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想起小时候在鲁西南农村,生产队队长在家门前的椿树下边,拉起铃绳,敲响树上的铁铃,集合生产队社员到地里去收玉米的情节。队长说:“二婶的恁领着女劳力负责掰棒子(‘玉米’的方言表述),二哥恁领着壮劳力负责砍棒子秸,三大爷恁几个老人就负责捆棒子秸、装车,三大娘领着几个奶孩子的妇女、算半个劳力,负责薅草、搂棒子叶的一块扛回来交到牛屋里喂牲口,好啦,大家班垡走吧!”队长上述生产安排中的“劳力”一词,就是“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意思。
“劳力”一词,《汉语词典》给出“拼音láo lì,从事体力劳动。 有劳动能力的人。指耗费气力。”三个意思。除上述队长说的“劳力”是“有劳动能力的人。”之外,其他两个意思在鲁西南方言里也使用,不过使用频率少些。如“小青你要努力学习,考上个中专当个老师也中,写写画画嘞,这样就不用累死累活嘞干一辈子劳力的活啦。你说有多好!”“我上学的事恁甭劳力费神、瞎操心啦,恁一个字不识,帮不上啥忙,我好好学就是啦。再说考中专也不是那么好考的。”这个对话中前一个“劳力”是“从事体力劳动”的意思,后一个“劳力”就是“指耗费气力”的意思。
“劳力”一词在生产队时期,有时候也作“劳动力”的意思讲,如装满这个砖窑需要10个劳力一天才能干完。自从土地承包制改革之后,各家各干各的,“劳力”一词以上的意思基本不说了。如今只说外语音译过来的“劳力士”手表,听说这表些(‘很’的方言表述)值钱、不便宜了。有一个“手表哥”因为戴这样的手表,被查出来违法乱纪的事情来,被逮起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