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我们今天为大家讲解钱穆先生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孔子传》。
熟悉我们的人都知道,孔子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们都很喜欢孔子,但是如果能够把《论语》从头到尾地用孔子的人生串联起来,我们会看到一副更加清晰的画面。因为《论语》的编撰是孔子之后的,很多他的学生和他学生的学生编撰的,所以很多人看不出来这其中的结构,看不出来里边的顺序,也没有以时间以国家或者以事情为线索。所以有一种串联的方法,就是如果我们像钱穆先生这样,把孔子的一生研究一遍,梳理一下,我们能够非常场景化地看到《论语》当中的那些名言是什么时候说的,在他的那个年代针对着什么样的事,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而且从孔子的成长过程当中,我们也能够获得不一样的启发。
咱们先说孔子的先世。孔子一家在人类历史上都是一个奇迹,就是他们自上而下有大概4000年的谱牒,可以一直追溯到孔子之前1000多年。最早据说就是周成王封微子启于宋,就是在宋国这个地方,周成王封微子在这儿做诸侯。然后宋湣公的长子叫弗父何,弗父何本来是长子,他是需要继承王位的,结果不知道为什么,弗父何的弟弟杀死了他的爸爸,然后把这个王位抢夺下来,要给自己的哥哥。这时候弗父何说,我如果继承了王位的话,那我当上王位的第一件事,我就要杀掉我的弟弟,因为我的弟弟犯了法,而且杀死了我的爸爸,所以弗父何拒绝继承王位。
弗父何就是孔子的先祖,所以孔子的先祖最早是诸侯,然后因为弗父何拒绝了诸侯的王位,所以他们家从诸侯降为公卿。这是这个家族开始下降的第一个台阶。然后弗父何的曾孙叫正考父,正考父的儿子叫孔父嘉。这时候国王给他赐族之典,就是因为他表现非常棒,他有着很多高尚的道德情操,还做出了很多的事业,所以赐他们家可以有一个姓,这个姓叫孔,所以孔是他的姓,而“嘉”是他的名,所以他叫作孔父嘉,这个叫作赐族之典。
孔父嘉是孔子的六世祖,接下来孔父嘉的曾孙叫孔防叔,因为当时宋国乱了,所以孔防叔离宋奔鲁。到了鲁国,他们家又从公卿变成了士族,因为在宋国的时候,他们是贵族,是公卿,结果到了鲁国以后只能够享受士族的待遇。然后孔防叔的孙子叫叔梁纥,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爸爸。叔梁纥当时被封为鲁的陬邑大夫,这个人武力绝伦,力气特别大。有一次打仗的时候,他们的人被困在城中间,然后敌人要放下城门来,把他们整个瓮中捉鳖、全部都杀死的时候,这个叔梁纥一个人力扛千钧,站在门下举着那个大门,然后让其他的人骑着马赶紧逃走。所以孔子的爸爸身材高大,而且非常孔武有力。
叔梁纥娶了一个妻子姓施,施氏生了九女,无子。后来有一个妾,跟这个小妾生了长子孟皮,孟皮还是一个“病足”,就是他走路有点跛,所以也不能够继承家业。最后叔梁纥娶了颜徵在,这就是孔子的妈妈。他们俩祷于尼山,就是在尼山那个地方祈祷,祈祷之后生下了孔子。所以鲁襄公二十二年9月28号,生下孔子取名叫仲尼,由于他祷于尼山之故,所以孔子叫仲尼。孔子3岁的时候父亲死,17岁的时候母亲也死了,这个都是有考据可以考证得到的。
孔子在小的时候,孩童嬉戏时最常做的活动就是“常陈俎豆,设礼容。” 就是他喜欢跟大家玩祭祀的活动,跟大家讲礼仪——孔子从小就喜欢干这个事。自己说叫“吾十五志于学”,就是15岁的时候就开始立志要去求学。孔子在后来教育子夏的时候,曾经说过:“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就是你应该去做君子儒,而不应该做小人儒。什么叫小人儒?有另外一句话,孔子说:“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就是过去的儒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找一份工作,就像我们今天上技校一样。就是你学了三年,你还不着急去找一份工作,这个真是不容易。所以孔子这一辈子学东西,他的目的是为了成为君子儒,而不是小人儒,不是为了混口饭吃而去学习,这是孔子从小立的志。
他还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就是孔子说我小时候啥都会干。会干啥呢?据孟子说,孔子至少在村里边给人做会计、放牛羊……管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所以小时候应该是做过很多不同的杂七杂八的工作,所以孔子会的事很多。
19岁的时候,孔子娶了一个妻子叫作宋亓官氏,那个亓字很奇怪,现在很多人不认识那个亓字。一岁生伯鱼。大家听到伯鱼这个名字的时候,会觉得孔子肯定当官了,为什么呢?得名“伯鱼”是因为那天鲁君赐给了他一条鲤鱼,你想国君能够赐孔子一条鲤鱼,那孔子应该是当官了。但那个时候孔子才只有20岁,在赐他鱼的那一天伯鱼出世了。后来钱穆先生考证说,那个时候孔子应该没有当官,只是因为鲁君那时候在钓鱼,钓到了很多鱼以后,就给周围的人都分,就是开心。所以来参与的老百姓都分,孔子可能是作为一个老百姓得到了这么一条鱼,所以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叫伯鱼。这个时候孔子20岁,但是还没有出仕。
孔子出仕大概是在27岁左右。《左传》当中记载,鲁昭公十七年秋,郯子来朝的时候,孔子应该是随行在侧的。那段时间就发生了一个故事,就是“子入太庙,每事问。” 各位或许知道这个典故,孔子进入太庙什么事都问,说这是什么?这个应该怎么用?那个应该放在哪儿?然后旁边就有人讲,说“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也?入大(太)庙,每事问。” 都说这孩子厉害,知道很多事,我看他什么都不知道,进入太庙什么都问。然后这事传到孔子耳朵里边,孔子说:“是礼也。”孔子说,入太庙,你每件事都要问清楚,这事本身就是礼。所以这个时候,孔子应该是已经出仕,开始做官了,在政坛当中出现了。
但是孔子在30岁的时候就退出了仕途。孔子说三十而立,所谓三十而立,是孔子自己在30岁的时候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所以他开始开馆教学了。用我们今天的话讲,可能是辞职创业了,朝廷上的工作不干了。回来以后干了一件什么事?他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那个时候的普通老百姓是没有机会学知识的,知识是被贵族们垄断的,而孔子获得了一些知识以后,他的办法就是,不挑学生,只要你来,我就教你。
这时候孔子开始带徒弟,怎么证明孔子是个很出色的老师呢?就是孟僖子都命自己的儿子去跟孔子学习,你就可以想象孔子办的这个私人学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当时非常有权势的三家之一,孟僖子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说,你去跟孔子学习就好了。
鲁昭公二十五年的时候,出现了“八佾舞于庭”的事情。就是祭祀的时候,“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个人排成队伍跳舞,这个跳舞的阵仗,一般来讲在鲁公的朝廷上才能够上演。结果季氏把这些人放在自己的家里边跳舞,这个超越规格了,僭越了,所以孔子非常生气地讲了一句:“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什么叫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今天理解这件事就理解错了,我们认为说这事我忍不下这口气,所以“是可忍孰不可忍”。不对,“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句话的含义是孔子在说,这样的事他都能够忍心去做,那么还有什么事他做不出来的?就是连“八佾舞于庭”这样的事他都敢做。所以果然如孔子所言,没过多久季平子就和鲁昭公打了一仗。可能是鲁昭公先发起来的挑战,因为他觉得这三家的权势实在太大,结果这一仗一打,发现鲁昭公根本是纸老虎,完全打不过季氏,所以鲁昭公兵败,兵败以后鲁国大乱。
鲁国乱掉了,孔子就去齐国了。这时大概孔子35岁,叫作“孔子适齐”。你看他的人生,35岁以前在鲁国,然后30岁教书,35岁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在齐闻《韶》”,就是在齐国的时候他的眼界开阔了,听到了《韶》乐,叫“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听完这个美好的音乐以后,回到家三个月吃饭都没味,这么好听的声音!所以孔子对于礼乐有了新的认识。
在这个过程当中,因为孔子是著名的老师,所以还出现了“齐景公问政”。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应该怎么行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很著名。就是皇帝你要做得像皇帝,臣子你要做得像臣子,父亲、儿子各安其位。然后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就是如果大家都不按各按其位的方式去生活,就算是有饭我也吃不到。所以齐景公的预测是很准确的:“景公悦孔子之言而不能用,其后果以继嗣不定,启陈氏弒君篡国之祸。” 就是齐景公后来到齐简公,齐简公就被陈氏代齐,就是他的大臣把他杀了。
齐景公当时为什么不能够用孔子?有一种说法是说晏婴在其中起了很糟糕的作用,就是“晏子使楚”的那个晏婴。各位听过那小故事,晏婴个子不高,是齐国的高官。晏婴就跟齐景公讲,孔子这个人不能用,讲一大堆的坏的事情,所以后来孔子不能够留在齐国出仕。
孔子每到一个地方,大家发现当地的诸侯都愿意跟他聊天,所以有一个学生叫子禽,“子禽问于子贡,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每次夫子到一个地,都有人跟他谈政事,“求之与?抑与之与?” 是孔子求着去跟人聊呢,还是别人就愿意跟他聊?你看这个子禽很好奇。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贡说得很有艺术,子贡没有说孔子没有求,但是子贡说孔子求的方法叫“温良恭俭让”,就是我不是腆着脸去求的,我是把自己的事做得特别好,然后别人就愿意跟我聊这件事情。这就是孔子在齐闻政的一些故事。
孔子从齐国待了没几年,因为也没有能够得到任用,所以大概一年以后孔子返鲁。返鲁之前见齐景公,齐景公跟孔子说的理由是“吾老矣,不能用也。”就是我其实很想用你,但是我老了,用不了了。所以孔子一年之后返鲁。
返鲁之后还是教书。这时候有问过孔子,说“子奚不为政?” 说你看你这么能干,整天跟我们教书,教了那么多很棒的治国理政的方法,你干吗不出来当官呢?然后孔子这时候解释说:“《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说你能够把孝这件事做好,你能够让整个家庭变得更加平和,这难道不是为政的一种方式吗?我就用这样的方式来参政议政。这是孔子那个时候的解释,实际上孔子很想参政,但是他一直没有找到很好的机会。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就那个时候来的人变得越来越多,因为孔子名声变得越来越大,还是“出国留学回来”的人,所以弟子越来越多了。这里边有一段非常美好的对话,应该就是发生在孔子三十多岁的这个时候,在鲁国教书的时候。各位有没有听过这个故事,就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曾皙也叫曾点,他的儿子就是曾子,就是我们后来说的那个曾参。这四个人陪着孔子坐,孔子就跟他们讲说,你们整天说我不了解你们,那今天咱们有这么多的时间,你们各自讲讲你们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然后子路开始说,冉有开始说,公西华开始说……每一个人说完,尤其是子路说完,孔子“啧”了一下,意思就是说这吹得太厉害了。最精彩的是等到曾点的时候,曾点在那儿一直弹鼓瑟,就是弹琴,然后孔子问:“点尔何如?” 说曾点你怎么样呢?然后“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你看曾点不是孔子一问就立刻答,他要把那个琴弹完,弹完以后停下来,然后跟孔子讲说:“异乎三子者之撰。” 就是我跟他们三个人说的不太一样。然后孔子说,没关系不要紧,你就说吧。这一段话很棒,他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曾点的理想是什么?春天,柳树也变绿了,花也慢慢开了,跟童子六七人、冠者五六人,都是年轻人,一块儿在河里边游泳。游完泳洗完澡,然后出来在高台上跳舞唱歌。孔子说 这就是我的理想:“吾与点也。” 所以整个这一幅画面,为什么在中国儒家里边是非常美好的一幅画面?因为这个叫作“跃然眼前”,就是你看到孔子跟他的弟子们这样沟通、聊天,是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而且你能够理解孔子的理想是非常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就他特别希望能够享受这种美好的自然、人际关系、艺术,这是非常棒的一种状态。
在这期间孔子也曾经说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你看这个时候是孔子的中年时期,大概就是三四十岁的时候,你想一个人郁郁不得志,始终在教书,也没赚太多钱。然后他自己说“饭疏食饮水”,吃一点糙米饭;“曲肱而枕之”,没有枕头拿胳膊这么枕着,“乐亦在其中矣”,这里边不是也有快乐吗?“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我不是不想追求富贵,但是如果让我追求富贵,要做不义的事情,我不做。因为那个时候的政坛还不允许他出来。
而且孔子也曾经感慨过。有一次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这句话很有名,他说“道不行”,说我所推行的这个道实行不了,我就坐个小船飘到海上去,如果我坐船漂到海上去,能够跟着我的人,只有子路这一个人吧?“由”就是子路,子路比孔子小不了几岁,年纪很相仿,而且子路原来是个粗人,曾经做过强盗,后来被孔子收服,所以子路对孔子是极其坚定的保镖一样的这么一个角色。孔子说,自从子路跟了我,平常遇到的难听的话就少了很多,子路是特别保护孔子的那个人。然后孔子说,这时候跟我去的,也就是子路这一个人了。子路闻之喜,子路听到这个话以后特别高兴,到处跟人讲,你看孔子说了,“从我者其由与?” 然后孔子一听,就把子路叫过来,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说这个子路,除了比我能打别的,没什么了不起。就是他就老怕子路膨胀,子路是一个粗人,特别容易膨胀。
还有一段时间,孔子也是比较消极。说“子欲居九夷。” 说我干脆搬到野人那地去住,就跟王阳明一样,跑到山里边去住,欲住九夷。然后有人说:“陋,如之何?”说那地方特别简陋,特别糟糕,没法住。孔子说了一句话:“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王阳明住的那个地叫何陋轩,刘禹锡写的那个叫《陋室铭》。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还包括颜渊、季路侍。就是有一次颜渊和子路两个人在一块儿,然后孔子说,来,你们俩各自讲讲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很豪爽的一个人,我的好东西都跟朋友一块儿分享,都无所谓。颜渊说:“愿无伐善,无施劳。” 就是好也不要夸自己好,干了很多活也不要吹自己干活多。这是颜渊和子路各自的境界。然后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我想听听老师你的想法是什么。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我觉得大家可以把这三句话留在我们自己的座右铭上,就是我们要做到的人生什么境界呢?让老者安之,同时我们也安老者;让朋友信我们,同时我们也信朋友;让少年人怀念我们,我们同时也会喜欢他们。这是孔子对于自己人生境界的追求。
这段话你能够看出来,在孔子这儿,“他不仅愿其在自己心中,只此人我一体之仁,即在与己相处之他人,亦愿其同在此人道中,同达于化境,不复感于彼与我之有隔。在我则老者养之以安,而老者亦安我之养,朋友交之以信,而朋友易信我之交,幼者怀之以恩,而幼者亦怀我之恩。”这是孔子在鲁国教学的这段时间。
孔子什么时候才开始正式当官的呢?大概是在孔子50岁前后,这里边有一个转折点是发生在“阳货欲见孔子”这一段。各位知道阳货是季氏的家臣,就那段时间天下大乱,乱在哪儿呢?都是下边人当权。如果一个国家是正常的,那应该是鲁公说了算。结果鲁公说了不算,季氏说了算。结果现在发展到季氏说了不算,阳货说了算。就是季氏的家臣竟然成为了当权派,孔子说这就乱套了,这一定会天下大乱。然后阳货欲见孔子,他想去找孔子,要招募孔子作他的高参,结果孔子不想见他,因为孔子知道这人是乱臣贼子,孔子就跑了,不在家。结果阳货有一天趁着孔子不在家,给孔子送去了一只小猪。因为那个时候有一个礼,就是上级给下级送了东西,下级必须得还礼。所以孔子一回到家,看到有这个小猪在,糟糕,这得给人还回去。所以孔子怎么办呢?孔子挑了一个阳货不在家的时候给他还回去,意思是我还给你,咱俩不要打交道,不想见面。结果没想到,叫作“遇诸涂”,就是在路上他们碰见了,孔子在路上被人阳货给堵住了,堵住了以后,阳货谓孔子曰:“来,予与而言。”你看这个话说得多不客气,就是阳货跟孔子一见面说,过来,我跟你说话。然后孔子过来,他说:“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孔子说“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就是你明明有本事,你却不出来工作,你觉得合适吗?时间一点点流逝,你越来越老了,你没想过这事吗?然后孔子说,对,我很快就出来当官。这是孔子准备出来当官之前的一段小插曲。
然后中间还有一段时间是公山弗扰反叛,公山弗扰也是一个家臣。“公山弗扰以费畔”,费就是费翔的那个费字,古音念bì。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孔子。孔子想去,但是子路不悦。子路经常对孔子不悦,就觉得这种地你也去,那是个叛贼,你还去。然后说:“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就是你算了吧!这何必去他那儿?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孔子说,万一他召我去,我能干点事,说不定也能够复兴东周。在那个地方,孔子觉得自己是有能力改变这些人的,但是后来不了了之,还是没有去。
在那段时间里边,为什么孔子对于出仕这件事总是不断地犹豫,这样一段话能够说明。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你看,应该是周王室出礼乐征伐。“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鲁公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传十世就得乱。“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就是如果像阳虎这样的人都能够执国命的话,天下肯定乱。“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 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就孔子那时候已经看到三桓,也就是季氏、孟氏、孙氏这三家,他们已经非常危险了,因为礼乐征伐都已经自陪臣出了,这是孔子当时不能够去出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直到大概孔子50岁左右的时候,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而且孔子还说“人不知而不愠”,就是我这么多年来,大家都不知道我能干什么事,你也不要着急,不要生气,“不亦君子乎”?孔子51岁的时候就当上了大司寇,他是一路做中都宰,然后做司空,最后做到大司寇。然后到大司寇这个位置,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就他能够判很多的刑法,属于非常重要的大臣。
那段时间叫“季氏三月不违”,就是季氏有一段时间非常听孔子的,孔子说什么就干什么,这是孔子执政生涯当中的高峰期。然后孔子做的第一件漂亮事叫“夹谷之会”。这个大家如果看过周润发演的《孔子》那个电影,你就能够看到夹谷之会。夹谷之会是齐国设的一个圈套,齐国把鲁君叫来,说咱们定一个会盟。然后齐国的人给齐君出主意,说咱们找一些野人在周围跑,然后吓唬他们,感觉要杀掉鲁公的样子,让鲁公害怕,从而答应咱们很多条款。后来鲁公去了,孔子陪着他一直上去。当那个野人开始出现的时候,孔子就一步走到齐君面前,大声地斥责齐君,义正词严,讲出了特别多的道理,然后齐君吓了一跳,觉得人家说的也有道理,也没法反馈。最后说,阳虎走的时候,带走我们那三个县,你给我还过来,这样咱们才能够结盟。结果这一次夹谷之会结束以后,鲁国还拿回来了过去的三个县,并且和齐国结盟,这件事情让孔子的地位大升。
孔子上升地位以后,又做了一件他命运转折点的事,就是堕三都。什么叫堕三都,过去的这些像季氏、孟氏、孙氏的这些家族,你是不能够建很高的城墙的。你建很高的城墙意味着什么?就是国君都没法搞定你,国君来打你打不进去,你就能够独立叛乱了。城墙一旦高,你看公山不狃,有一个费县,他都敢叛乱,因为我的城墙足够高,我可以跟所有人对抗。所以孔子说把这些城墙全给拆了,季氏为什么愿意答应,是因为季氏看到了阳虎和公山不狃的问题,所以季氏说那就拆,季氏把自己家都拆了。拆完了以后,到孟氏、孙氏这儿,这两家不拆。为什么?这两家说,你看我们跟齐国的边境才有多远,我如果把城墙拆了,齐军过来怎么办?所以当时的环境条件已经跟孔子所设想的理想状态不一样了,你没法设一个鲁国最大的边境,就是靠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高墙保护着一个一个的城市。但是孔子要把它拆掉,季氏答应了,后来又后悔了,那两家死活不拆,所以整个堕三都的事情失败。
这个失败使孔子开始受到冷落,然后才有了周游列国。所以孔子当官没有当太长时间,在这段时间,季氏非常听他的话,但是因为堕三都的失败导致了孔子在鲁国那段政治生涯的结束。那一段时间,季氏大量地请孔子给他派学生做他的家宰。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已经看出来,这三家之间一定会出现大量的战乱,这个地是一个烂摊子,没有人愿意守这个烂摊子。所以原宪问孔子,那时候为什么大家讨论“耻”这件事,出来当官这事到底丢人不丢人,这都已经在讨论了:“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就是邦有道的时候,你出来当官挣口粮,一点都不羞耻,邦无道的时候,如果你这个时候赚这个钱,这是羞耻的。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鲁定公接了鲁昭公的位子,鲁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这是很著名的名言,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定公很喜欢跟孔子聊天,因为定公也没什么事干,那时候定公的权力是被架空的。孔子堕完三都以后,孔子也没什么事干,所以孔子可以经常跟定公讨论国家大事。有一次定公问说:“一言以兴邦,有诸?”就有没有一句话能够让国家兴盛的,有没有这样的话。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 :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你看这就是一句一言而兴邦,孔子说如果你能够真的知道为君难,为臣不易这件事,对我们的国家是有好处的。定公又问说:“一言而丧邦,有诸?”有没有一句话能够让国家完蛋的,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有的人说我当这个皇帝,也没什么好玩的,最好玩的事就是我说的话没人能够违反。你看,很多人很享受这种感觉,就是我当这个CEO没什么,我CEO最大的好处就是我说的话得算数。你看,当一个人追求这种感觉的时候,这不就是一言以丧邦吗?这个是孔子在2500年前,就已经对很多的政治问题产生了洞察,给出的非常关键的一个看法和建议。
这是任鲁之期,就是孔子这段时间,50多岁在鲁国当了几年官,转折点堕三都结束。然后“齐人归女乐”。齐人一看说鲁国搞得不错,鲁国现在开始团结了,还拆掉城墙,然后孔子据说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齐国说不行,鲁国如果强大起来,对咱们来讲很危险的。于是齐国就给季氏送来了特别多的美女,送了很多马匹,送了很多玩的东西送过来。送过来以后,定公十三年这个时候,孔子当大司寇当了三年的时候,然后季氏他们就整天看着这些歌舞表演,整天就玩,没有人理孔子,然后孔子叫“胙肉不至”。人家皇室做了祭祀,祭祀完了以后,要把这个祭祀的肉分给大臣们,每个大臣家里分一点,虽然那个肉不值钱,要的是这个地位,这个地位代表着我重视你,给你分这个胙肉 就是祭祀的肉。当年居然没有人给孔子送过来,孔子作为大司寇,你想想看这么大的官,怎么着你也得给我分个猪腿吧?没有。等了三天,胙肉不至。“孔子行”,就是离开鲁国了。离开鲁国,走到鲁国边境还住了三天,回头看有没有送肉过来,等了三天还是没有人送过来,然后这时候孔子开始周游列国。叫“子适卫,冉有仆。” 就是冉有当时是服侍孔子一直上路的,有很多学生就开始跟着。
在这个时候子贡才出场。子贡是卫国人,然后子贡大概是从孔子周游列国到了卫国以后开始出场。这中间过匡过蒲,遇到过很多战乱。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富之。”曰:“既富之(矣),又何加焉?”“教之。” 就是孔子看卫国搞得不错,这地现在看起来挺富庶的,冉有就问,富庶了以后怎么办呢?孔子说,让他们再有点钱,那已经有钱了怎么办呢?说,教之,给他们上课,学文化。
他过卫、过蒲的时候遇到过“仪封人请见”。各位知道这个典故是很有意思的,“仪封人”就是封在“仪”这个地方的一个人。这个大夫想见孔子,然后他跟孔子的手下就讲说:“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所有来这的大人物我都见过,我是地方官,你让我见他一次。然后“从者见之”,出来以后,《论语》当中没有描写仪封人跟孔子聊了什么,但是仪封人从孔子的房间里出来了以后,跟这些外头的学生们讲说,二三子,各位,“二三子”就是各位,“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就是仪封人对于孔子的崇拜之情溢于言表,说你们各位干吗都那么丧呢?一个个都觉得垂头丧气的,天下没有道已经很长时间了,上天派孔子来做木铎。各位知道什么是木铎,就过去那个大铃铛,中间有个舌头,那个舌头有金铎有木铎,金铎就是铁的,那个铁片的舌头。敲金以教武,那个金铎一摇就是要打仗,就是要练功夫;木铎以教文,中间那个舌头是木头的一敲,这就是学文的,这就是文科和理科的区别,或者说文和武的区别。所以你看我博士读的是北师大,北师大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校训,叫“木铎金声”,就是我们是教文的地方。所以天下将以夫子为木铎,这就是孔子过匡过蒲的时候所遇到的人。
然后孔子见卫灵公,卫灵公有一个特别漂亮的妻子,电影里是周迅演的,叫南子。南子这个人名声不太好,她可能个人生活有点问题,而卫灵公又比较宠她,无所谓。全天下的人好像都知道南子不太好。然后卫灵公见到孔子以后,南子要见孔子,说我要跟孔子聊天。后来大家就不让他去,说这么名声不好的一个女人,你去非得找她干吗?孔子说,那既然来了,人家要见,你也不好意思不去,就去了。这段就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叫“子见南子,子路不说(悦)”。子路又不悦了,不高兴。子路之后就特别生气,说你这个人没操守,你去见这样的人。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什么意思呢?就是我要是做了什么对不起人的事,老天爷惩罚我!看样子是被子路给逼急了。
那段时间南子其实是当权的,所以这里边有一个典故,特别有意思。就是王孙贾有一次问,王孙贾是卫国的一个大臣,王孙贾有一次问孔子:“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浩然正气啊!就是奥神是一个家里的主神,灶神是这个家里边最实惠的那个神。你来求这个奥神主宰,因为这个家的主神是奥神,你要媚于奥,你要讨好他,你还不如去好好讨好那个灶王爷,因为灶王爷管实际的事。王孙贾和孔子说这么一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整天跟卫公讲,你不如去跟南子好好搞关系,南子关系搞好了,灶王爷罩着你,你不是发了吗?然后孔子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就是我管你什么奥神、灶神,天上有神灵,我不能够做对不起良心的事。孔子一直是这种态度,所以到处跟这些国君们打交道,你说他怎么能够不“吃瘪”?他确实是有自己的原则在。
卫灵公特别想用孔子,卫灵公甚至问孔子说;“居鲁得禄几何?” 你在鲁国当大司寇,你工资多少钱,然后对曰:“奉粟六万。”卫人亦致粟六万。就是给他6万担的粟,那是很多钱,孔子那时候当官,经常周济自己的徒弟,一送就送好多东西出去,他自己也有自己的家臣,所以那个工资我相信是非常高的。卫国二话不说就给,你在鲁国拿多少我就给你多少,因为卫国那时候还是比较有钱的。卫灵公那时候也是比较年轻气盛,爱打仗,然后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叫“卫灵公问陈(阵)”。卫灵公问孔子说怎么打仗,打仗你有什么方法吗?其实孔子是有方法,孔子从小学过这个东西,但是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你问我祭祀的事,我是懂一点,打仗不会。然后“明日遂行”,第二天就走了。
你想孔子怎么会教卫国人打仗呢,孔子本身就不爱打仗,他是个和平主义者。再加上卫国是鲁国的边疆,虽然说“鲁卫之政兄弟也”,但是万一打起来呢?孔子不会教他打仗这样的事,所以第二天就走了。《孔子世家》里边讲的这一段,更有画面感。《史记·孔子世家》里边说:“明日,与孔子语。见蜚雁,仰视之,色不在孔子。孔子行。”色不在孔子,就是卫灵公跟孔子说话的时候,看着天上的大雁,就这样说,然后孔子第二天就走了。君子要面子,你都不尊重我了,不愿意跟我说话,那我第二天就赶紧撤。
在卫国的时候,孔子交到了一批好朋友,包括谁呢?我们说蘧伯玉,史鱼。这是孔子在《论语》当中点名表扬的几个人。子曰:“直哉史鱼!”说史鱼这个人特别直,为什么直呢?“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矢就是箭,这史鱼这个人直到什么程度,无论这个国家好还是不好,他都像箭一样的直,就是这么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然后说:“君子哉蘧伯玉!” 说蘧伯玉这个人是君子,因为孔子可能住过蘧伯玉家,他在蘧伯玉家住过很长一段时间,然后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卷而怀之可也。”
这两个人是对比,就史鱼样的人,很有可能死无葬身之地,因为他不懂得明哲保身。他的办法是不管你们外在怎么样,我都像箭一样的直,那很有可能就像比干一样,被人挖心。但是蘧伯玉这个人是个君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卷而怀之可也。国家混乱,我不说话了,我回家教书去,这是孔子所倡导的叫“杠铃式配置”,《反脆弱》的杠铃式配置。这个蘧伯玉还跟孔子有过一次交道,孔子回到鲁国以后,蘧伯玉曾经派过一个人去见孔子,说老朋友去看看孔子带个话,然后孔子就问这个来的使者,说蘧伯玉在家干吗呢?这个人说:“欲寡其过而不(未)能也。”你看这话说得多棒,说蘧伯玉在家,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一天到晚不断地检讨自己身上的错误,但是还没有做到完美。然后孔子说:“使乎使乎!”说这样的人这才叫使,就是你要派人出使,这是最高境界了。既谦虚又把自己的主人家的修为讲得很高,这是了不起的一件事。
然后孔子从卫国走了,走了以后就过宋,就从卫国出发往宋国那边走,这时候开始倒霉了。因为孔子过宋的时候,叫“孔子去曹过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桓魋这个人因为干坏事,竟然被人们记住了这么多年,就是因为写在了《论语》当中。但这段我看了无数的版本,都解释德很奇怪。说司马桓魋要杀孔子,怎么杀呢?孔子在树底下讲课,桓魋派了一帮人去把那树给拔了。然后你说这是怎么杀人呢?是把那个树推倒想压死孔子吗?如果他真的要杀人的话,他上去拿刀就杀了,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司马桓魋用了拔树的这个方法,特别有画面感。然后他的学生跟孔子讲说,快走快走,出事了,这树都要倒了,赶紧走。孔子说了一句大义凛然的话,这句话很有名,说“天生德于予”,老天爷赋予我德性,让我做这样传播文化的事,桓魋管什么用。你看,所以如果你能够坚信你的使命,你就知道,所有的死亡都是死得其所。这是尼采讲的,一个死得其所的人死得恰到好处。所以孔子认为,自己有天赋的德性,所以根本不怕这样的事,。这是在去宋国的时候。所以我觉得,桓魋可能就是不喜欢孔子,就故意捣乱,也不想杀他。杀孔子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孔子是知名人物,到处的国君都是朋友,你把他杀了,万一哪个国君替他报仇怎么办,所以就把他赶走了。
然后孔子过宋到陈,到了陈这个地方,大家应该就想起一个成语了,叫“在陈绝粮”。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跟着的人都饿得起不来了,全都坐不起来了。“子路愠见”,子路又生气,子路跑来见孔子,很生气,说:“君子亦有穷乎?”说君子能穷成这样吗?跟着你学君子学成这样了,饿得没饭吃。然后孔子还弹琴,饿了还弹琴,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句话是孔乙己最喜欢说的,孔乙己每次吃那茴香豆的时候,就说君子固穷,君子就算是穷,我也能够固守;小人穷,斯滥矣,小人一旦穷成这个样,无所不用其极,杀人越货都敢干了。这是孔子在穷的时候给他的学生做的教诲。
然后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在陈、蔡之间的时候,还遇到过叶公问政。就是叶公的那个叶字,叶公好龙那个叶字,那古音念shè。叶公问政,孔子说了一句,叫“近者说(悦),远者来。” 叶公有一次与孔子说:“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这一段是伦理学里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典故,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就是叶公说,我们这个地方人都特别直,老百姓性子特别直,怎么直呢?爸爸偷了一头羊,儿子出来证明说我爸偷了,你看我们这个地直不直?孔子说你那个不叫直,为啥呢?孔子说我们那个地方,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爸爸偷了羊,儿子不会作证;儿子偷了羊,爸爸要小心掩护。“直在其中矣”,这才叫真正的直。各位理解吗?就包括舜的爸爸瞽叟,是一个坏人。然后别人问说,瞽叟杀人,舜该怎么办,因为舜是国君,他的爸爸杀了人,该怎么办?答案是舜背着他爸爸跑,因为是他爸爸杀的人,所以他背着他爸爸跑。这是儒家的答案。所以孔子跟叶公的这段对话,也是很有意思的。
然后叶公有一次问孔子于子路,就是问子路说,你说你老师孔子到底是个什么人?“子路不对”,子路说不出来,说,我都不知道。然后回来后孔子跟他讲,说:“女(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个时候孔子快60岁了,孔子说,我评价我自己,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太高级了!我们讲过《梁漱溟先生讲孔孟》,梁漱溟先生说,孔子没有一个东西是找的,为什么?他做所有的这些东西,无论发愤忘食,研究这个,研究那个,都是乐以忘忧。他是乐在其中的:“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就跟为什么说颜回是学孔子学得最好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不是忍,他不需要忍。忍要使劲,乐不需要使劲。所以孔子的这个乐是其他人学不到的。
在这部分,孔子最倒霉的时候,他遇到了楚狂、接舆、长沮、桀溺这些隐士,这些隐士整天讽刺挖苦孔子,讲了很多很奇怪的话,这些人大半是道家人物。孔子觉得跟他们反正也没法说,因为他们已经放弃了就仕,他们就只求自保。但是孔子说我不行,我还要做我的事。
之后孔子自蔡返陈。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就是孔子说,得回去了,我们那儿那么多年轻人都需要我教育,有很多可造之材,但是需要好好地裁剪。孔子这时候已经萌生了准备回家的想法了。然后自陈返卫,就是慢慢地又从原路又回来,自陈又返卫。冉有曰:“夫子之为卫君乎?” 冉有有一次问子贡,因为子贡很聪明,子贡做生意很厉害的,问子贡说,咱们的老师会不会在卫国当官,会不会留在卫国帮卫君当官?然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我进去问问他。然后进了以后,子贡没有直接问孔子这件事,子贡问:“伯夷叔齐何人也?”大家知道,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就是周朝灭了商以后,伯夷叔齐是商朝的大臣,然后他们不食周粟,说你们周朝人乱臣贼子,你颠覆了商王朝,我们不食周粟,所以在首阳山上采薇而生,采一些植物吃。结果后来别人说,你不是不食周粟吗?你采薇,那薇难道不是周朝的吗?这两人说那我们也不吃了,这俩人就饿死在首阳山上。子贡就问孔子说:“伯夷叔齐何人也?”孔子说:“古之贤人也。”然后子贡问:“怨乎?”那这两个人会抱怨吗?他内心会难过吗?子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这是我的座右铭,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你不就是想做个仁人嘛,你现在做到了,你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就这么高级的对话。对话完了以后,子贡出来跟冉有讲,说“夫子不为也”,所以我问过了,夫子不会留在卫国当官的。
卫国当时有一个特别奇怪的场景,是什么呢?卫国的国王卫灵公,把他的儿子蒯聩赶出了卫国。蒯聩跑到了晋国,从晋国借兵要回来打卫国,而这个时候,卫灵公已经把位子传给了他的孙子,也就是蒯聩的亲儿子。现在大家就说我们到底辅佐谁?我们是辅佐这个小的诸侯,是这个孙子,还是蒯聩?因为从儒家礼法上讲,那个是他爸,你这个孙子你再怎么样,你不应该夺你爸爸的位子。但是你再想,蒯聩反对的又是他爸,所以这里边的伦理是一团乱麻的。因此在这个时候,谁都不知道怎么收拾这件事,也不知道蒯聩应该怎么自处,而卫国人到底该不该抵抗蒯聩,全都是乱成一锅粥的。
然后子路有一天就问孔子说:“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如果卫君让你来主政的话,你先做什么?然后子曰:“必也正名乎。”先把名分都搞正,儿子,爸爸,国君,臣子,搞明白谁是谁。然后子路就特逗,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说人家说得还真对,你真是个迂腐的老头。就是子路讲的“奚其正”,正什么正?有什么好正的?然后子曰:“野哉!由也。” 说子路你这个家伙你真是够野的,“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这段话非常有名,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如果你不把这些人的位置都摆正,谁跟谁什么关系先理清楚的话,你怎么要求他们做事?所以这段话埋下了一个祸根,就是子路确实没有孔子聪明,孔子跟他讲,不要介入卫国这个烂摊子,但是子路说我答应人家了,就是那个孙子,保孙子的那个卫君。然后子路在往里边走的时候,子羔在往外走,子羔说里边已经乱了,已经打起来了,咱们守不住了,赶紧走,子路说我答应人家了,我就要去执行,这是言必诺,行必果。然后进去之后一打,保护着那个小的卫君往外走,结果就被人砍,帽子砍掉了。帽子一砍歪,子路也受伤了,把冠要正起来,然后人就把他剁成了肉酱,就是子路说人死的时候,也要把帽子戴正,因为是孔子教导的,人不能歪戴帽子。然后就一群人上来“醢之”,就是剁成了肉酱。后来孔子那天正在中庭里边准备吃饭,结果有人冲进来说子路死了,孔子就赶紧问怎么死的,说剁成肉酱了。孔子一打开饭正是肉酱,然后孔子说,拿走拿走。你看这都是当时记载的那种画面,孔子非常难过,虽然孔子老骂子路,但是子路是真心对孔子好的一个人,孔子特别喜欢他。
所以从卫国这儿过了以后,就到了鲁国了。这时候季康子使公华、公宾、公林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返)乎鲁。就是周游列国大概14年,这是《史记》上的记载。
这个季康子,就是我们看《孔子》那个电影,那里边陆毅演的那个角色就是季康子。然后季康子把孔子请了回来,晚年的时候,我们大家上中学的时候学过一篇文章,叫《季氏将伐颛臾》,各位记得吗?然后孔子就骂冉有说:“求!无乃尔是过与?” 因为冉有的名字叫求,“季氏将伐颛臾”就是那个时候孔子从政的一个写照。他是个老人家,在家待着,他是通过他的学生来知道朝廷上发生过的事。然后发生了以后,他发表很多议论,被人记在了《论语》当中。但是他实际上并不能够参与这些事。然后季康子问政,季康子跑来问孔子说:“仲由可使从政也于?”就是子路这个人能不能从政呢?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仲由果敢,但是能不能从政不好说。然后“赐也可以从政也与?”说子贡从政怎么样呢?孔子说:“赐也达”,这个人通达,但是“于从政乎何有”不好说。然后说“求也可使从政也与?”冉有能不能从政呢?孔子说:“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就是这三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这三个人各有自己的特长,但是在孔子看来,这三个人都没能达到能够去从政的标准。
然后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就是这里边孔子区分的大臣和具臣的区别,他说大臣是要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你能做到这一步,你才能够被称作大臣。说子路和冉有这样的人,现在只能够算是具臣,能干事的人。那这个人是不是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呢?从之者与?听话的人吗?他说不是,你让他弑父杀君,他也不干。这是孔子对他的学生还是有信心的。
冉子退朝,冉有一天退朝回来,孔子问说发生什么事了。然后对曰:“有政。”你看,跟自己的老师不好好说话,只说有政,我们有正经事要谈,老人家很老了。然后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 吾其与闻之。” 就是孔子说,你也得跟我好好说说,虽然我帮不上什么忙,我最起码听一下总还是有好处的。孔子在晚年的时候,还在关心着政事。
“季氏富于周公”,季氏已经很有钱了,“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冉求这个人特别愿意为季氏挣钱,收税,搞好多钱。然后孔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说这个家伙不是我的学生,你们大家都敞开了骂他,就这样。孔子他说:“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他自己是一个楷模,就虽然他是这些人的老师,但是他可以号召大家一起反对这些错误的行为,这就是孔子对于他的学生的后期的教育。
冉求有一次跟孔子交心,因为我估计孔子跟冉求是住在一块儿。有一段时间,冉求说:“非不说(悦)子之道,力不足也。”说我不是不想实现你的那个道,我是没有劲,我不像你,你厉害,我不行。然后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汝)画。”我在上培训课的时候经常用这句话,力不足的人走到一半,死在半路上,那个叫半途而废,证明他走过了,那才是力不足。今女(汝)画,你今天画地为牢,给自己画了个圈,根本就没走过。所以我们要经常问问自己,说我们是不是宁愿做一个“力不足者,中道而废”,还是我们给自己画个圈画地为牢。
总之孔子在晚年讲了很多关于为政的有名的话,比如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还有“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等等。后来孔子有一次着正装出席的场合,就是陈成子弑简公。齐国乱了,陈成子弑简公,然后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很严肃然后公曰:“告夫三子。”你跟那三家说,季、孟、孙那三家,我们没权利,你跟他们说。然后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然后他去告诉那三个人,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这就叫作半途而废,就是死在半道上的感觉。孔子说陈成子弑简公,我们要讨伐他,他明知道鲁国不可能讨伐,鲁国根本打不过齐国,怎么可能给自己惹事,讨伐齐国呢?但是孔子着正装上朝,说我们要讨伐他。鲁公说那你去跟三子商量,三子说,不去。孔子说反正自从我是大夫以后,这事我见到我就得说,我尽到我的责任。这是孔子晚年所做的一件政治上的举措。
有一天孔子自己感叹说:“从我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跟我在陈蔡饿过的那些人,现在都不来了。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语言: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这段为什么特别重要,拿出来说呢?这就是孔门四科十哲的来历,就是孔子回顾他的学生,说这里边有四个门类,一个是德行,一个是言语,一个是政事,一个是文学。德行好,会说话,会从政,然后会写东西。这四种人,四个门类,十个学生是我最得意的,这个叫作孔门十哲。
孔子最欣赏的学生肯定是颜回,你比如说孔子讲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就是只有我跟你能够做到,用的时候就出来好好用,人家不用咱,咱可以藏起来好好的学习、工作,孔子认为颜回的境界跟他是很像。然后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颜回死的时候,子曰:“噎!天丧予!天丧予!”说老天爷是要杀了我。颜回死的时候,孔子大概是71岁,孔子73岁去世了,他71岁的时候颜渊死的。然后颜渊死,子哭之恸。哭得特别难过。从者曰:“子恸矣。”说你太难过了,然后孔子说:“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就是你不为这样的人哭你为谁哭?这种人死了你还不哭?那难过是一定的。
鲁哀公曾经问孔子说:“弟子孰为好学?”你的弟子当中谁是比较好学的?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不迁怒,不贰过,这是我学到的第一句《论语》,我小时候我爸爸就教我说:“不迁怒,不贰过。”就一个人非常重要的是像颜回这样不迁怒,有了生气的事,你不要发泄在别人身上。你看我们生活中大量的发脾气是迁怒给别人。然后不贰过,犯过一次的错不要再犯第二次。能够做到这一点,颜回的境界。孔子说这是最好学的,到目前为止我没有见到别人像他这么好学。还有一次孔子回忆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就是颜回能够做到三月不违仁,三个月的时间,都保持在仁的那个状态当中,这是非常难的,其他的人一两天也就了不起了。总之颜回走了,颜回跟孔子的关系是非常亲近的,孔子是希望颜回能够接他的衣钵的。然后子路也在卫国遇难。
子贡在孔子的后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因为没有子贡就没有孔子。每一个伟大的圣人背后,一定有一个有钱的学生,这个有钱的学生有能力,把孔子烘托起来。所以在子贡死了以后,这里边有一段叫作“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就叔孙武叔这个人有一次在朝廷上讲,说子贡比孔子好,子贡比孔子还厉害。那时候孔子已经过世了。子服景伯就转告了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子贡说这段话是非常明智的,他说你们都觉得我好,是因为我的这个门墙只有及肩这么高,你一探头就能看见里边,有钱有钱,挺好的,这人挺能干。夫子的墙数仞之高,你根本没机会看,以你的能力根本看不见里边什么好的地方,所以你们不要再胡说了。这是子贡在极力地捍卫孔子。
然后叔孙武叔毁仲尼,就还是那个人整天毁仲尼,说仲尼不怎么样。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德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就是你要毁仲尼,子贡说仲尼不可毁,说其他人的好像丘陵一样,你可以翻过去,孔子的好是日月,你见过哪个人翻过日月去?所以子贡是下了大力气把孔子的理论传播开去,因为他当时是首富,第一个典型的儒商。
后来孔子死后葬于孔林,大家所有的人就去种一棵树,慢慢地形成了孔林。他的弟子在孔子的墓旁边结庐而居,居丧三年。一群成年人,住在那儿陪自己的老师陪了三年。三年之后,洒泪而别,相拥而泣。然后走出来了,子贡说,不行,我还得再住三年。然后子贡回到那个小庐又住三年,一共六年。所以现在你今天到孔林去看,你会看到孔子的墓在中间,然后怀子抱孙,就是他的那个儿子和孙子都在这儿。然后旁边有个小庐,那个小小的草庐就是子贡,住了六年陪着孔子的地方。
孔子是后来有个故事叫“获麟”。获麟就是有人在郊外抓到了一个怪兽,大家不认识这什么东西,然后请孔子来看。孔子一看是麒麟,说你怎么跑到这儿来了?神兽怎么会在这儿被抓到?孔子说:“吾道休矣。”就是我差不多了。孔子看到获麟,知道自己的天命将绝。后来有一天孔子在家里边,子贡回来,他跟子贡讲,他说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我梦见我站在两个柱子中间,因为我是商人的后代,根据商人的传统,死了的人就要把棺材停在两个柱子中间,所以我应该很快就要走了。大概就过了几天,孔子就离世了。这是孔子晚年的这个过程。
孔子在晚年删诗书、定礼乐,然后写了《春秋》。这里边讲叫“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就是为什么孔子作《春秋》会让乱臣贼子惧呢?叫“一字之褒,胜于爵禄;一字之贬,严于斧钺。”就是我在《春秋》里边写你一个字的好,你这辈子算捞着了,世世代代都知道你好人。你像我们刚刚讲蘧伯玉、讲史鱼这样的人,就是孔子说的一句话。但是这一个字写你不好,完了,你这辈子完蛋了。所以当孔子作了《春秋》以后,把历史这件事拿出来做武器的时候,乱臣贼子惧。大家都知道说,你得好好保持你的操守。
我们说说孔子之卒。在鲁哀公十六年,孔子卒,终年73岁,葬于泗上孔林。然后到今天,一直有70余代。孔子的家谱一直延续至今,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我们来听听孔子对自己的一个评价,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学。” 就孔子不喜欢吹牛,别人说他是圣人,他都不接受,但是他说,十室之邑,这一个小村子有十家人,必有忠信如丘者,就像我这样道德好的、讲究忠信的肯定有,但是没有人像我这么好学的。所以孔子是一个终身成长的心态,他这一辈子一直到最后都在不断地学习。他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过矣。”就是他一直都觉得还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学习的。
我们最后用司马迁的一段话来结束《孔子传》。司马迁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就是这两句话叫“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就是我们读《论语》时候的感觉。我们都特别希望能够跟这样的人交谈,能够跟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能够活成这样一个理想的人格。所以在今天的互动当中,我希望大家可以在我们的留言区,每个人写下一句对你影响最大的《论语》,我们一起把它送给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
谢谢大家,下周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