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铭分镳记
——电影《辛亥革命》《建军大业》汪精卫合录
作者: 陈沁
电影《辛亥革命》《建军大业》汪精卫合录1912年1月1日,孙文先生宣读毕临时大总统誓词,以推翻清廷为条件令众哗然。会场人纷纷咬耳朵,议论起此举的用心。孙先生倒不慌,脱下外套搭在臂上,大步流星朝办公室走去,身后,一个个革命党同志忧心忡忡,皱起眉头,满是焦虑——北洋军压制境内,袁世凯恐已雇杀手过来;汪精卫因为没有大的权力扭转,对这些更不自在,一路走一路摇头,不服地嚷嚷着,好像极有主意似的:“我早就提醒过,不该急于选举大总统!” 他大声地叫着“孙先生”,一再恳求孙文为了大局容后再议。孙文一进房间,黄兴就把他们拦截门外,面对党人们的质问,仅以“信念”“信任”“信仰”三字便堵住了大家的悠悠之口,汪等人劝谏不成,只好沮丧退下……
电影《辛亥革命》《建军大业》汪精卫合录“汪精卫当时二十出头,尚在革命者的阵营里,还没有成为人尽皆知的卖国贼,而且他非常儒雅,我看了一些早期的汪精卫资料,那时他还是个进步青年。” 据《新快报讯》记者的采访,演员余少群曾这样表达对汪精卫的评价。确实,汪精卫早年因为行刺载沣未遂而被困于狱中,此事引起孙文的重大重视与同情,甚至将他与一干烈士相提并论。袁世凯看重其在革命党中的声望,派人将他保释出狱。一天在炮场,两人就那么漫无目的地游着。他问他——你认为什么是共和?汪略沉思,他西装的衣尾被轻轻地吹起,白净脸庞上秀气的五官是那样地蕴藏智慧,乌发掀起来了一些,柔柔的,油亮的。看上去也还是副稚气的模样,稚气虽稚气,“废除帝制” “政治革命” “共和” 这些严肃的词语从他口里蹦出来却又是掷地有声,丝毫不含糊。对于袁世凯的试探,他作为革命党人中一份子,始终是保持着谦逊的微笑;低着头,言语不多,青涩,不卑不亢的,是个有抱负的年轻人!
电影《辛亥革命》《建军大业》汪精卫合录著名历史学者陈寅恪先生曾赋“阜昌才子颇能诗,集选中州未肯遗”赞扬汪的才学——聪明异常,摘广州秀才考试桂冠。然他挥毫间缺少些洒脱,“秋来凋尽青山色,我亦添头白;独行踽踽已堪悲,况是天荆地棘欲何归”,行云流水中也只能是些“花花柳柳”、“山山水水”,效仿唐人李煜、李商隐,醉溺于伤颓之色,白白辜负心怀放浪的一番美意。兵家政事,文人终是纸上客,他赛不过“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蒋介石。软诗养蚀剩了软骨,衰弱求和成了气候。从担忧南北纷争看不惯孙文始,汪的优柔寡断便初露端倪,之后 无论是《五月指示》逼上的梁山,或是七.一五清共,或客观促成日军迅速占领中国等,都使他无疑成为了九江《国民新闻》口诛笔伐的对象,遗臭万年篇,甚是有些可惜。
电影《辛亥革命》《建军大业》汪精卫合录反共已是不争的事实,汪的英雄属于少年。他为了保全国民党不被斯大林消灭,毅然决然走上了剿共道路,背叛孙文的“联共联俄”政策,成为了众所矢的。在召集张发奎、叶剑英等人的密议上,他亲自为张斟酒,“共产党拿你老兄当赵匡胤,拿我当周世宗呢。” 言语间,细眼轻轻挑起, 勾勒的薄唇隐隐藏着一股得意,听着他们的各种辩解,以及对庐山杀共的许诺,他握着斟满的酒杯,只笑不语,仿佛胜利已是板上定钉的事,看这些“猴子”活蹦乱跳的,煽动奸党互相残杀,是他最喜欢的好戏。
电影《辛亥革命》《建军大业》汪精卫合录“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世人指着鼻头给他冠以汉奸的骂名,他似乎并没有公开反驳过,当离开这个世界,留下的却是这样满腹委屈,壮志难继的字句。从辛亥革命到南昌起义,是少年的书生裘马到老年的恶贯满盈之蜕变。汪精卫这个名字,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生荣辱的转换,寄于时代的逼迫,大势的所趋。或许他并不是真正地想要出卖国家,而是事事图以和平起见,不流血不革命,最终日本掌握了中国,他“帮凶”的事实亦难挽狂澜。
电影《辛亥革命》《建军大业》汪精卫合录“铁流滚滚,锋烟潇潇,让我心潮澎湃。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定当加倍珍惜。” 2017年建军节前一天,余少群微博晒出了《建军大业》的票根及剧组成员合照。此电影的热血燃爆了观众们的爱国情怀,依此回溯《辛亥革命》,是一部封建帝制斗争史到一部共产阶级崛起史递进的过程,世事风云无常变幻,朝代更迭,旧党换新党,一个人的命运在里面沉沉浮浮。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祖祖辈辈用鲜血、用进步的思想打造的。改革充斥着太多的矛盾,太多的未知,而一个在时代里泡着的人物,其正或邪更是复杂难测,作为晚生的我们不应草率盖棺定论,应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学会包容,学会公平看待功与过,以史为镜,反思自己,热爱生活,为美好的明天奉献个人!
电影《辛亥革命》《建军大业》汪精卫合录电影《辛亥革命》《建军大业》汪精卫合录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