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明月共光辉人生
你的恐慌也许并没必要

你的恐慌也许并没必要

作者: 董超学 | 来源:发表于2018-07-26 21:54 被阅读396次

2017年7月17日晚,深圳市宝安区沃尔玛内发生一男子持刀砍人事件,造成2人死亡9人受伤。

事件一出周边居民炸开了锅。我也刚好住在旁边小区,一段时间内原本热闹的商业街,一到晚间,大家都行色匆匆,街道上早早就行人寥寥。周边商家更是躺枪,多家餐厅晚餐时段空空荡荡。

朋友有家餐厅刚好就位于沃尔玛后面,经营多年,一直生意不错。原本每月80万左右的月均营业额,事件后的当月营业额就下滑至50多万,勉强保本。尝试了各种营销方式均无明显变化,至今仍未见明显好转。

尽管政府加强了警戒,在每个路口都加派了巡逻人员,在沃尔玛路口安扎警卫长期驻守,依然无法消除人们的恐慌情绪。

以前下班喜欢和家人到沃尔玛推着购物车,在玲琅满目的商品间闲逛,享受与家人的这种共处的方式。而今,即使有购物需求,我们也都会选择直接用手机下单送货上门。

其实作为一个倡导理性思考者,我很清楚,这种事件再次发生的概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主观情感就是会不由自主的排斥这个场景。

丹尼尔·卡尼曼曾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写到:

理性知道危险的概率很小,但即使如此,也无法消除内心的不安和躲避危险的冲动。

这是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总结出的,事情要追溯到十几年前的以色列:

2001年12月至2004年9月,以色列总共发生了23起巴士遭遇自杀式炸弹袭击事件,造成236人死亡。作者就曾这样描述道:

我在以色列都是租来的车,很少乘巴士,即便如此,也受到了炸弹袭击的影响,这着实令我懊恼。在等红绿灯时,我不愿意停在巴士旁,绿灯一亮,我会用比平时更快的速度将车开离。

其实作为一个心理学家,他比周围人更清楚遇到袭击的概率有多小。这种风险远远低于他将车子在路口开的更快时,所带来车祸的危险系数。

所以不管你的理性有多强大,都很难摆脱这种不自觉产生的情感困扰。

其实这是一种层叠效应的体现。诸多因素累加在一起,提高了事情的程度和概率。就上面两个事件造成的层叠效应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生动的画面。

朋友圈现场图片的不断传播,一遍一遍的加深印象和恐慌感。

2、媒体的不断曝光。

媒体的报道将事件的影响进一步扩大,随之扩大了事件的影响范围。

3、人们的频繁交谈。

在交谈中事件的严重程度可能会被主观加大。

4、离事件距离。

在新闻看再多恐怖袭击的事件报道,我们都很难做到感同身受,但如果这件事就发生在我们周边,带来的触动就完全不同;与事件发生地的距离决定着我们的恐慌程度。

…………

另一方面还有一个思维缺陷就是,人们对概率较小的风险的感知较为迟钝。

比如0.0001%的概率和0.00001%的概率,人们通常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感觉,尽管前者是后者的10倍。

这也是为什么好多人对彩票中奖抱很大期望的原因。他们只是知道概率小,但根本不知道小到什么程度。它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假如你只买了一张彩票,六个号码全对的机会是大约一千四百万分之一,这个数小得已经无法想象。如果你每星期买50张彩票,你赢得一次大奖的时间约为5500年;即使每星期买1000张彩票,也大致需要270年才有一次六个号码全对的机会。

我们常常高估事件发生的概率,这是一种不理智的体现。

明白这些,虽无完全法消除我们面对同类事件的恐慌或紧张情绪,但了解了基本的概率和我们的思考过程,有利于我们更加理性和从容。

相关文章

  • 你的恐慌也许并没必要

    2017年7月17日晚,深圳市宝安区沃尔玛内发生一男子持刀砍人事件,造成2人死亡9人受伤。 事件一出周边居民炸开了...

  • 没必要恐慌

    昨天看到一个群里说,家里囤了一吨粮食,我震惊了! 首先想到的是,这个人家里有矿吧!房子得多大啊,能放下两千斤的米面...

  • 520  不必要的恐慌

    下午在好友店里聊天,关门后一起去吃螺蛳粉,说实话我不太习惯螺狮粉的味道,吃了以后衣服上还是那个味儿,真不是什么健康...

  • 不要误会,我并没有等你

    你不要误会,我并没有等你,只是因为 我还没有找到喜欢的人而已。你也不用恐慌, 恐慌到不回我消息,找你只是因...

  • 想也许并没用

    你有没有那么一瞬间 好想,好想!好想努力,好想成功,好想被他人艳羡。于是你忽然又想起这个想法我好早好早就有过了,早...

  • 今日份提问|你如何看待抑郁症?——这不是一个问题(139)

    今日份提问|你如何看待抑郁症? ——来自斌斌的提问 斌斌: 也许这世界并没有抑郁症,而只是缺少真诚且必要陪伴的人。...

  • 给自己

    没有必要对自己如此严苛,因为你并没有做到你所期望的那样。 没有必要对自己如此失望,因为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 假...

  • 时间是个什么玩意儿

    听着赵雷的《30岁的女人》你会恐慌吗,你会压抑吗?你会…… 对于很多大龄青年来说,也许时间这道杠无法逾越,会恐慌,...

  • 当下也许并没你以为的那样糟糕

    这个社会太浮躁,慢下来、停下来是很久很久之前的状态。 我很心疼现在的年轻人,永远在伸手想抓住点什么。 我也很心疼现...

  • 也许,爱的人依旧是你

    也许,我想的太多了,都分开了,何必要留念 也许,我应该忘记你,都分开了,何必要去想 也许,我做不到忘记,都分开了,...

网友评论

  • 八方支援:作者这是可得性启发吗
    董超学:@八方支援 你应该也有看《思考快与慢》吧?:joy:
  • 八方支援:媒体曝光一些负面信息其实给人带来的不止恐慌,这些信息会一次次加深一些很荒谬的观点。
    董超学:@八方支援 是的,会加剧人们的恐慌
  • 2fad39a8b0d8:感觉到很有没完全展开的,恐慌这个话题很大
    2fad39a8b0d8:@夜然123 哦,这样啊,那期待你的展开
    董超学:@夜然123 是的,考虑到篇幅的问题,并未完全展开
  • 二条张:评论区点评都这么专业的麽!
    还是恐慌
    董超学:@二条张 专业恐慌:joy:
  • 花间醉_ba4b:优点:
    1、文章开头以身边真实事件切入,以人们事情发生后的改变引出主题,这种方式很好。
    2、文章每个论点之间过渡自然。
    3、文章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通篇处理很好。
    缺点:
    1、结尾一句作用不大,可以去掉。
    董超学:感谢宝贵建议,已做修改:blush:
  • 十月桃子:文章从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案例切入,非常生活化,同时,案例的介绍简单明了,却又让人触目惊心,给了人足够的吸引力。接下来,一步步详细说明此事件带来的影响。紧接着,引出专家的理性分析,让理性的思考与现实的感性形成对比。著名的经济学家都无法让理性左右感性,何况普通只相信自己感官的普通群众呢?
    通过这些分析,又回归到开头的事件来进行分析,分析说明此事件造成层叠效应的原因,详细具体。最后以理性结论收尾,干净利落。总体来看,文章详略分明,逻辑清晰,思考缜密。
    建议:如果能在文中具体说明引用文字的书本出处,这样或许会更好。
    董超学:@十月桃子 感谢宝贵建议:blush:
  • 八月露水:恐慌是人的病
    董超学:@八月露水 其实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blush:
  • 雨林季风:欣赏
    董超学:@雨林季风 感谢来访:blush:

本文标题:你的恐慌也许并没必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um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