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尼卡

作者: 时光简静 | 来源:发表于2018-12-24 21:32 被阅读0次

   

格尔尼卡

        毕加索是20世纪,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艺术“明星”。至今,他的大名也是妇孺皆知。尽管如此,他还远远配不上“艺术大师”的称号,因为他没有“德艺双馨”的品质。即使把他视为艺术明星,他也是臭名昭著的明星。
        我这样评论他,并非太情绪化。实在是看在他还有些艺术才华,而给他留了一些面子。很多研究毕加索的人,干脆避而不谈他的个人情感世界,怕说出来会骇人听闻,怕会对毕加索造成负面影响。
        我觉得评论某人,就应该客观、公正,我们不可能,忽略他那近似于艳情史的个人艺术年表。因为要“知人论画”,我不能故意隐瞒他龌龊的一面,而一味地展示其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这不是所谓的包容,而是是非不分。
        毕加索被世界人民熟知,源于他的一副政治宣传画《格尔尼卡》。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副。《格尔尼卡》是一幅反映战争题材的巨幅画,他的伟大在于:让全世界人民从直观的视觉角度,看到战争的残酷本质。表达了毕加索对于无辜人民和伤亡士兵的同情和哀悼。据说看到这幅画的敌军,都热爱毕加索而非憎恶他,可见艺术对人类向善、向美的引导作用。

      《格尔尼卡》描述了二战期间,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遭到德军飞机轰炸后的惨状。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手法:打破一切重新组合的理念,与战争的破坏性本质高度契合。画面是支离破、碎拼凑而成的,十分杂乱,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都是残缺不全的,这正好与狂轰乱炸时,居民四散奔逃、惊恐万状的混乱气氛相一致。艺术感染力极强,直逼人心,让人悲从中来,感同身受。

        作者以画笔奏出了如炼狱般惨烈的声响:绝望的母亲抱着儿子的尸体大声哀嚎;遍体鳞伤、衣不蔽体的无助妇人;倒地身亡的无名士兵;惊恐万分、大声呼救的儿童。这一切都无声似有声地控诉战争的罪恶。画面中没有一滴血,没有直接描绘杀戮的场面,但却让人体验到面对死亡的恐惧和无力反抗的绝望。这幅画代表毕加索早期艺术的最高成就。

        毕加索后期作品中,那一幅幅扭曲变形,丑陋不堪的女性画像,正是是他堕落灵魂的真实写照;是践踏女性尊严的证据;是泯灭人性、张扬兽性的放纵……
        毕加索是有史以来能活着看到,自己的作品进入卢浮宫的人;他也是在有生之年,就名声大噪、财富惊人的人,但很少有人真正喜欢他,他所标榜的后现代主义,也许只不过是传统艺术无路可走之下,故弄玄虚的恶作剧。

相关文章

  • 格尔尼卡

    死神的镰刀向我举起 我触到来自地狱的气息,冰冷 他的黑影吻住了我,战栗 我看到像闪电一样的尖叫 细长且尖锐 撕裂了...

  • 格尔尼卡

    初看这幅画作,猛兽、杀戮、哀嚎充斥其中,流露出无尽的绝望、恐惧和兽性......画中右边有一位妇女举手从着火的屋上...

  • 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是一座西班牙的小城,在1936年西班牙爆发了内战,以弗朗哥为首的右翼武装与左翼政府军发生了大规模战争,战争...

  • 格尔尼卡

    角色: 主角:举着灯的(女)人 甲:右上角举着双手,从楼上摔下来的(女)人 乙:左下角躺在地上拿着断剑战死的战士 ...

  • 格尔尼卡

    1937年4月27日,发生了格尔尼卡大轰炸,人类又一次将科技发展用于军事,又一次用自己的科技毁灭自己,德...

  • 格尔尼卡

    毕加索是20世纪,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艺术“明星”。至今,他的大名也是妇孺皆知。尽管如此,他还远远配不上...

  •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奇丑无比,为何值这么多钱

    《格尔尼卡》1937年,布面油画,西班牙马德里索菲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博物馆收藏 《格尔尼卡》与《蒙娜丽莎》一起,成...

  • 中国人在老外面前,好像得了软骨病

    《格尔尼卡》 据网友爆料,4月6日,北...

  • 毕加索的画

    今天上课偶然看到了一部关于解读毕加索名作《格尔尼卡》的纪录片,在影片中尽善尽美介绍了《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

  • 格尔尼卡,小城如画

    格尔尼卡,我一直以为他就叫Gernika,后来才知道这是他的巴斯克语名字,西班牙语里面,他是Guernica。 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格尔尼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et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