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64 周二,晴
后面几个感觉比较难写……
一方面,我也没知天命,另一方面,我还没有五十岁。囧
天命是什么?这个不太好说。毕竟孔子年代的“天”和“命”的含义和现在有些出入。诗经里面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如果我们现在语境看,好像说“真命天子”之类的?那就先粗浅理解为“上天赋予的使命”吧。
不过前文已经提到,孔子四十不惑的时候,想明白了要搞学术道路,但这只是个开始。毕竟,设想出来的道路,到底能不能走通,还需要实践检验。
看看这十来年孔夫子做了什么:
自从鲁国揸fit人阳虎出逃之后,三桓请孔子出山任职;孔子先是任职中都宰,然后是小司空,最后是大司寇(主管鲁国政法工作);和齐国达成和解、关系正常化;形成齐鲁卫郑四国联盟对抗晋国;组织都城拆除活动;后来还兼任鲁国的代总理,反晋国联盟与晋国开战后离职。
某种意义上是成功的,渴望多年的政治抱负得以实现(至少形式上),但是又没有完全实现,因为即便担任一国职务,孔子依然无法解决当时的政治局面:三桓为首的寡头势力和国君权力之间的冲突。
然后是推行道德教化的工作,有成效。但很快引起贵族们的不满(因为这些规范限制了他们的好处),两个弟子因此入狱。
这两个点之后,孔子发现这个“天命”。
你有理想,有行动,但不一定就能解决问题。很多事情都是“天注定”。当然,这里的“天”只是个托词,而不是宿命论。毕竟成不成事,都还是要先行动。从朝廷上看来,当时孔子面临一个两难的决定:完全倒向三桓贵族团体——这是抛弃国君、抛弃礼仪之举;完全倒向鲁定公——是抛弃三桓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以及可能造成国君一家独大的暴政。因为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确实有点尴尬,它既没有像春秋初期那样还讲“仁义”,但也没到战国时期的君主集权。
某种程度而言,他确实未能为这个局面提供一套解决方案。
就算是道德教化活动,也是有点五五开。国君和贵族寡头都开始计算蝇头小利,你说百姓怎么办?上行下效。所以孔子跟鲁定公和季家主事说,你们少要一点,底下就过得好一点;你们都不去争东西,自然就没有人抢夺。
这时候孔子确实有点兴味索然:本来以为能出任高职可以解决问题,实际上并不能,自己就是这个系统的一环,要想突围没什么可能。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七分靠打拼,三分天注定。
但是如果认真思考,便会发现,这个“天命”其实只能说有一半在孔夫子身上。
好比说,我们称赞木工优秀,总是离不开它的机关;称赞程序员优秀,总是离不开它的代码;老师优秀,总是离不开它的学生的表现……
所以天命的另一半是在他学生身上。
孔夫子学生表现如何?
大概来说是两方面。
一方面是业绩,另一方面是修为。
孔夫子五十来岁那会,他的学生也有三四十岁了,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
但这个词在古代却是有点奇怪,或者说,在周朝政治管理环境下是有点奇怪。因为在现代语境下,我们说一个人年富力强除了说它生理上的正当壮年,还暗含这个人会在事业上大有作为。然而,周朝的分封制和嫡传制很明显不会提供任你发挥的余地——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没有太大功绩,即便是贵族,也会一直呆在原地干耗一生(或者等有人过世),升迁这种事情简直不要想太多,不往下掉就算好。
但是我们看看孔子和他学生。
孔子教授过的人很多,但被称为门人、子弟的却是有限。他们大多数是平民(主要是小时候和母亲生活的颜家村)和落魄贵族(就差变成背景板那种),这些群体,按照他们以往的发展规律是很难实现一个阶层和能力突破的。但是在孔夫子的教育之下,他们后来(阳虎逃离鲁国,空出不少权位)大多出任鲁国和齐国的要职。其中子路更是出任鲁国三大家族之一季氏的CEO、总经理。
当然,这里肯定有人会想,是不是屁股决定脑袋?孔子做鲁国总理,提携一下后辈,好像也没什么问题?至于能力似乎不太重要?确实,在春秋后期,大部分贵族都是五五开,这里并不是否认贵族的教养和学历;而是因为贵族身份的可继承性,导致贵族的人口基数特大,而不是每个贵族都有机会接受好的教育和能力培养以及实践。但是,贵族、身份、阶层固化也会导致一个问题:知识垄断。不是那个圈子里的人,那套规矩你玩不来。
不过这里看也是蛮有趣的,孔子竟然可以通过“教学”,实现知识垄断的突破?当然,这里的突破是有迹可循。春秋贵族的那一套,无论怎么变,都是周朝下来的东西,这个东西谁最熟?孔夫子是也。
所以孔子和他的学生展示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可能性:人可以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狭义上的命运),可以过上相对而言的好日子。
说说修为。
在周朝之前的商朝,天子就是神在人间的代言人,某种程度而言约等于神,神拥有各种“神异”的能力。到了周朝,“人神分离”,过往的种种神迹被代替为种种美好品质。周天子作为天下之主,自然是品德的代言人,下面各级的贵族,就是其他品质的继承者/表现者。所以就会有一种在现代人看来奇怪的等式:贵族=好人,贵族=有道德的人。
但是到了孔夫子,它把两者独立开来。
“公子XX”,“公孙XX”在春秋是具象的人,代表封地诸侯XX公的子辈和孙辈。但在现在社会,用”XX公子”这个词一般也是说某人具有风度、品质,而不是说社会地位。同理,何谓“君子”?君王的子辈——具有一切优秀品德,是君王人间的象征(君王本身还有朝廷上的象征)。但孔夫子认为,人的品德和品质是可以通过后天培育的,也就是说“品德”和“地位”是可以分开的。
这是在周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周文王是把人的肉体从“神”那里解放出来;孔夫子是把人的精神(修养)从肉体/官位/地位/等级中解放出来。
人得以为人,仁得以为仁。
这就是“天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