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我为什么在此刻和你谈论工匠精神

我为什么在此刻和你谈论工匠精神

作者: 猫猫日记 | 来源:发表于2017-02-28 13:56 被阅读48次

    -工匠在哪里-

    和不少朋友聊天的时候,有人一直在寻求所谓的工匠精神是什么?在哪里?到底有什么意义?

    在作出我的回答之前,我想请大家先认识几个别人抛出的观点:

    有人说,是中国庞大的人口红利使得工匠精神荡然无存;

    也有人说,是高科技和流水线毁掉了工匠精神;

    更有人说,这个词火了是因为现今中国根本不存在工匠精神。

    我们所谓的工匠精神,不过是道听途说,随即想到的可能是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因为它们产出了大量值得称道的精细产品,比如百达翡丽、劳力士、江诗丹顿等。这些小小的机械表壳里,多达744个零件,最小的细如毫发,一个顶级表匠全身心投入,一年只能制造出一块,而这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造物精神,我们可以称之为工匠精神。

    当然,这些所谓的工匠精神,正是我们缺少的,也是我们需要去提倡的。中国人口是很多,企业家们疯狂收取着人口红利所带来的利益,廉价的劳动力使得成本越来越低,不仅如此,就连创业成本也变得低廉。长期以往,我们所见的“工艺之作”,并没有承载着工匠的理念,反倒有着浓厚的机器流水线的味道,更有甚者,是粗制滥造的“一次性用品”。

    说到成本方面,有人说,如今90后毕业生的“跳槽成本”也是逐渐降低,导致了大部分公司留不住人,毕业生两年后仍旧在寻找工作的现象(许多投资人在观望的时候还会考虑到企业的人员配置),正因为如此,不管是产品还是艺术品,那些需要静心去完成的一些作品或事物缺少了一大批有耐心的人,所谓的“工匠精神”正在流失,甚至是“荡然无存”。

    那么,我们在急切追问的“工匠精神”到底是什么?存在于哪里?

    就在不久前,我曾在公众号里发布这样一段话:你是如何定义“老师”这个词的?

    有不少人回复的都是同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

    我惊叹的不是大家的回答如出一辙,而是对于老师的理解,竟然无人给出另外不同的答案。

    再者,我为何要提出这样的问题呢,回到文章开始,我们所谓的工匠精神是什么?无非是想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以及追求更高的发展,这里面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所有的工匠,其实都是需要有老师培养的。抛开自学成才的不说,历史上有句老话,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可见“师者”在其学艺的过程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

    说到这里,大家也许能猜到,我所要提及的工匠精神,正与“老师”有关。想必很多人对于老师这一个职业并不陌生,也接触过不少歌颂师德的文章与诗歌,当一个人真正想做好一个老师的时候,他(她)的内心一定是平静的。

    很多当老师的朋友告诉我,其实这个职业并没有想象中的风光,即使我们羡慕他们有漫长的假期,也未必能看见他们背后的心酸,这些其实都是后话,我所谓的“师者”,也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

    “工匠”与“师德”,其实是一回事

    有位朋友曾经是211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后来去美国留学了两年,如今,他回到中国,在江浙一带的山区支教,而且他没有想找其他工作的意愿。这本该是很平静的一件事情,但是去年,当地媒体寻找到消息报道了他,原本安详的山村变得热闹非凡。

    也许在外人看来,“这是好事呀”、“这下出名了吧”、“这老师真不简单”......

    在他看来,这一切,其实都破坏了他的原有生活,他担忧地和我说:“那些记者为孩子们捐款捐物资,但是带来了一些根本用不到的生活用品,这里没有热水,带来的太阳能热水器只能放在院子里生锈,根本没有人会安装;成堆的棉衣放在仓库里发霉,孩子们也不想穿那些全是味道的衣服;牙膏牙刷等等生活用品,多得可以用一辈子,但是有什么实际用途呢?而我,只是想好好支教,说句实在话,支教是我内心的小小成就,看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我最大的心愿,现在,我想去其他地方支教了.....”

    你说“师德”是什么样的?我想莫过于此吧,无所谓成就,仅有一颗赤子之心。于是,我把所谓的“匠心”冠在这位老师的身上,他不是在造人,而是在育人,想比于那些闻风而至的酒肉铜臭,我们是该去反思的。

    造物和造人,一个创造了奇迹,一个创造了遗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为什么在此刻和你谈论工匠精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yx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