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珞珞如石洛洛如水
一直听说桂峰村是中国历史名村,村里只有一个独姓,蔡氏。虽同在一个镇,却也隔着六十几公里,一直没有去看看。这次国庆放假,让先生驱车前往,带上父母携子同游。
下了高速就到了洋中镇,但是还要绕着盘山路,又行驶十几公里才到桂峰村。在村口,看见一座宏伟的牌楼立于眼前。牌楼右侧前方,一座石碑屹立一旁,写着桂峰蔡氏祖训。
牌坊 蔡氏祖训一直知道桂峰蔡氏是耕读之家,今天终于看到蔡氏祖训,才知道这短短的四十八字,凝聚着蔡氏先人对后人的赢切期望。
买了门票,顺着青石路往蔡氏祖庙的方向走去。我来的目的很简单,就想了解桂峰这个古村落,在这山坳中,历经近千年,如何让耕读家风传承,培养出那么多名人和才子。
清泉环绕的青石路到了祖庙,在入门回廊右侧,看到了2001年统计的蔡氏家族人才榜,走进一看,我潜意识里在寻找一个熟悉的名字“蔡奇”(注:现为北京市委书记),最后在倒数第二榜,终于寻到,看来蔡氏家族并不以爵位排先后,依旧传承着长幼有序的美好品德。
01年统计的宗亲人才榜踏上石板台阶,走进祖庙雕栏画栋依旧清晰可见,屋顶上的牌匾,数不胜数。
蔡氏祖庙出了祖庙顺路往前走,路过茶楼和民宿,一路不作停留,直到观景平台。
在观景台上,俯瞰全村,大小相连的古厝尽在眼中,保存得相当完好,能想象得出当年蔡氏财力之雄厚。老父亲说,这样户户雕栏画栋,家家青石大板铺地,只有大户人家才能做到。村民告知,仅后门山大厝一栋,就耗资一万多两白银,历时近十年才盖好。
俯瞰桂峰村在明清时期,因尤溪到福州的官道途经于此,促使桂峰村更加繁荣。当年官道穿越山岭,刚好在这里中转,促使此处商业发达。在这海拔600多米高的山坳中,依山傍水,起厝兴起,大厝聚集,客栈、商铺、茶楼、酒肆,随处可见。想必蔡氏祖先也是寻觅良久,才在这山坳之中,找到这块宝地吧!
在观景台,望向对面青山,看到山脉呈现“凤凰读书”的姿态。古人向来讲究选厝看风水,这山坳呈太师椅之势,加上山泉呈多股环绕,在风水学中,可谓是住宅绝佳之地。
蔡氏讲究耕读传家,一路走来,看到书斋和书院就坐落于青石路两旁。桂峰蔡氏后人说,桂峰的大宅院不少都曾设有读书场所。他们的祖先,除了重视财富的积累,对读书更是重视,农闲之时,家家户户都要读书。“耕读传家,经史名世”的家风就这样慢慢流传下来。使得明清以来,桂峰人才辈出。
据《桂峰蔡氏家谱》记载:桂峰蔡氏,是北宋名臣蔡襄之后,其第九世孙蔡长为桂峰始祖。蔡諲是在宋钦宗时,因避族相蔡京、蔡卞之祸,从莆田(今仙游)迁往尤溪县,住十七都(今洋中镇台峰村)樟溪白叶黄坑口,生子三人,分天、地、人三房,桂峰蔡氏为人房之后。蔡长于南宋淳祐七年(1247)由三石井头湾(今坪坑村三石自然村)迁往桂峰肇基以来,迄今已有750多年了。明清两个朝代中进士者3名,中贡生者12名,中秀才者412名。文魁武魁相斗艳
从观景台中间小路下来,一路清泉汩汩,风景美不胜收。
流水缓缓流淌 清泉汩汩同时蔡氏还重视子孙的德行教育,途径蔡氏宗祠,看到门口楹联写着“绳其祖武唯耕读,遗阙孙谋在勤俭”。家风精髓直接写在了祠堂大门两侧,时时告诫子孙,耕读传家,例行勤俭。
再往里走,门内柱一幅对联“兰水家声远,西山世泽长”,揭示了蔡氏的家族起源。上联的“兰水”是指莆田仙游的木兰溪,蔡氏先人蔡襄是莆田仙游木兰溪畔人;下联“西山”是指“西山先生”蔡元定,他是一代理学名臣,是朱熹最看中的门生,桂峰村的文化就起源于西山公。
闺女在看祠堂牌匾祠堂中依旧雕栏画栋,牌匾满布,堂中的“忠”“孝”二字特别显眼。其中“孝”字乃理学家朱熹的题字,字头像人像猴,意思是孝者为人、不孝是猴。
蔡氏宗祠内堂傍晚离去,回望桂峰村青山、碧水、金色稻田,还有露出的古屋一角。蔡氏先人费心觅得这样一个山坳宝地,安家落户,躲避世间纷扰。又因官道途经此处,使得商业发达,给子孙提供了生存的根基。家风祖训,写下的是处世之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后人。父义子孝,兄友弟恭,知廉耻,守信誉,勤俭持家,造就家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有了蔡氏真正的“耕读传家,经史名世”之现状。
今人是否也可从中得到启示,为了生存,我们必须积累财富,但更要腾出时间读点好书,内化躬行,言传身教,对家,对孩子应该更有益处。毕竟财富传不过三代,家风方可影响千秋。
回望蔡氏古民居一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