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某些原因,叔叔离家已十余年,刚开始大家都来不及适应,总是手忙脚乱的想一些办法帮助他们家,时间久了,所有的人慢慢也就习惯了,包括他们自己。
幸而爷爷奶奶一直守着那个家,用他们的话来说,就算死,他们也要帮自己的儿子把孩子们抚养成人。我们家乡流行一句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两口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还算硬朗,好歹能帮忙料理家务,干干农活,再不济也可以看家护院。所以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他们都没想过去投奔另外两个儿子,而且奶奶常说:“只要有她在,至少婶婶出去的时候不用锁门!”
就这样,老两口一直默默践行着自己的诺言。爷爷得脑血栓二十几年,他依然靠一只手精心伺候着那片菜地,有时候需要奶奶帮忙,但他们从不懈怠,什么时候育种,什么时候种苗,什么时候除草施肥……他们一样不落,全做得井井有条。如果说土地也有灵性,那它一定是看到了他们比别人多付出的努力,所以甘愿奉上水灵灵的蔬菜。
他们种了足够多的蔬菜,等到可以吃的时候,两人就把长大的青菜摘回去,洗干净,由奶奶负责把他们推去街上卖。刚开始她还不认识称,也不辨钱的真伪,但她为人热情大方,总是主动送一些菜给周围的面食铺子,也会多给顾客送一些青菜,一来二去在那条街上便也积攒了些人气,商铺老板们都抢着帮她卖菜。
按理来说这样的日子不好也不坏,他们所得收入不多,但好歹能贴补家用,可是爷爷突然病故,让这个家一下子没了主心骨。
叔叔家的大儿子从初中毕业就跟着姑父去工地干活,那时候一年到头只管挣钱,其他一概不用操心,这下却成了名副其实的当家人。作为家里主要的劳动力,他不仅要尽自己所能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还得学会处理家里的大事,虽然大多情况下其他两位叔叔会主持大局,但他的意见变得同等重要。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角色的转换,本来就沉默寡言的他变得更加沉闷。
作为母亲的婶婶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她明白儿子诸多不易,可是也只能独自心疼。偶尔趁着其他兄妹在场,勉强找个话题探探孩子的口气,谁知得到的永远是沉默。奶奶更是没办法,她的身体已大不如前,好多事情想帮忙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人上了年纪就变得爱唠叨,好像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她就像从海绵里挤水,极尽全力想要为子孙指点迷津,好让他们少走弯路。或是觉得自己是老当益壮的廉颇,总想指挥孩子们去做点事情,以此来证明自己仍然是有威望的,仍然可以为她爱着的孩子们遮风挡雨,可弟弟还是不愿跟她多聊。
叔叔家还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读中学,因为老大本身跟他们俩相差七八岁,再加之常年在外务工,兄妹三人之间并不像别的姊妹那样亲近。
二弟和妹妹时常玩闹,他们就像几岁的孩子,唯一的烦恼估计也是来自学习吧。虽说叔叔的事情多少对他们有些影响,平时跟我们之间的交流也仅限于你问我答,可他们两个至少默契,抢零食吃,抢手机玩,或者把对方心爱之物藏起来以换取自己喜欢的东西。尽管如此,他们从未争吵半句,也不曾打过架,还一起做风筝玩,惹得我们常常羡慕他们兄妹二人,可以如此玩闹却从来不生嫌隙。
由此可见这对兄妹也并非木讷寡言之人,但他们对于自己的兄长却保持着一种特别的尊重,有时甚至让人觉得生分。在父亲缺失的日子里,于他们而言,这个哥哥既是兄长,也是父亲吧,他们不得不尊,却难得亲近,因为他的沉默,也因为惧怕他这个大家长的威严。哥哥带回来的电脑自然好玩,但他们从不讨要,哥哥说的话他们大多照做,却不知道是不是心甘情愿。
就像前段时间叔叔家盖房子,我们家人都去帮忙了,可是二弟因为跟奶奶闹别扭,成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愣是在家里的土炕上自行搭建了一座小帐篷,饿的时候才出来觅食。对于此,他的哥哥从来没有责难,他觉得弟弟当下最重要的任务便是读书吧。可是有一天当我们开玩笑说:也不知道二弟成天在房里干啥,就连婶婶也说他像极了坐月子的产妇。就在我们哈哈大笑的时候,只见弟弟拎着房里的床垫扔到了院子里,原来是二弟放在床上的“帐篷”️,又听他嘴里喊着“大家都忙得跟啥似的,你不帮忙也就算了,成天窝在房子里干啥?”
就算是最忙的时候,弟弟光着膀子累得满头大汗,或是灰头土脸往沙发上一躺,我也从没见他发过这么大的火,今天不知道为什么,或许是他看不惯二弟“养尊处优”,又或者是他为这个受大家庇护却又不懂珍惜的弟弟感到恼火,总之他没有再说一句!二弟从始至终也没有半句辩解,只是从炕上爬起来坐在桌前去看书了!
接到姑父电话要去工地的那天,只有婶婶和奶奶将弟弟送到门口,却不见其他两个弟妹的身影。他大概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分离,就像习惯了上阵打战的战士,他们走得坚定,走得果敢,唯独少了那份对于漫漫前路的思考,这样的人生是不是他们想要的,又将要经历多久,他们才能重新回到这个地方。他毫不在意地转过身,好像连道别都觉得多余,徒留婶婶和奶奶不停叮咛:把行李看好,在外边要照顾好自己,天冷了记得加衣。他则麻利的帮我把行李塞进后备箱,然后上车和我并排坐着。相比我走的时候一大家子人赶来送别,就连没来得及穿鞋的小侄女也不甘落后,忽然觉得他的离开添了许多落寞。虽说无论如何,我们终归是要离开的,但总觉得心里不舒服。
就在我独自伤神的时候,他竟主动跟司机闲聊起来,偶尔开个玩笑,全然没有在家时那种沉默,原来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他也是个健谈的小伙子啊。
几天后当我跟家人讲起这件事,好几次都忍不住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可能因为二弟读的书多,我们觉得他更敏感,所以总是照顾他的情绪,精神上亏欠他的,就从物质上弥补。可是大概所有人都忽略了他的哥哥,那个默默撑起这个家的人,那个真正受了委屈也只能往肚里咽的人,那个被生活的磨难压得连一声抱怨都说不出的人,那个甚至已经忘记撒娇是什么样子的人,我们有谁在意过他的感受?难道因为习惯就可以视而不见吗?
我们都说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可是那些被生活打磨的足够沉稳,相当内敛的人,他们可能只有自己能依靠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