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宝洁公司花费百万美元研发了一种几乎可以消除所有附着在纤维制品上的异味的喷雾剂 Febreze,之后设计了两组电视广告:
第一组,呈现的是一位女性在餐厅吸烟区用餐结束后,很烦恼外套上被迫沾染的烟味,这时她的女性朋友告诉她,如果使用 Febreze 喷雾剂,就能赶走烟味;(cue--烟味;reward--清除衣服上的烟味)
第二组,广告描述的是一位女性很苦恼家里那只老爱窝在沙发上的狗狗身上的味道,但是使用 Febreze 后,家里就不再闻得到 “狗味儿” 了。(cue--宠物的气味;reward--房间不再有不好闻的狗狗气味)
从习惯回路来分析,这两组广告都有着很明显的暗示cue,也有很赞的奖赏reward,且得到奖赏的惯常行为也很简单,喷一下就好......可是这两组广告推出后,并没有让大众形成使用 Febreze 喷雾剂的习惯,这是为什么呢?是哪一个环节不对吗?
宝洁团队想尽各种办法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在家访一位女性消费者时,有了些许启发,而后更在观看数千份家庭打扫卫生的录像后,终于发现并总结出了其中的最关键的一个节点:craving(渴求)。
简言之,大脑要养成一个新习惯除了有暗示 cue,有奖赏 reward,还得有强烈的发自内心的渴望去做的冲动 craving,才可以保持惯常行为 routine。
宝洁公司据此,改良了 Febreze 产品,添加了一些香水气味,把喷雾剂重新包装定位为 “清除生活异味” 的空气清新剂。而广告的画面呈现也重新调整为,当家里的女人们完成清洁工作后,拿出 Febreze 四处喷洒,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好闻的清香,恰能体现辛苦劳动后,房间里四处很干净又好闻的满足感。
果不其然,新广告推出后,Febreze 很是畅销。这里的 cue 转为了每一次的清洁行为,而 reward 则是做完卫生喷 Febreze 带来的满屋香气,让人心满意足。在这份满足感的驱动下,哪怕只是对这种气味的渴求,都足以让女人们继续保持使用 Febreze 的习惯。
Ch2 还举了很多其他的案例,这里不多赘述,但通过对案列的解读,不难总结出在建立新习惯的回路中:
暗示(Cue)--惯常行为(Routine)--奖赏(Reward)
我们对于暗示的设置,最好是显眼位置,一眼就能看到;对于奖赏的设定,得是能激发起大脑强烈渴求(Craving)的奖励;而惯常行为,最好是能保持每日都要做的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