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815298/b7316e3e560fdeaf.jpg)
文/何航
(本文观点来自:布莱恩·费瑟斯通豪《远见》和安德斯·艾利克森《刻意练习》以及安迪·莫林斯基《进化》)
亲爱的H先生:
见字如晤。
最近看了三本书,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尽管三本书所涉及到的领域其实大相径庭,但是它们却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的观点。——如果你从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那么你将永远无法进步。
这个观点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
前段时间,跟一个已经工作的朋友聊天时,她向我抱怨:“体制内的工作很安定,生活也没有什么压力,但是真的太无聊了,我大部分的时间都浪费在追剧和买买买上面了。我有点厌倦了这种一成不变的工作状态,感觉自己的人生都已经没什么激情了。”
我不禁愕然。
朋友的父母观念比较传统,一心想要朋友找个稳定的工作。朋友拗不过父母的坚持,于是参加了国考,考上了外地的公务员。
我说,那就趁着年轻去闯一闯啊。
她叹口气说:“我也这样想过,但其实我是一个很难坚持的人。本来对于去大城市工作,心里就有一种强烈的排斥感。之后在看到别人一天到晚忙的要死,经常加班,还基本没双休,内心的排斥感和恐惧感就更深了。之所以之前没有选择考研就是因为我觉得太累了,自己肯定坚持不下去,所以主动就放弃了。”
其实,这是很多人生活的常态。
这让我不禁想起《进化》这本书在豆瓣上的一截书评:“为什么一定要突破舒适区?为什么一定要成长?我们是否对自己太过苛求,对未来太过忐忑,对人生太过慌张?”
我不置可否。可是想必你一定听过一个温水煮青蛙的故事。
19世纪末康奈尔大学的一个教授做了一个“水煮青蛙”的实验。当青蛙被投入到开水中时,因为受不了突如其来的高温刺激,它会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而当科研人员把青蛙先放入温水中,然后再缓慢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反倒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在水中悠然自得。当青蛙发现无法忍受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觉被煮死在热水中。
然而,殊不知,而今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温水中的青蛙。
音乐剧《国王与我》中,有一段著名的抒情诗:“每当我害怕时,我就高抬我的头,然后吹上一首快乐的小曲,所以没有人会怀疑我很害怕……这种欺骗的结果难以表述,因为我在欺骗我害怕的人时,我也在欺骗我自己。”
蜷缩在舒适区里,确实会让人比较好受。就像船舶一样,停驻在港湾里是最安全的,不用因为大海而感到恐慌。
但船的作用不是停泊,生而为人的目的也不是活在舒适区里。
懒惰和逃避是每个人生而为人的本能,克服本能需要强大的行动力和意志力驱使。改变一个人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思维定式以及多年形成的习惯也需要经历很多的痛苦和折磨,在带来触动的同时更是对人性的巨大拷问。
我记得有一次健身训练的时候,有一个健身教练跑过来问我:“有没有感觉很痛苦?”
我说有。教练微微一笑:“痛苦就对了,如果你感受到痛苦,说明你在进步。”
纵使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这句话在我心里却依然印象深刻。
突破舒适区,我知道那很痛苦,但希望你可以。
狐狸~
2019.1.2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