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执笔绘山河唐诗宋词首页投稿
《律而成韵,意而成诗》 ——读王力先生《诗词格律》心得

《律而成韵,意而成诗》 ——读王力先生《诗词格律》心得

作者: 734b521e3a66 | 来源:发表于2019-04-07 20:50 被阅读28次

     by:濃妝淡墨(一饮尽山河诗友)


    诗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什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韵作为诗的基础是判断一首诗成诗与否的条件。举个例子:

    古城夜色

    初入古城起高楼,灯火阑珊随处寻

    忽闻商女高歌起,歌声述尽离人泪

    我欲把酒对天饮,岂知月色更醉人.

    ————引自百度古诗词贴吧“此地无名”帖

    本诗不可以算作严格意义上的诗,虽然很有诗味。从句末寻(un)泪(ei)人(en)可以看出完全不押韵,读起来也是不通顺的,改做为下:

             

    一入古城独高楼,满城欢喜几人忧。

    烟花千树凌空绽,灯火万家连天幽。

    绿绮宫徵故土曲,经年离思今日休。

    且摆百樽劝月饮,醉落人间共嬉游。

    可以看出忧,幽,休,游为同韵字(属下平十一尤)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丰满了原诗的骨架。可以算作一篇不错的古风。再举一例:

    红楼已空花待尽,薄雾未散寒袭人。

    奈何世间存此道,只得守拙归园田。

    ————引自百度古诗词贴吧“贾晴雯”帖

    这首诗已初具诗的风格,其句末人(en)田(an)仍是不押韵。但若将“薄雾未散寒袭人”句改为“薄雾未散怯轻寒”则可押(an)韵,亦不损全诗境意。可见押韵诗很容易做到的,也是初接触古典诗词的人应该留意的。

    诗体

    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庚信,都算是亩,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乐府产生于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到了房代以后,文人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是已经不再配音乐了。由于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后来又产生了配新音乐的歌词,叫做"词"。词大概产生于盛唐。在乐府衰微之后,词产生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配新乐府的歌辞即采用近体诗。像玉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都是近体诗的形式。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

    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b.押平声韵;

    c.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d.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而古体诗的写作则比较自由。除了押韵没有过多的要求,从字数上除了五言(每句五字)、七言(每句七字)另有杂言体(四字、六字),是比较适合新手练习的半自由诗体。

     

    平仄

    既然谈到了古体诗与近体诗就必须涉及平仄。而关于平仄,则又有古风新韵之争。古人作诗,是有自己的韵书(平水韵)的。现代普通话有四声:

     

    (1)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

    (2)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

    (3)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

    (4)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相类似的古诗也有四个声调:

    (1)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普通话中,入声多变为去声阴平与阳平。

     

    而古代平仄的的区分则是将平声作为平,将上入去三声通作为仄。因为字声调的变化,所以产生了古韵与新韵之分。简而言之,古韵则是按平水韵写作,而新韵则是按普通话声调写作。某些专家认为,写古诗尤其写律诗必用平水韵,这样才能保证诗的纯粹。而另一些专家则强调,时代变化了,古韵已不适应当今时代,甚至读起来已有拗口之处,不如用普通话做韵更加轻便实用。新人写古诗本不必泥于古韵,而且现在古韵今韵作品都广泛存在,而且俱有佳作。若执意用古韵,则应详细了解平水韵以避免平仄错误。

    诗律

    关于律诗的写作本不适合新手,这里简要说说不赘述。律诗的几个原则已于上文列出,那么就让我们从这几个方面看下律诗。

    关于字数,这个比较好懂,律诗八句,律绝四句,或五或七,不可改易;

    关于诗韵。凡律诗,必平韵。平水韵共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人声17韵。平声又分为上平声、下平声,分别为:

    上平声15韵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

    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15韵:

    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

    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东冬等字都只是韵的代表字,它们只表示韵母的种类。现在一东二冬也多通用,但是写律诗所押韵必出于上述30韵部。

     

     

    关于平仄。平仄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因五律七律不同再分两点讲:

    五律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布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附五律格式:

     (1)首句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括号内为可平可仄)

    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

     

    (2)首句平起仄收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七律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而加一个两字的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七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附七律格式:

    (1)首句平起仄收: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2)首句仄起平收: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孤平

    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律诗的时候,注意避免孤平。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这样就需要又诗的另一种技法,“拗救。”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下面的三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

    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兔犯孤平。这样就变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这是对句相救。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没有用仄声,而是第三字用了仄声。七言则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和(a)(b)的严格性稍有不同。

    因为三种技法的存在,使律诗的格式赋予了多样性。举个例子:

    雨夜思乡

    时晚人难寐,但看天地明。

    青阶逢骤雨,长夜贯雷声。

    西望思千里,安知飞玉衡?

    残风落花影,他日怎堪行。

    ————引自百度诗词古韵吧“小院茶香”帖

    诗中“但看天地明”句,一字应平用仄,(看属平声十四寒)故三字改为“天”来自救。属孤平自救句。如此种种,不赘述。

    关于对仗。为了说明的便利,古人把律诗的第一二两句叫做首联.第三四两句叫做颔联,第五六两句叫做颈联,第七八两句叫做尾联。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即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律诗的对仗,有许多讲究,又有工对宽对之分。工对需同类事物相对,而宽对仅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甚至更宽者,也可半对半不对。

    古风:

    前文已经说过,古风几乎是不考虑平仄的,关于押韵,古风既可以押平韵,又可押仄韵。古体诗用韵,比律诗稍宽:一翻独用固然可以,两个以上的韵通用也行。但是,所谓通用也不是随便乱来的必须是邻韵才能退用。也有句句用韵的则称为柏梁体,如杜甫《饮中八仙歌》。这里举一例一韵到底的古风,共大家品鉴。

    读史书(尽上平十二文韵)

    廊外宿夜雨纷纷,轻扣亭台终不闻。

    晨曦初透余香尽,案牍闲茶伴诗文。

    笺上自有逍遥渡,笔下不乏虎狼贲。

    忠孝廉耻皆成赋,嬉笑怒骂亦纷纭。

    兴起心头升暑雾,忽而意冷降寒氛。

    兜兜转转混不解,柳暗花明又清昕。

    恨不能演书中事,宣纸摩挲动指勤。

    阶前青苔尤未扫,床榻浮尘忘酒荤。

    刀下名,马上勋,动四海,震三军。

    英雄泪洒乌金铠,美人血染石榴裙。

    谁家千顷繁华冢,谁家三尺寂寥坟。

    昏暗长街形碌碌,萧索陋巷色汶汶。

    何处荒山饥流骨,何处饿殍饱蝇蚊。

    谗者微吓尤破胆,壮士不惧烈火焚。

    最恨位上糊涂种,忠党奸臣两不分。

    小人戚戚而如醴,君子荡荡而不群。

    君子寡交而情笃,小人众喏而意芹。

    锦缎高官夜笙歌,布衣黔首日耕耘。

    声色犬马污浊气,青草春泥自芳芬。

    春日堂上花绰绰,白苹洲下草殷殷。

    春雨涤得新芽翠,秋风吻得枯叶芸。

    枕前情誓含羞怯,陌上初见自欢欣。

    午后读罢哝哝语,雾也轻柔风也熏。

    赞过甘罗伤仲永,悲罢黛玉叹晴雯。

    欲梦甄后临洛水,为祭雁丘路横汾。

    放翁旧地声幽咽,苏子孤梦泪氤氲。

    行文渐入伤心处,一页消瘦三两斤。

    兀自魂飞惊梦里,不觉远山日微曛。

    东君驾车归五岳,姮娥羞涩遣层云。

    疏风吹了流岚去,鎏金乳炉溢香薰。

    露落窗头疑又雨,残更惊鱼动水纹。

    扶倦容,伸散骨,摇疲首,松软筋。

    又是隔岸霓虹醉,我自书中意未醺。

    ————引自百度古典诗词吧“海棠社九九”帖

    诗意

    诗者,发于心止于情成于意。一首好诗,或许不润平仄,不休藻辞,但必要精于意。无意境,不成诗。从一首诗的意境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格,生活习惯,甚至人生格调。再举个例子:

    夜班归来

    夜半人归霜气下,小城寂静月光蒙。

    诗心也为柴米苦,长忆乡村五谷丰。

    改为:

    夜班归来

    夜半人归霜气下,一城山睡月明中。

    诗心柴米伤神久,长忆故园稻浪风。

    ————引自百度诗词古韵吧“拈花欲把禅心定”帖

    和原诗相比,改诗用了“一城山睡月明中”句,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一城山睡而人独醒,体现出了夜班之苦,自然而然的引发了下句柴米之叹。而原诗仅说苦于柴米,改诗化为“伤神久”句,一个久字,更显生活状态之艰辛。结句原诗用“乡村”而用“丰”字仅是偏重于“柴米之叹”,而改诗变为“故园”将全诗主题尤“柴米之叹”巧妙的转化到“思乡之情”中,意绵长而伤感,给人以无穷回味。可见意境的营造是判断一首诗好坏与否的关键,而营造好的意境,除了加强积累外,更应具有敏感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淡泊高雅的人生境界。

    (注:本文为读王立先生《诗词格律》一书后的一些心得体会,主要面对新手浅谈了一些入门的诗法技巧,所有引用均已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律而成韵,意而成诗》 ——读王力先生《诗词格律》心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de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