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
成果的获得靠挖掘机会,而不是靠解决问题。
初看时有些不理解:成果的获得靠挖掘成果这没问题,可不靠解决问题,这行吗?又,解决问题难道不能获得成果吗?难道他说的只是强调“抬头看路”的重要性,可“低头走路”解决实际应该也很重要吧?
虽然我有疑问,但毕竟是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的,而且这是他的专业领域,我想一位全球享誉的大师应该不会是这样的水准。
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接下来他又说了另外一句话:
创造未来的方式就发生在今天,没有明天的目标,那今天的行动多半是重复昨天的事。
我突然有点明白了:解决问题当然有价值,可是没有明天的目标,你解决的问题大多是在解决过去的问题,而解决过去的问题很难创造出未来。
话有点绕,举例说明:
拿我朋友来说吧,她以前总是睡懒觉,现在她决定解决这个问题,她要早起,然后她用了很多方法,终于做到了。可早起半年后,她告诉我她不想早起了,因为觉得起那么早也没什么事做,很无聊。
虽然做到早起这件事对她还是有价值的,可是要是她放弃早起了,她的人生跟以前还是区别不大。
问题出在哪?
就是她没有站在未来去看,没有未来的自己做为“指南针”,就像一艘船没有目的地,不管怎么行驶,都不会有很大价值。
如果她有未来视角,先看到自己未来要变成什么的人或者说要做成什么事。然后这需要她早起,那么她就去早起;需要她学什么,她就去学什么。通过当下的行为把未来想要的目标创造出来,创造,才能有很大价值。
再来理解德鲁克前面的那句话:
只靠解决现有的问题,是很难让自己获得更高的成果。想要获得更高的成果,就需要挖掘机会,挖掘机会最重要的是创造未来。
这就像《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讲的“以终为始”。
首先你得有个未来视角,先确定自己未来要实现的目标或者你想要成为什么的人,再来倒推现在该怎么做,然后一步步把去实现。
我不是要解决问题,当然也不是说不要解决问题。我的意思是解决问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要未来视角,你要知道未来自己要成为什么样子,然后当下的行动都要按照这个目标指引着行动,遇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了。而不是一天到晚去找问题解决,你没有未来的那个你作为指导,解决问题就只是手段而已。你知道的,手段再高明,也只是一个点、一件事上的成功,如果在更高层级上的“线”和“面”出了问题,那么这样的成功或许会成为大问题。
比如洛基亚和柯达,这两家公司都取得过伟大的成功,然而在它们在后期的发展上没有跟上时代这个“面”,虽然它们在点上的产品都做得很成功,依然不得不宣告破产。
做为个人也一样,如果你解决的问题对于别人、对于时代都没有什么价值,那么你在这个问题上不管做得多好,都是没有价值的。
比如孔乙己会写“回”的四种写法,也改变不了他贫穷的命运;还有那些民间制造飞机的,就算他能够重新制造出飞机,也不会对社会有多大价值,更多的是自娱自乐。
所以这个未来视角非常重要,有了这个未来视角你再来看现在,很多在未来不会有价值的事你就可以不做了,那对于在未来有巨大价值的事那就是你可以有所作为的事。
比如,你要不要学写作,从当下看,你写不好,有时候一想到写作你会很烦,甚至很痛苦,这样一件现在看起来吃力不讨好的事要不要做?要是你从未来往回看,未来的你很优秀,那么优秀的你应该有很好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很好的思考和表达能力靠什么锻炼出来的呢?毕竟你现在没有,这能力也不是天生就有的,只能靠后天锻炼了。那么什么是锻炼这些能力的好方法呢?写作就是最好的方法之一。那么现在的你要不要写?写得不好,写得很烦、很痛苦也要写呀,你要为未来的那个优秀的你负责,如果你不这样做,那么幻想就得破灭了。
所以,很多人说我写不好怎么办、我减不了肥怎么办?我存不下钱怎么办?等等,这些以前我会觉得是问题,可是这些其实不是问题,或者说是假问题。
当一个人这么说的时候,其实他问的不是方法,而是说的是自己内心的信念。
举个例子。比如有人说自己存不下钱怎么办?
他问的是什么,是他存不下钱,问你怎么办?
那能怎么办?只有存呗。你都认为你存不了。我能怎么办呢?
其实他不是缺一个方法,而是他根本不想存。要是他马上要结婚、要还房贷、家里急用钱。他存不存?这时候就能存下了。
这都是信念问题,不是方法问题。
信念出了问题,该怎么办?未来视角就是个很好的方法,“未来”需要你这么做才能到达这个未来,你对这个未来有多强烈,那么做到的决心就有多大。
所以,给自己建立个未来视角,来指导当下行为是非常实用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