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时间不够用的时候,时常会觉得一个不小心时间就流逝了?为了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来实现我们更多的梦想,我们必须使用合理的方法来对时间进行管理。
我是通过褪墨认识柳比歇夫时间管理法的,曾有段时间我也学着这个方法来记录我的时间开销。当时的记录方式是从早上6:00开始到晚上24:00结束这期间,什么时间用来吃饭睡觉,什么时间用来工作学习,什么时间用来休闲娱乐,什么时间用来锻炼身体,断断续续记录了几个月,也没什么结果就草草放弃了。
分析自己这么轻易放弃的原因,我认为是我只做了时间的记录,并没有认真思考过记录时间开销的目的,也没有对其进行分析去发现自己的问题。
【新知】
时间开销记录的对象是个人事件,是行动,属于行动管理的范畴,那么怎样对行动进行分配呢?《现在就干》这本书中,作者给出了以下三种实用技巧
- 自上而下,归纳类别
对于相同属性的,视为一类进行命名,允许自己会有遗漏和不明确的分类选项,想要分类变得更加精确和个性化就需要你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进行不断的微调。
- 大类之外,还有小类
大类别有身体,家庭,素质,兴趣,工作,社交,生活。因为每个人关注的东西不一样,所以可以自己调整。小类别的依据则和你的目的相关,你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和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比如说在兴趣方面,我想要通过阅读来保持自我提升,并且输出促进知识掌握。
- 没有对错,只有合适
需求不同,制定的分类也就会不同。建立自己的分类标准不是交作业,然后再来评判对与错。只要你能自圆其说就可以分为一类。
做完行动的分类后便是实践了,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的不可控因素导致日程的延迟与搁浅,这里就需要我们来关注时间开销的结果。
关注你一天的时间当中,哪些是高效的时间和浪费的时间,高效的时间一般是集中精力,心无杂念的专注创作时间。尽量保护这些时间段,才能迅速地学习。而浪费的时间则是没有做和计划做被打乱的事,要反思为何会被打乱?原因在哪?有什么对策来避免?
关注被占时间和自由时间,如果是在职人员,被占用的时间就是上班工作时间,而自由时间就是下班后自己的时间,用来做你想要做的事,一半这两组时间都有规律可循。
关注创造时间和事务时间,创造时间是指被安排了大量脑力活动,有个人成果和作品输出的时间,比如写一篇文章,完成一本书的思维导图,一次项目进行。事物时间是指对脑力要求不高,进行一般的体力劳动,比如拖地,收拾书桌,整理文件夹。这两组时间有了清晰地划分后,做事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行动清单】
恢复时间开销简单记的习惯,关注这三组时间,充分利用好每天的高效时段,让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能更加高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