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动机老师改变课-第一课《改变之前 先了解改变》

动机老师改变课-第一课《改变之前 先了解改变》

作者: 思斐飞儿 | 来源:发表于2017-06-11 22:19 被阅读62次

第一期课程 4月25日《改变之前 先了解改变》

具体课程:

1动机老师提问题 对课程有什么期待:

改变有一些问题 立志多,但行动力不足,改变几天又反复了。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这个课程可以改变你么?可以提高你的幸福感么?

动机老师回答:改变新的知识和视角,没有想到过的东西;如果你不去实践,你可以获得;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让改变真的发生,你需要做很多课外功课,这门课程可以帮组你,成为你改变的一个工具;希望大家把这本课理解为 拐杖,拐杖 没有方向 也不会提供动力,更不可能帮组你走路;

改变 说到底是自己的事,谁也没办法代替你改变。

你想想这门课和你有什么关系,是想真的寻求改变并获得帮组?

2 什么是你认为的改变?

1)心情不好 理了个头发

2)我开始去跑步 坚持了一星期

3)我毕业啦 恋爱啦 工作啦 结婚了

这些选项对应了不同的改变,是外貌还是内在?

改变到底是长期还是短期?

改变是生活事件 还是心理变化?

改变是 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我们在这说到的改变是 内在的长期的 心理变化的 积极的,是 应对世界的方式的进化,比如 你之前面对别人的指责你会愤怒还击,现在愿意听听别人说的有没有道理。

3主题一改变是应对方式的进化:

1)解决问题自责求助逃跑

基本的应对方式是战斗/逃跑,是我们面对危险/压力情景时两种基本的应对方式,比如我们面对一项有困难的任务,会想着去解决或者拖延不去做

2)面对情绪时的反应:

对内心不愉快情绪的反应—防御机制

(情境-防御机制-内心反应)

3)人的行为模式为什么很难改变?

我们通过对外界认知的方式,为了让心理好受一些,会有一种防御机制;

有很多借:这不是我的错;我也没办法。

所以说防御机制是影响改变很重要的一个心理阻力;

3)我们所谓的改变:

从一种防御机制变为另一种更高级的防御机制

从一种行为模式变味另一种更合理的行为模式

因为防御机制/行为模式是长期稳定的心理机制,只有这些变化了,才是我们说的长期积极的变化,这也是我们改变的目标

主题二问题行为最初都是解决方案

1)举例:比如一个人焦虑/拖延,这些本身不是问题,这是我们应对问题的方式,最开始时候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出现的。

2)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有两种理解模式:

1、因果论理解,为什么要做?把行为当结果,寻找背后的问题;

2、目的论思维,焦虑要达成什么目的,有什么用?(举例:一个男生出门的时候会焦虑,其实际上是不想出门,让自己焦虑不安。那焦虑不安的目的行为,就达到了他无法出门的目的。

区别在:1被问题控制,把你看成是问题的受害者是没法改变的2从目的轮视角看,焦虑是为例实现目的被制造出来的,你是问题的制造者,你有对问题的自主权。从目的轮看我不想出门,制造了焦虑,那我为什么不想出门?(试着想一想,也许是不出门带来了一些潜在的好处。

主题三:一个行为被维持,是因为它有好处(因为他有好处,就比较难改变)

否则这个行为就会消退。

1)消极行为是有好处的,比如抑郁,缩小活动空间,让你避免受伤;焦虑是通过情绪唤醒,提醒你危险,焦虑时候人对危险特别敏感;

2)行为的好处分为两种:

1、初级收益是很现实的

2、次级收益,问题行为附带的好处(比如 肚子疼,会受到关心)

(举例:有哪些次级收益:

大部分在人际关系上,获得关注;如果或不到的话,

称赞的需要-引起关注-权力斗争-复仇-证明无能

比如:某人脾气不好,但却不改变(她发怒的话别人就不敢惹他,是保护自己的方式;发怒时候 把错误归位,别人做错了事)

背后的需求是什么?是否合理?是否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解决的话,就是我们换了一种应对方式来解决,那么,这些问题行为也不需要存在了。

四:改是用新方式解决旧行对应问题

用新的方式解决旧的问题,不要只看到问题行为,要去看 问题行为解决了什么真正的问题;我们害怕的问题是否真的害怕;

主题五:什么时候会发生改变,什么时候不会

1人经历了创伤等

2改变什么时候不会发生:改变变成问题的时候(见书《未知的自己面对面》)

阿德勒三面柱:

1我很可怜

2别人很可恶

3怎么办?

在咨询中是第三种思考方式来

作业:

1如果我避免改变,维持现在的行为有什么好处?

2这些好处背后,反应了我什么样的需求?

3你现在的行为怎么满足了这种需求?有没有更好地满足需求的方式?

4有没有什么替代性的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这种需要?

5现在的行为所带来的好处是必须的吗?如果失去这些好处,会怎么样?

回答角度:从目的论从次级收益角度看看,我们现在面对的潜在问题是什么。

以下为回答:

1维持现在的行为可以让自己觉得自己很厉害,不会因为去改变而没有明显的改变凸显出来而不对自己失望,你不去做,就不会心理认为自己是个Loser,还可以打着幌子说,看不是因为我做不了,而是因为我没去做,给自己理由,让自己活在假象中厉害的自己状态。

2反应了我虚荣心的需求,害怕去冒险,害怕自己做不到,半途而废会有挫折感

3拖延,不去做改变,或者只是列了自己的目标,就假装自己是个上进的人。

有更好的满足需求的方式,是去做一点点不给太大的希望,只是做一些而已,从而没有太大的压力

4应该就是去做一些事情,改变起步给自己的目标不要太大,一点滴开始,换种角度想,不是说为了很功利的成功,而是说变成更好的自己而已。

5不是必须的。如果失去了这些好处,我可能会焦虑,本来是还可以自欺欺人有个理由告诉自己自己挺厉害的,如果没有这个行为就是没有拖延的行为,我有可能面对如何给自己肯定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动机老师改变课-第一课《改变之前 先了解改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dk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