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错好像是所有人唯恐避之不及,但又无可避免的事,我们总是担心犯错,力求凡事都可以准确为之,那“绝不犯错”是否应该成为我们的追求呢?
从某种程度上看,物种的进化过程,其实就是犯错的过程,一个物种在一定时期内产生多种变异,有些变异恰好让该物种更能适应周围环境,因此得以不断繁衍,而有些变异或者没有变异的物种,由于不再适应环境,导致其逐步走向灭亡——进化就是这样发生的,变异对物种来说就是犯错的过程,所有物种的繁衍、进化,都需要仰仗这种犯错的过程。
还有一个不是很“正当”的例子——如何成为“股神”?有些不合法的团伙会这么操作:随机向10000个人推荐一只股票,对其中5000人声称这只股票明天会涨,对另外5000人声称这只股票明天会跌,由于股票的走势基本上不是涨就是跌,所以第二天会有5000人发现你推荐准确,然后继续将这5000人分成两拨,向他们推荐另一只股票,同样的,会有2500人再次发现你推荐准确,继续这样操作5次,最终会有超过300人发现你每次推荐的都是准确的,在他们心中,可能你的“股神”地位已经初步建立了。这种“股神”身份的确立,也是建立在多次犯错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说,所谓“正确”就是历经多次错误之后遗留下来的那部分,经历的错误多,获得进化的可能性就大,如果停止犯错,也就停止了进化。
就好比有孔的沙漏,最后从底部漏下来的就是正确的,但为了最终漏下来的沙越多,倒进去的沙也要足够多,也就是说犯的错也要足够多,如果害怕犯错,不往里面倒沙了,那最终也不会有正确的沙子漏下来。
当然,这不是鼓励我们犯错,而是说,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思维方式去看待犯错,让每一次犯错都产生价值。要正确地犯错,不能让错误犯的毫无意义。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不摔个跟头就难以发现自己的问题,雷·达里奥在《原则》中提出了一个核心观念:痛苦+反思=进步,这个观念是《原则》中各个生活原则和工作原则得以形成的基础,为了进步我们需要痛苦,同样的,为了进步,我们也需要犯错,但前提是把每一次犯错都当做学习的机会,不逃避困难,不害怕犯错,积极从错误中反思,总结犯错的原因并提炼成自己的原则,作为下次碰到类似问题的指导思想。只有通过这样一次次的迭代学习,不断进化,才能实现快速的进步和个人能力的提升,从而享受到从犯错中学习的愉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