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职场菜鸟成长记
95后平均7个月离职,找份合适的工作难吗?难!

95后平均7个月离职,找份合适的工作难吗?难!

作者: 果果学长 | 来源:发表于2018-12-26 14:11 被阅读0次

95后平均7个月离职,找份合适的工作难吗?难!

Tips:全文共 2580 字,阅读需要 5 分钟

“哎,明知银行辛苦,还入坑”

“现在每天朝六晚八 ”

“一个人住旧宿舍,环境差 ,孤独 ”

“一个月才 3500 左右”

“现在后悔了...”

“有工作介绍吗?”

.......................

大家好,我是小编果果。一大早起来,就收到舍友发来的一这串微信消息。

毕业后,我留在了广州,成为一名职场小编,他去了某国有银行在广东某个小县城的支行,当了柜员。

看到这些倾诉,我并没有受到很大的触动,这不是我第一次收到类似的信息了。

不可否认,当代年轻人,对于辞职这个话题,似乎不再看得那么沉重。

根据领英发布的“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数据显示,70 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 4 年才换,80 后则是 3 年半,而 90 后骤减到 19 个月,95 后更是仅仅在职 7 个月就选择了辞职。

按照这个趋势,我已经不敢想象 00 后的平均辞职时间了......

为什么 95 后这么热衷离职呢? 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就这么难吗?

在选择工作这件事上,我们跳不出自己的思维惯性

@阿龙

第一份工作:广东某十八线小城市的某国有银行,柜员。

离职感言:哎,明知银行辛苦,还入坑,现在后悔了。

这个阿龙,就是我的舍友。像我们这样财经类专业毕业的,又不是什么 985/211 名校,一般来说,毕业后的择业路径其实很清晰。往届的师兄师姐,大多去了银行,如果没有别的什么门路,我们大多数人也会选择去银行。

当初的我,若是一念之差,可能也去银行了。秋招,我拿到了四大行其中一家的 offer,究竟要不要去?我犹豫了很久。说不喜欢嘛,但我却很舍不得这份稳定的工作;说要去嘛,总感觉未来的日子已经一眼看到头了。(当然,写这篇文章,不是说银行不好,而是我不喜欢银行而已,银行还是适合很多人的。)

最终,我还是放弃了去银行。这次抉择,应该跳出自己的惯性思维。高考完填报志愿的时候,自己的分数,刚刚上一本线,高不成低不就,虽然犹豫了很久,但也没什么好选的,还是选了个亲朋好友都认为“性价比”高的财经专业。大学四年里,后悔了许久。我想,如果在选工作的时候,还是抱着这种思维,可能又会陷入新的后悔之中。

这种现象,如同电影《恐怖游轮》里所描述的一样,主人公上了一辆恐怖游轮,千方百计要逃离,却一次又一次登上了恐怖游轮,无限循环。

我们总喜欢说,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就不会这样了,但如果真的有那样一次机会,我们就真的不会作出这样的选择了么?

让我们用 20 多年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判断准则,在短短几个月内确定了一份 offer,确实是为难我们了。入职之后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份工作,即使离职了,在选择下一份工作时,我们能够保证不会再选错吗?

所以,希望嚷嚷着想要离职的朋友,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要走一步算一步。很多人,第一份工作就没选好,入错了行,后来跳来跳去都不如意,这一辈子就只能这样了。

正在找工作的同学,你们还很幸运,打破自己的思维惯性,彻底和以前的自己说再见,说不定就迎来了新生。

信息总是不对称的,

找工作时也一样

@欣欣

第一份工作:某国际互联网巨头在中国的一个体验中心

离职感言:以为是从事互联网工作的,但去工作之后发现,其实是销售工作。

欣欣是我的大学同班同学,一开始就没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意愿,只想从事互联网行业。碍于学业环境,大学期间也没有怎么了解过关于互联网的信息,真正开始找工作时,才主动去了解。在经过一次又一次尝试后,居然进入了一家国际互联网巨头企业,这下应该很开心了吧?不,这是销售工作,并不是我想要的。

大学四年,有太多的学分要修,有太多的社团活动要参加,还有太多的游戏和电视剧让你沉浸其中。在大学的最后一年,突然告诉你,你要作出会影响你人生轨迹的决定——选择你的第一份工作,确实会让人措手不及。

在校招过程中,信息是不对称的。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的校招信息,面对纷繁复杂的用人企业,我们很容易眼花缭乱,很容易迷失自我。

不少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面试,在宣传过程中,势必会把自己的公司吹嘘一番。在面试过程中,HR 的套路,你永远看不懂,要么从不向你透露一丝半点信息,要么就是传达虚假的信息,喜欢夸大薪资待遇,承诺种种。入职的时候,发现和自己了解的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这,能不让人产生离职的念头吗?

有一本书叫《贫穷的本质》,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大家不用去看,我一句话告诉大家,贫穷的本质,就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本是一个经济学原理,但是,道理相通。在找工作这件事情上,也是一样的,说得庸俗一点,人才市场上,HR 就是买方,求职者就是卖方。了解的信息越充分,你找到好工作的几率就越大。

95 后日益增长的职业追求

与落后的职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阿泽

第一份工作:某大型技术公司月入过万的程序员

离职感言:工作不就是为了自我成长吗?不成长不如不工作,做个死宅不好么?

阿泽是我的好朋友,就在昨天,他在我们几个好朋友的群里,说出了自己的离职决定。他说:程序员是会比较累,这个我知道。但日子久了发现,平时时间都被工作占据了,自我学习的时间严重不足。我觉得很多人就在加班-没时间学习-成长不足-不能往高处走-停留原地-继续加班死循环里面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而周边的同事对技术一点追求都没有,这样工作,长期做下去,有意思吗?

一个比较知名的自媒体人,他说:“如果一份工作总是输出,而学不到新东西,那是对人的消耗。时间久了,人就废了。”

对于我们 95 后来说,看待工作,可能不再像父母辈那样简单,只追求薪资待遇上的提升,我们更加关注自身感受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显然,现在大多数企业,还是相对落后的,不能为 95 后考虑周全,不能照顾到我们的个性与追求;诚然,我们对他们的期望,也过高了。

不过,当下社会的宽容程度越来越高,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很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人,想追求更高的职业价值,但发现实现不了,就直接辞职去读研深造了。

果果有话说

在找工作的路上,

由于惯性思维,你可能会选错方向,

选择错了,就掉进坑里了,

选择对了,但信息是不对称的,你还是有可能掉进坑里,

即使选对了,信息也了解充分了,

由于个人理想和企业现实之间的矛盾,还是可能会选择辞职

95 后“热衷”辞职,存在即合理,这是社会的趋势,我不反对。但是,我也不提倡盲目地辞职,永远要记住,想清楚自己会什么,除了现在干的,自己还会什么,自己有潜力干什么。我想,能够解答这个问题的人,辞职对于他们来说,是很轻松的。

原创声明:如需转载文章,请加小编的微信:1044939830,如果你有故事分享,也可以加我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则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5后平均7个月离职,找份合适的工作难吗?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sh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