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柳如是的一生
柳如是,本名杨爱,爱字最早见于金文,《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行走的样子”,可意为“疼惜呵护对方,为之奔波辛劳”之意。
无论她这一生经历了多少苦难,但最初的最初,她也是满怀祝福的。
她的一生可谓历经风雨,幼时家贫,沦落风尘,自此,一生飘摇。
被江南名妓徐佛收养,必然因她有过人之处,容貌姣好是其一,自幼聪慧也是其一,她是件合格的商品,经过重重加工,又有名师徐佛,十四岁,她迎来了第一个人生转折,她成为年逾花甲的大学士周某的侍妾之一,周状元出身,学识渊博,常把她抱在膝上教她读诗文。为她的文学造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好景不长,周的偏爱,引来其它妻妾的不满,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得到的越多付出的代价便也越多。
不得已,她流落松江,改旧名,自号“影怜”,是顾影自怜,也是“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
从家贫被卖到被徐佛收养,到成为周的侍妾,以为可以一生安稳,却再次流落松江,命运几番捉弄,让她生出自我怜惜之意,但如果可以也让她被好好地怜惜珍爱吧。
虽是重操旧业,心境却是大不相同。
从前受徐佛教养,多是修身养性,招徕恩客的手段,成为周的侍妾后,耳濡目染,多的是书生意气,壮志豪情。
着儒服男装与东林名士畅谈时事,倒也没有那么惊世骇俗。
她交往过的名士如:李待问、宋征舆、陈子龙,皆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人物,却没有一个是她的良人。她像所有女孩子一样憧憬着自己的未来,她渴望自己的另一半是个才华横溢的名士,真名士自风流,却少有名士愿意或者说能够将烟花女子迎入府中。沿途的风景再美,驻足片刻便已足够,搬到家里日日相对有什么趣味?更何况女人多了,是非也多。
年岁渐长,看尽了人心变换,她改名柳如是,不需顾影自怜,也不必旁人怜惜,她就是这样,如你所见,如你所闻,如是而已。
她无人可喜,一腔热爱也只好付与青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然而,命运还是善待她的。
柳如是二十岁的时候结识了大她三十六岁的钱谦益,虽有年龄差距,却是意气相投,比起她曾交往过的诸位,只把她当作红颜知己,钱以大礼将她娶进门,在那个礼教森严的年代,实在难得,也难怪柳如是对她如此死心塌地。
出嫁那年,她二十三岁,他五十九岁。
岁近耳顺,更明白也有能力做成自己想做的事。
婚后的生活最初也是圆满的,钱谦益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两人同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
大明王朝的命数不会因为他们的甜蜜延长片刻,崇祯帝自缢,兵临城下,蓄势待发,柳如是劝他同他一起殉国。钱却说,水太冷了。还救起了投入水中的柳如是。
这便是名士。
柳如是早就报了必死的决心,献城为百姓,殉国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他殉国,她殉夫,天经地义,可没想到,她视作依靠的那个男人竟是如此贪生怕死,连“水太冷,不能下”这样的理由都说得出口。
清军入城,多铎下令剃头,汉人信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对侵占土地得蛮夷只有畏惧,却不会因此出卖自己的尊严。
一日,钱谦益忽然说:‘头皮痒得厉害",出门而去。不一会儿,剪了头发,留着辫子进来了。
柳心灰意冷,留在南京,钱谦益降清去北京,做了清朝的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半年后便称病辞归。
顺治四年,钱谦益因黄毓祺反清案被捕入狱,柳如是四处奔走,救出了钱谦益。
柳如是在病中代他贿赂营救出狱,鼓励他与尚在抵抗的郑成功、张煌言等联系,并尽全力资助,慰劳抗清义军。
康熙三年五月二十四日,钱谦益去世。没多久,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如是为了保护钱谦益家产业,竟用缕帛结项自尽。恶棍们虽被吓走,一代才女却这样结束了一生。享年四十六岁。柳如是死后葬于虞山佛水山庄。
回首柳如是的一生,出身贫寒,历经风雨,却难得一颗赤子之心,追求真爱,愿得一心人,敢于打破年龄的隔阂。
国破家亡之际,不畏死,不惧死,以身报国。比众多口口声声,只管义愤填膺的所谓爱国名士,更加名副其实。
对钱谦益,她仁至义尽。钱以大礼娶她,给她安稳的生活。尽管因他降清剃发之事,对他失望透顶,但在钱入狱之际依然为他四处奔波,钱死后,也尽心尽力保护他的财产。
满身风雨,她就在这里,如是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