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不是师范生,回头教了书,偏爱心理学,好听点是跨界,其实是跑偏(好诗,鼓掌)。
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本与学习相关的教材是Jeanne Ellis Ormrod编写的《学习心理学》。我多次从其中获取到能量,它文字通顺(读学术翻译的朋友对这一点的重要性深有体会),举例特别地生活化,而且总是将心理学成果对接到教育实践上来,当真是一本好书。(我只谈感受,不带货的啊)。所以,对于“表征”这样一个重量级的术语,我想,它不会错过的。
我满心期待地在书中扒拉着,越扒拉,越哇凉,根本没有,连影子都没有。目录里没有,我又去后面的术语表当中找。这次是找到了,可是我返回原文对照的时候,人家根本不是讲解该术语,而是直接拿来就用。
这不应该呀?以我对此书的欣赏、理解与厚爱,它不应该如此辜负我呀。表征对于认知如此重要,不可能在学习科学中隐身啊。莫非这书出版太早还没等到“表征”这个概念?我又看了一下出版,这本书是第6版,出版于2015年,而《刻意练习》出版于2017年,看来真有可能时间不对。
我有点接受这个结论了,但还是不死心,我决定再查一下外文原版发行的日期,指不定是中国进口的时间不对呢?
结果再次让我崩溃。


看来再喜欢的东西也不是万能的。就在我决定继续跋涉的时候,我回看了一下之前的文字(我常常自恋以获得动力)。在上一回,我在《认知心理学:心智与脑》当中找到了表征的四种形式,我又回去看了一下。这时,有一句话跳出来了:
形式是编码的类型。
这个表述再加上在“表征”一节中的第一句话:
知识的一个核心特征是它依赖于表征。
我突然把两句话给联结起来了。知识靠表征,表征有编码,那么表征就是知识的编码了吧。这个似乎有,一翻书,这个必须有啊,就在原书的第10章第2节:长时记忆中知识是如何被编码的。Eureka!!!
其实这个地方我忽视了当时就应该注意到的“长时记忆”,要不然发现的会更早些,但即使这样,都足以激动地我都唱起歌来了。
就算大雪飞
就算寒风刺骨吹
就算你给我再痛再苦的伤悲
我不会落泪也不会继续憔悴
我是冬天里坚强的白玫瑰
《冬天里的白玫瑰》
翻开书一看,哇塞,我只能说我刚才脱口而出的歌真的是太应景了,唱玫瑰就有玫瑰,你说是不是太陶醉。(快刷小礼物听原声吧!嘻嘻)
现在,花一分钟想象一朵玫瑰。想到了什么?也许是一些词语涌入了你的头脑,如花、红色、漂亮、细长的或昂贵的。也许,您会在脑子里描绘一幅玫瑰图,或者记起它的香味。甚至,当想象自己伸手用剪子去把玫瑰从枝上剪下时,你可能会感觉到刺扎到你手指的感觉。
别的咱不说,光这例子就够性感吧。这个例子与《刻意练习》中“狗”的例子都非常的好,都特别地贴切各自想要表达的角度。“玫瑰”的例子是要分解编码的各个角度,而“狗”的例子是要将外在的标签需要整合进一个”概念“中。
接下来的解释都从这个例子出发。
知识以不同的方式在常识记忆中进行编码。有时候它以反映事物的物理特性来储存,例如一朵玫瑰,有某种外形和特殊的气味。有时候它又以身体动作来储存,例如一个人知道从枝上剪下玫瑰的必要程序,知识编码的第三种形式是符号性的,在记忆中通过词语进行表征,如玫瑰是红色的,或者是用数理表达和其他符号系统,最后知识经常以抽象意义的形式存在,其超越了特定的自然特征、动作和符号,例如玫瑰是花的事实,可能是作为一种抽象观念而储存的。
这个解释最重要的是终于帮我找全上回讲的那四种编码形式了:知觉、动作、符号(语言)、意义。哈,原来第四种编码是”意义“啊。我因此而完成了此次作业:基于“表征”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探究。
明白了四种编码形式真的对于教学是非常有用的,很多教学设计就会变得清晰起来。比如,要学会一个“单词”,那就需要去对它进行表征,对它进行四种形式的编码。可将它与某种可感知的形态连接起来,比如图片;可为它匹配某个相关的动作,再听到指令后做出相应的动作;可从词源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将放置在多个场景中进行意义关联。
哪怕再扩大到语篇理解也一样。可以画连环画(绘本)来表述发生的事情,可以进行表演(动作),可以对比其它场景,或相似或不同。哪怕再扩展到别的学科也一样。比如,数学上认识数字2,可以图像表征,如2个苹果,2个桌子,2个同学,可以执行动作,跑2圈,跳2个格子,伸出2个手指;再认识符号2,二,II等,还可以放在场景中,如报数,如原地踏步,如1+1等。这一定要比在一个生字本上写一行或写十遍“2”强多了。
忽然间感觉对于任何一个事物的学习都有信心了,至少初步知道该如何去对其进行表征。
只得说,编码4原则真香。
手头的教材基本就这些了,下一站“百科”!
前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