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糖
(高三第二次月考同题作文)在简书,经常听到有作者在大声感慨:“我们没能写出优质的文章,很大一个原因是读书太少!积累太少!空有一腔热情却无法落进优美的文字之中。”
的确,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文思如泉涌,下笔有千言。
我国古代诗圣杜甫,读过的书不可记数。许多书都被他翻烂了,翻破了,书中的知识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子里。在他写文章,作诗的时候,一连串的好词好句便在笔尖流淌,一篇篇的佳作名篇便流传千古。也诞生了那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多读一些有益的书,不仅能帮助我们写出好文章,还可以使人拥有知识,增长智慧。
记得小时候,爸爸每个月会从微薄的工资中抽出一部分买书,《人民文学》《北京文学》《当代青年》……,既有鸿篇巨制,又有短小精悍耐人寻味的小小说。虽然当时年纪小还看不太懂,但书中离奇的故事情节,着力刻画的精彩人物,从未见识过的奇妙世界,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让小小少年向往着、幻想着那个未知的世界,不至于偏安一隅,坐井观天。
汉代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我在中学求学时期,也曾因校舍的简陋,学习条件的艰苦而心生怯意。但语文课本里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改变了我的看法。
“当余之从师也,……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再看看我们,校舍虽破旧,但毕竟遮阳挡雨,没有让我们去忍受酷热和寒风。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我们食堂饭菜虽平淡,可热菜热汤并无饥渴之忧。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不管别人的生活条件是什么样的,淡然处之,并不以自己衣服破旧而自卑。明初大文学家宋濂求学之路的艰辛,求学之心的坚定令人敬佩。
原来获取知识,提升自己才是最大的乐趣。艰苦的环境反而成就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努力生活吗?
年龄渐长,在阅读一篇篇大家的文章中,我们明白事理,陶冶性情,认识自己,认识世界。那些警世之作,让我们的人生少走许多弯路。
难怪古人说:“开卷有益。”
读书就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略仕途跌宕起伏,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迅速警醒,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
如今,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
一个爱读书的民族,自然是优秀的。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犹太人共拿走了20%的化学奖、25%的物理学奖、27%的生理与医学奖、41%的经济学奖、12%的文学奖。
一个人若没有了阅读的滋养,思想和灵魂就会日渐苍白昏聩。
一个文明的国度如果失去了书的文化,那么就算是曾经富丽繁华也会遭受到灭亡的威胁。
当今社会,从国家到个人都越来越重视阅读,一个个公益图书馆、城市书屋在街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若人人都与好书对话,与智者同行。世界将会减少很多无谓的纷争,变得温暖而美好。
就像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说的那样:“天堂应该是个图书馆的模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