眼里,农业的地位要高于商业。在古代农业代表生产和创造,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确定性”;而商业代表交换,代表了一种不确定性,我们自古以来都不喜欢不确定性,所以古代统治阶级对商人并不重视和喜欢。

    中国古代是农业国家,农业以家庭为单位,因此家庭制度在中国的社会制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传统的社会关系中: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其中3个是讲家庭的。而且中国的文化中,家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家庭观念很重是中国文化的特点。

    公元前3世纪,集合了中国古代各家哲学思想的巨著《吕氏春秋》,其中有章节标题为“上农”,对比了农民和商人两个阶层的特点。农民很朴实,容易使唤,而商人很狡猾,不听话,而财产能运走,所以统治阶级一般不太喜欢。从《吕氏春秋》的这种观察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思想的两个主要趋势:道家和儒家。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中国古代哲学两大流派道家和儒家的差异和共同点。“物极必反”是两家哲学思想的共同点,他们都认为一个事物发展到极端之后,就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就像黑格尔所说的那样: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它自己的否定。《易传》说:寒往则署来,署往则寒来。《老子》中的:反者道之动,也都是这个意思。这种物极必反的思想对中国政治和文化的发展都影响深远,以至于中国的统治阶级在繁荣昌盛时期都非常谨慎,而且在极其危险和困难的时刻都满怀希望。

    而这两家思想的差异,则表现在它们对生活观念上的不同,比如道家的人就把原始社会的简朴加以理想化,而谴责文化,崇尚回归原始。而儒家则崇尚回归现实,面向未来。

    另外,在对于社会的理念上,也存在差异。儒家是社会组织的哲学,也是日常生活的哲学,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但道家强调内部的自然自发的东西。《庄子》说,儒家游方之内,而道家游方之外。这里的方就是社会。公元3,4世纪道家学说盛行,人们常说孔子重“名教”而老子和庄子重“自然”。中国哲学的这两种趋势,就相当于西方哲学思想中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传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哲学简史》(2) 中国哲学的背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umk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