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仪式的生活

作者: 我悦我写 | 来源:发表于2019-02-19 16:14 被阅读24次

    正月亲戚走往、朋友互访之类的较多,很多人利用闲暇时间办喜事、庆生日,难免有一定的场面,这些场面其实有时想想觉得实在有必要,忽然间想起了仪式,聊聊仪式。

    仪式并不陌生,认识起来也并不困难。诸如官方、民间、个人之例的仪式,根据场面不同,有正式和非正式的;根据方式,有传统、现代仪式;根据内容,有复杂、简单仪式,等等。不管什么仪式,都有一些规定模式或是套路,而对于个人的仪式来说,相对较自由。

    有的时候,人们习惯了一种生活方式,对于仪式会看得很轻,甚至有的仪式都被生活的快节奏给遗忘了。

    生活在农村,仪式感特别强烈。

    就从年三十祭祖开始说说仪式。年三十祭祖别看简单,但包含的意义非常重要。一是告诫后代,知道自己从那里来,祖是谁,不能忘本;二是要后代懂得感恩,春节是一年的大节,这个时候无论如何也要与先人分享,把过去的收获或是成就告慰先人,寄托未来的美好;三是要珍惜家庭荣誉,激励后人要象先人那样努力奋斗。因此,小的时候,年三十祭祖的时候行跪拜礼,就成了一种很庄重的仪式。跪拜前,长辈左交待右交待,礼节要到,心要诚。跪拜的时候,一定不能有任何的嬉笑或是行为不规范。离开了农村,就再也没有这种仪式,没有了这种仪式,城里小孩就少有想到家乡这个概念,也就没有多少小孩念什么祖不祖的了,就算一个家族,如果不是父辈带着,一些年后,或许就不会有什么往来,更别说怀祖。这种仪式的缺失,会让很多人变得自私,当然也不是绝对的说法,相对于仪式来说,自私的程度会大得多。

    再说说初一拜年的仪式。给长辈拜年,必须是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但一定要洗漱完毕,清清爽爽,干干净净,这是行礼的规矩。拜要有拜样,还要给长辈拜着敬茶,祝福长辈健康长寿。小时候在农村,无论是上了年纪的还是年轻人,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这种仪式,其实就是在传递一个信息,敬重长辈,学会孝道。传统美德从那来,实际上就是从这些细小的仪式中来。美德不是说来就来,不是说做就能做到,特别是传统美德,很多就是从生活的简单仪式中来。

    春节农村很多人办婚礼,越来越多的人还是注重传统的婚俗,虽说有的变了些样,但总的规矩还是有些遵循。农村新娘出门的时候,哪些仪式好象至今都没有少。吃分家饭这个仪式很有意思,一碗饭兄弟姐妹一人一口,意味着今后就不再在一起生活了,嫁出去的姐妹就是别家的人,吃最后一顿饭,珍惜兄弟姐妹的情份。还有很多仪式,有些确也有些复杂,老套的还有些过于迁就,或许就是现在有的人利用这种模式故意做作,这个自然不在此要说的仪式中。传统的婚俗,这些仪式总的来说,一是告诫女方,到了别人家要好好生活,好好做人,要知礼仪;二是让婚姻双方懂得婚姻的不容易,要经历不少周折;三是要善待婚姻,不能把婚姻当儿戏。确确实实,传统婚俗里,人们非常珍重婚姻,极力维护婚姻。说实在,比起没有传统仪式的婚姻,还真的有些不稳定。

    再来说说丧葬的仪式吧。总的来说,农村对于丧葬这件事的仪式从来都不会马虎,从来也不敢马虎。一直听人说死者为大,好象理解起来有些困难,直到办了几次丧葬之事才深有体会。除去一些人们认为迷信的东西外,整个丧葬的仪式还是最隆重的。在丧葬中,不外乎寄托对死者的哀思,追想死者生前的好,不舍死者的离去。而在选择墓地、朝向方面很是讲究,加上传统说法,叫做“年轻人干得好,还要老人家困得好”,大多人丧葬中的仪式从来就不会简单和应付。丧葬仪式,很多程度还是那种思念的痛,让人更加珍惜生命,珍惜活着时的快乐。

    而今,生活的快节奏,让一些人在瞬息万变的环境里把仪式当成了摆设,甚至认同于有没有都无所谓。传承和发展并不矛盾,很多看似有些俗的仪式,比起现实的很多教育手段和方式可能还来得快,可能还起作用。传承仪式的规矩,很多时候会自觉不自觉的让人遵循社会规矩,能够更好的配合规范的规矩融入到自身。

    对于个人,成长的仪式、成熟的仪式、礼俗的仪式、荣誉的仪式、成就的仪式、家庭的仪式等等一样不能少,只是这些仪式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给自己快乐,懂得珍惜,激励自己,分享美好。每次仪式,都是人生最好的记录。

    当然,现在有的仪式被商业化、经济化了,有些人追逐利益,利用仪式夸张自我,这种仪式只能虚荣人心,坏了环境。

    有仪式的生活总能带来收获,有仪式的人生总也充满着欢乐。人需要仪式感,生活同样需要仪式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仪式的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df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