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的短篇人物故事集
短篇故事:我们的两个残疾儿子

短篇故事:我们的两个残疾儿子

作者: 小葵嗳嗳 | 来源:发表于2023-08-14 13:41 被阅读0次
一家四口

今天上午的天空阴沉沉的,连云层里也没有一线光透出来。细细碎碎的小雨浸润着夏日里焦黄的土地,入秋几天了,这雨落得让人对秋天有了感觉。我骑着小电驴,细雨飘落在我裸露的手臂上,顿时竟感到一丝寒凉。

我前行的路,是一条我将播撒鲜花和雨露的路。我此行是去上访我们社区钟正波的家,对他们家的具体情况做一些了解。这是我们社区的一户兜底低保户,一家四口人全都享受政府的低保补贴。

我去他家的路上,遇到了钟正波的大儿子钟志红。他正走在去他家的那个路口,走路的步子很快,不看他的面部,你不会看出他是个瞎子。但是直观他的脸部,你便可以看出来了,因为他的眼珠是一种灰蓝色的,没有一点神采,感觉往外翻出来,只望向一边。

一开始,我不知道他们家住哪里,也不认识他们。我来找他们,只是因为我想对我们社区的一些特殊家庭作一些深入的了解,而不只是从几个表格上知道他们的存在。我进到他们那个组时,刚好钟志红就在那路上走,我心里暗自猜测,他应该就是我要了解的那一家的人。经过一打听,他果然是钟正波的家人。我便接近他,停在他身后问道,“你是钟志红吧!我要去你家了解一下情况,你帮我带路好吗?”

“好啊!你跟着我走。”

听他说话,我看他智力是正常的,说话口齿伶俐,思维清晰。我见他走路也挺快的,步伐稳稳当当,当我骑着电瓶车经过他身旁时,我停下来好奇地问,“你的眼睛看得见吗?”

他笑了笑,歪着头对我说,“看不见,我靠着光走的。”

我噢了一声,心里在想,“靠着光也能走这么快,那他又是怎么借着光找到方向的呢?”

我的好奇闷在心里,我骑着我的小电驴越过他往前开,他忙又在我的身后叮嘱道,“前面那个暗楼就是我家,你先去,你骑车快些,我走路慢些,那第一家就是。”

我往前骑了一两百米就到了他家,当时他的弟弟钟志刚正坐在一条有靠背的凳子上。我从几米远就能辨认出这个大男孩是个智力残疾,他见来人憨憨地笑,头摆来摆去,两条腿也没有精神地往一边垂下去,若不是他能站起来一崴一崴地走,我还以为他也有一些肢体残疾。

我将我的小电驴停在他家屋旁搭的一个铁皮棚子下面,棚子下拴着一条大黄狗。它从俯卧的姿势换成了四肢站立的雄姿,先是将我打量了一下,撕开嘴露出了两只尖长的獠牙,长在嘴角的两边,看上去很凶。我是怕狗的,我刻意和它保持了一段距离,它竟然见到一个陌生人也没有叫一声,我顿时就对它放松了戒备。

钟正波不认识我,但是他看到我提着一个公文包进去,他将我打量了一番后,便笑着和我打招呼,“领导好,今天是为什么事到我们这里来了。”

他对我的来访感到诧异,但是也很惊喜,我便自我介绍说,“你们好,我是社区秘书,我就是来看看你们,顺便多多了解情况,我是新来的,想对本社区的一些特殊群体做些深入的了解。”

他很热情地欢迎我,接着她的老婆邹么妹也忙从路边的那个菜园子里回来了。他们两夫妻看上去都年轻,个子矮小,男的52岁,女的只有51岁。

我坐下时,钟志红到家了。他安静地站在我们的一旁听我们的谈话,时不时地插上一句两句。他的弟弟还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时而兀自发笑。钟正波知道我是秘书,像看见了青天大老爷,他和我简短地说了两句客套话后,忙就跟我述说起他们的悲苦生活。

“秘书,我们家四个人的低保一起都只有七百多块是怎么回事?我听别人说,有的人一个人一个月也有400多的。”

“哦!这个低保的补贴是各不相同的,最高只有400多,一般的都在400以下浮动。以前的补贴肯定是少一些的,后面上调了一些。这些也不是绝对的,我们申报时,根据每个家庭的情况调的基数……”

这个回答是我根据我已了解的政策,在脑袋里思考了一番再作出回答的。我也不敢保证自己完全吃透了政策,我觉得自己这样说更为稳妥。他笑了笑,似乎信服了我的说法,他接着说。

“你看,我们这一家够困难了,你们能不能给我们调高一点。”

他的老婆也在旁边附和她的话说,“是啊!我做不得事,只能在家里照顾这两个孩子。我也听说照顾智力残疾的人,也有钱可以拿!”

“这个是有的,若是智力残疾的病人,监护人是可以拿到一定的补贴。标准大约是200元一个月。但是如果监护人不负责,让病人出去犯事,那么监护费也会停止补发……”

“我们这情况反正你们也都知道,你们能帮我们的,只好请你们多多费心。”

“这个你们放心,我上户来了解情况,就是想对你们这些困难家庭做深入了解,然后再尽可能地帮助你们。你们的低保我会向上面反应,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能给调高一点是一点。”

两个人听到我的话,更把我当个活菩萨,说了一些感谢的话后,又开始说他们这个家庭的困苦。

钟正波望着我时,眼神里充满了感动,他先开口说,“我们也没什么经济收入,只能请求政府的照顾了。”

“你们除了政府补贴,一家人的生活主要依靠一些什么经济来源呢?”

“你看,我就上山挖点药材,做点零工。”

我顺着他的目光看到了堆在地上的一堆药材,是什么药我没细问,只闻到了满屋的药材味。这时,我看到了搭在他家厨房旁边的鸡棚,里面圈养了约摸几十只鸡,鸡棚下面是一个小鱼塘。我看着一只只看上去有两三斤的土鸡,我心想他们可以靠着这个赚点生活费。

“这些土鸡养了可以卖钱,这里该也有三四十只鸡。”

“唉!卖是可以卖,就是没有粮食吃了,到山上割了好多菜叶也不够吃。这鸡是今年才开始喂的,喂着也划不来。”

“那土鸡蛋也可以卖钱啊!有人买吗?”

这时,她老婆说话了,“土鸡蛋不卖的,要给两个儿子吃,有时候他们也需要一些营养。特别是我的小儿子,他吃饭都是狼吞虎咽,吃不得硬东西。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不嚼,吃什么东西都是在嘴里翻几下就吞下去。”

钟正波说起两个儿子,眼里满是宠溺,他一点也没有对他们家的命运多舛感到抱怨,他也对他妻子给她生了两个残疾儿子没有抱怨,他紧接着他妻子的话说道,“我的小儿子只能吃软的东西,鸡蛋不用嚼,可以直接吞,他吃肉,我们都给他剔光骨头。”

他老婆也紧接着他的话又说,“两个孩子也没什么吃的,我们总要给他们搞点营养。”

我听到他们说给小儿子剔骨头,不把鸡蛋卖钱给儿子补充营养时,我的心触动了一下。可怜天下父母心,即使是傻子,在父母的心里也是个宝。他们一家人相依为命,在困苦的生活里报团取暖,也是人间一片艳阳天。

我接下来就问两个孩子为什么都会成为残疾,这是我最想了解的事。我不禁又想,等父母老了,这两个不能独立生活的兄弟又怎么办?

“你的大儿子现在会赚钱吗?我记得他会给人算命的。”

我没做秘书前,对他的大儿子也是有些印象的,整个镇上的人也都熟悉。虽然很多人不知道他叫什么,但是我们都知道他是抽彩头的。他常年背着一个布袋挂在胸前,袋子里装满了签条,手中拿着一根竹棍,他的身影就在那条国道上晃荡,遇到赶集的时候,他就在集市上游荡。有人找他抽签,都说瞎子说话算命挺准的,抽一个签三五块,他很会解说签文,别人不抽签的,围在一旁听他说签文说得头头是道,也觉得有趣。有些人一来是对他感到好奇,二来是迷信,想听瞎子嘴里算出来的命,他赶个集怕是也能赚个二三十块。我的脑袋里迅速地浮现了他儿子给人解签的画面,他接着回答我说道。

“他现在也不怎么出去了,就赶集的时候去,没什么人抽签了,一个场下来也就抽个十来块钱。”

“那他也像三儿九儿他们那样去赶酒席吗?他们每去一回可以讨到红包呢!”

“他不去呢!他还怕丑了。我们也不要他去,路上车多不安全。再说,他也是三十岁的人了,说出去也不好……”

我这里不禁想到一个问题,我刚进来时,钟正红走路没带棍子也走得挺快,还走在路边上。可以前我在路上碰到他时,他总是拄着一根棍子,一边走一边敲,后来也确实很少碰到他了。莫非他真是如他爸说的,他年纪大了也知道害羞,他爸隐隐说不出口的话里,我体会的意思是,他还想着他的大儿子能娶个媳妇,不让他出去卖丑了,他毕竟也有30岁了。他爸说这话时,钟正红笑了笑,好像有些难为情似的走进了屋里,不一会儿他又出来了,又站在一旁听我们说话。

“他们两兄弟怎么都落下了残疾,是天生的?还是?”

邹么妹在拿电饭煲淘米了,她一面淘米一面对我说,“大儿子生下来八个月后出现了眼睛红肿,我和婆婆以为他是中了火毒,便开了一些治火毒的药。三四天后,病情没有好转,我们就把他送到医院,医生说是葡萄肿已经导致眼盲。”

接着他们夫妻俩就你说我说,把他们大儿子的病史从前说到后,从后又往前说。他们还说国家的扶贫政策好,那年我们的黄书记还带着他们去常德给他大儿子看了眼病,看来看去还是没得治。钟正波把他大儿子的事故怪罪于自己的失误,他说他那时在茶厂上班,做加工茶叶的活。若是早点引起重视,也许他的大儿子就不会落成今天这样。说完了大儿子的故事,我又问他们那个还坐在凳子上的小儿子的故事。

“那……你们那个小儿子又是怎么变成这样的呢?”

钟正波也顺着我的目光望向他的儿子,“他也是三四个月时发的病,先是高烧,后来又抽筋,一到医院去就成了那样,医生说那是什么癫痫,反正我们也不懂,一去也没得治了。”

“是啊!一去就烧坏了脑子,我们带着他到处都治了也治不好。我们家穷了好多年,我公公婆婆那时候就穷,一直欠债,到我们手上又摊上这两个儿子,也欠债。我老公有三兄弟,他爸死得早,他妈五十多岁也瞎了眼睛,她把他们三兄弟养大也苦。”

“我们家还欠七万的债,现在我妈都八十多了,要人伺候。”

我问了一个问题,打断了他们两夫妻一搭一搭的话,“你们的婆婆现在住在哪里呢?”

“在他大哥家,他们三兄弟一人一个月轮流来,下个月到我家了。我就要给她端茶端饭,倒屎倒尿……”

“哦!你大哥就是那户人家哦!他叫钟正江,我去过他家。” 我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看到那栋大路边的楼房就有了印象,我又说,“那你妈就叫刘达妹,是吧?”

“是,就是她。”

他们两口子同时回答了我,我想着自己上次去钟正江的家里给这个老人做生存认证时的情景。那个老人住在一楼最后面的一个房间,钟正江告诉我她瘫在床上七年了,从来没有出过房间,吃饭睡觉,拉屎拉尿都在这个房间里。我简直不敢相信一个活人能把自己困在一个房间里七年,即使是一只狗,也会受不了。我当时说怎么不带老人出去晒晒太阳,出去溜溜。她的大儿子钟正江告诉我,说是他老娘说什么也不出去。

我相信她大儿子的话,因为这个老人的房间里虽然是密闭的,房间里却没有屎尿味,而且老人的身上和床上也很干净,都没有一股难闻的气味。钟正江左一声娘,右一声娘,温柔又亲热,这是装也装不出来的。我看得出来,这是一个被温柔善待的老人。

我将他们说的这些情况都记在了本子上,心里想着找机会争取给他们调高一些低保补贴。我这时提出要给他们一家四口拍几张照片,他们忙乐得成全我。当我举起手机拍照时,他的小儿子从凳子上起身,在我们的面前晃来晃去,后又躲屋里去,他妈说给他拿牛奶,才把他哄得乖乖站着,让我拍了几张照片。

我心满意足地看着自己的成果,今天我可不光是来上访的,也是来写故事的。我要了解的东西都了解得差不多了,准备起身走了。邹么妹端着那电饭煲的内胆还在淘米,我出去时,她也还在淘米。看来我们的谈话不止,她会一直淘米。她端着盆子和她老公送我走到我的小电驴旁,又说了一些可怜的话,我安抚他们一番准备走了。

钟正波最后说了一句,“唉!等我们老了,这两个孩子也不知道还能靠谁?”

我看着他说这话,并没有那种绝望的样子,只有满脸的不舍,在他们夫妻的眼里,他们的两个孩子永远都是需要被保护的幼子。

我揣着这一个深沉的故事回家了,天下不幸的人很多,这一对夫妻成天活在一种无边界的苦难里,可他们的眼里没有那种丧失生活热情的颓废。也许人到达一定的苦难界点后,也会觉得苦难是一种理所当然,便也就不会怨天怨地了。

相关文章

  • 残疾男孩[我的故事]短篇

    太阳照射在乡村大地上,鸟儿飞翔在蓝天上,仿佛像个没见过的飞机一样。 乡村旁边,小溪不停的流动仿佛看到了自己心中那份...

  • 儿媳去娘家借了一半婚房首付,挑剔公婆还不同意小夫妻搬出去单过

    在张爱玲的短篇小说《金锁记》当中,曹七巧嫁给姜家有残疾的儿子,因为出身低,被瞧不起,因此变成了一个心理扭曲的女人。...

  • 张爱玲一生中不曾改变的内心诉求

    《金锁记》是现代女作家张爱玲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花样少女,由于娘家贪图钱财,将她卖给大家族的残疾儿子,情感极...

  • 《金锁记》核心内容

    《金锁记》是现代女作家张爱玲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花样少女,由于娘家贪图钱财,将她卖给大家族的残疾儿子,情感极...

  • 临摹日更图(131):《金锁记》

    《金锁记》是现代女作家张爱玲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花样少女,由于娘家贪图钱财,将她卖给大家族的残疾儿子,情感极...

  • 金锁记

    《金锁记》是现代女作家张爱玲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花样少女,由于娘家贪图钱财,将她卖给大家族的残疾儿子,情感极...

  • 《在一个冬天的晚上》读后感

    这是作家史铁生写的一个短篇小说,也是一个比较温暖的故事。 故事其实很简单,一对残疾夫妇去抱养一个据说是私生子的孩子...

  • 触不可及

    2017看过的第33部电影 两个男人之间的故事,穷人与富人的故事,黑人与白人的故事,健康与残疾的故事。 喜欢影片里...

  • 可不可以,下次换你,褪去一身骄傲,喜欢我到疯掉?

    书目:《我们可以晚点再谈喜欢和爱》编辑:犀牛故事上架建议:短篇故事 短篇故事,我从前是很少看的。之所以上周申请这本...

  • 60岁母亲养活渐冻症儿子

    今天是国际残疾人日,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个伟大的母亲,养活两个渐冻症儿子的故事。 在河南省驻马店地区,有个60岁的母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短篇故事:我们的两个残疾儿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xq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