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高考终于结束了。
过去的两天里,各种媒体充分发挥了它的“议程设置功能”,将高考在人们日常议题中的地位骤然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层次。朋友圈充斥着各种“高考加油”的鸡汤,无论是否高考,都在做着毫无意义甚至连考生自己根本就看不到的祝福。
六月初,我在空间转发了何先生的一段话,除此之外,对于高考,我再没有任何表示。
我好像把自己代入了一年前的那种状态,心如止水。
大概是因为我的高考根本没有那么多的轰轰烈烈和豪情万丈,所以我也无法体会到他人对高考的激情和执着。
其实我更觉得,高考对于过来人而言,是一种对回忆的祭奠。所有人都在想念高中三年时光,想念高考考场上的点点滴滴。很讶异,似乎许多人都把那决定命运的两天记得清清楚楚。
和朋友聊到高考的事,她说:“高考对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痛。”眉目间有一丝丝沉重。
我说:“对你来说是痛,对我来说是苦。”言语里尽是云淡风轻。
忽然想起了三年前的我,倔强地暗自发誓,毕业之后绝对不会再回到那片简陋且令人生厌的地方。所以高考结束的那一刻,我感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解脱,收拾行李,飞速离开,毫无留恋。甚至在听到学校的广播里播放“愿你们多回来看看”时,我的嘴角都忍不住闪过一抹嘲讽的笑。
现在回头看看,我究竟是怎么熬过那三年的呢。
从市中心到贫困县,破败至摇摇欲坠的楼房,十六个人一间的宿舍,全楼层唯一一个滴水的水管,泛着臭味和污秽的厕所,冷漠易怒的宿管阿姨,硬巴巴的饼,还有四五个星期不能洗澡的时光。
偶尔早晨会吃泡面,一个碗,一块面,加上阿姨当场舀的一碗热水,每次都是赶时间,面来不及泡软就往嘴里放,热水烫到舌头发麻。
那时候每天晚自习下课,我总是立刻冲回宿舍,有老师对此不满,我告诉他:“如果我回去得晚,就抢不到水洗漱了。”
夏天太热,学校搬了两个大水桶,每天接满水,代替生锈不能用的水管。于是所有的女生抱着水盆摸黑围在水桶旁舀水。有一次我的水盆被拥挤的人打翻,水洒了一地,也湿透了一个人的半边衣服,那一刻,我迎着所有人的冷漠眼光站在原地,不停地道歉。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个女生低声咒骂转身离开的背影。
所以,我比同龄人更能体会到城乡之间的差距和教育资源的天差地别。
当时和我同样“异地求学”的一个同学,她妈妈第一眼看到宿舍环境时,竟忍不住当场哭了出来,随即在学校外面给那位同学租了一间房子,日夜陪伴。我母亲不一样,她以沉默表示许可,由我独自一人开启了不一样的生活。后来提起那段时光,我竟有一些骄傲。虽然母亲比我更无奈,但这的确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磨炼。尤其在当今这个时代,我能感受到世界另一个角落里的另一种生活,就很满足。
清醒的痛苦也可以带来无穷的快感。人生应该体验更多不一样的生活。
如果现在问我,还愿不愿意回到高中看看。我似乎也没当初那么抗拒,只是不知道这种情感变化,是否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让我对“回高中看看”产生主动期待。
关于老师和同学,我始终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或句去描述我与他们之间的关系。遇到过包容我开导我的老师,也遇到过对我破口大骂的老师,遇到过互相支持敞开心扉的朋友,也遇到过各有小心思的同学,那些好的坏的,都随着生命的细流缓缓远去。
那些人中,不管未来登上CEO,飞黄腾达也好,还是碌碌无为,庸此一生也罢,说到底,我们终究都是同学,三年的情谊在。
时光太冷酷无常,所以我才始终与自己作对,不愿回忆那些岁月。
也许我错了,我应该“在毕业之前再多抱抱我的老师和同学们”。
在为高考奋斗的日日夜夜里,每个人都是英雄。但真正经历过这场考试,又惊觉它在绚烂多彩的人生中,其实根本不值一提。
就像有人说的:“高考的迷人之处,不是如愿以偿,而是阴差阳错。”
无论过去如何,记住那些温润与凛冽,然后永远向前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