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出去吃饭,聊到有什么电影可以看,就买票走进电影厅看了奥本海默。没有iMax厅,就2D电影而已,但也足够震撼。
诺兰的电影叙事风格一如既往,回忆中有回忆,层层叠叠铺开展现大场景也顾及小描写。奥本海默这个人物即有实又有虚,即矛盾又坚定,个人又大英雄(拯救人类般英雄)。这就是诺兰电影。尽管这是一部纪实人物电影,里面有星际穿越的未来感,又有盗梦空间的虚幻。这样的拍摄手法不多见。
剧情就不展开说了,说几点自己直接的心得。
爱因斯坦的形象很傻。爱因斯坦出现的镜头不多,和我头脑里的形象不符,电影里总觉得不够聪明,有点傻得迟钝。我们讨论剧情的时候老公说爱因斯坦生活中就是傻傻的(不知道对不对,没有验证)可是电影里,奥本海默去找聊到就是极其专业的事,不应该出现老人家恍惚无助的状态,应该是睿智地看清核武器即将毁灭地球的担忧。我觉得两者的状态千差万别。电影镜头像一般老人的担忧,没有出现科学家的坚定气质。相比之下奥本海默角色拿捏得很对,在我看来,是导演的意思,显示主角光环。但这样刻画爱因斯坦有点不够意思了。
奥本海默有点神经质的感觉,眼前总是出现爆炸的画面。一双精瘦的练,棱角分明眼神清澈干练,对同行的嫉妒诽谤宽容大度,不合乎情理。对政客的故意污名化没有极力反抗,不太立得住脚。一个如此重视身份的人,怎么可能随便让人贴一个标签(美共)?一个专业翘楚怎么可能轻易让人剥夺发言权?一个研发核弹的团队带头人,怎么会不如他的妻子清楚是谁把枪口对准了他?
(20分钟到了,一堆胡言乱语乱得很,还是写早上自己的事吧,不然过了就忘了)
不是台风要来了嘛所以学校延迟开学了。可是昨晚很安静,直到现在也还是没雨,台风预警也降为橙色了。
一早送人去深圳湾,过港坐飞机飞国外。本来是下午的飞机,因为台风航班取消了。急急忙忙换了10点多得航班,离登机只有四个小时不到。就这样出发了。
一路都在想,自己一定要避免慌里慌张地决定一件事情。人生一定要从容,一定要留足应对的时间。
到深圳湾时时六点20分,路上几乎没车,很快就到了。口岸门口人也不多,有的也是像这样着急赶早上班机的乘客。着急出门的我忘记带手机了,看着他走远了,消失在深圳湾口岸安检处。我把车停下来观察,发现带行李的乘客都在路边等待,身旁有不少走到的人,看样子像在拉客。我走过去问清楚才知道,这是召集乘客直接坐两地车到机场的生意人。平时一个乘客150元,今天200元。先到先上,20分钟左右一趟发车,包括过关后到机场大概一个小时。我又听说今天香港那边的机场巴士停运,所以今天有不少人选择坐他们的车。
我听后有点急了,但没带电话又联系不上,借了小贩的电话打过去,告知已经过关。好在很快坐上巴士再打地到了香港机场。
就这件事情,我也不应该慌张。最有把握的就是老老实实自己过关到香港后再想办法。因为我在观察门口等车的乘客,要集满一车乘客车才能出发,这等待的过程就有点没谱。时间变成掌握在别人手中,很被动。反而不好。我因为着急差点判断失误,如果我带来手机,当时联系方便的话,也许就好心办成坏事了。
我更加要学会判断正确,选择果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