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日夜兼程

作者: 冰雨蒙蒙 | 来源:发表于2018-11-14 17:41 被阅读7次
    大集体,大锅饭

    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会议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这个伟大转折,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 ,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

    1978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壮举。正是这一壮举,加快了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的步伐,促进了农村土地承包生产责任制的实行。

    农村土地实行承包责任制——大包干。“包产到户”从根本上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分配上的“大锅饭”,使农民有了真正的自主权,因此受到中国各地农民的广泛欢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土地包产到户后,农民自给自足,生产的粮食,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八十年代年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在中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推广。

    改革春风拂大地,土地承包暖人心。农村土地承包生产责任制的消息,就像风一样的吹遍了神州大地,也吹进了这个几乎密不透风的山中小村。

    全国农民奔走欢呼,全村百姓凫趋雀跃,就在那年的春季,村中百姓分得了带着青苗的土地。大集体,“大锅饭”,被彻底打破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甚至烟消云散,成为史册中永恒的记忆!

    就是这一年,老李头俩口带着两个儿子,分到了十二亩自留地,八亩基动地。离开了大集体的束缚,老李头一家四口,就像挣脱了缰绳的野马驰骋在自家的农田里。

    在老李头的带领下,全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把所有的心血和汗水,全部挥洒在这片古老而贫瘠的黄土地上;把全家的祈盼和憧憬,全都寄托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因为老李头有两个大龄儿子,直到现在还是两条光棍!

    老李头住在我家窑背后,成为两家世代情浓于水的街坊邻居。老李头家祖上就是扛长工打短工,到了他这一代又成为大集体的老农。

    那年头,灾荒四起,连年不断,尤其是这个鸟不拉屎的山中小村,十年九旱,大旱望云,蝉喘雷干。村民翘足企首,望眼欲穿,直盼到夏去秋来,粮食依然欠收。

    老李头家中又有两个壮力青年,俗话说“年轻小子,吃死老子”。老李头家的生活过得牵萝补屋,箪瓢屡空,捉襟见肘,甚至挣扎在饥饿的死亡线上,不得不挖野菜,摘野果,靠街坊邻居微薄的救济来维系全家的生存。

    老李头的俩儿,出生在六十年代初。国家战乱后留下的经济烂摊子,依然挥之未去,再加上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全国百姓的日子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祈盼孩子们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大儿子取名富生,二儿子取名贵生。

    而今,老李头全家劳作在承载着希望的田野上,老李头俩口不觉苦,不知累。两个儿子更是挺直了被太阳炙烤的脊梁,大步流星,挥汗如雨,日夜劳作在田边梗头。

    人勤地不懒,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天旱少雨,但是老李家田里的庄稼长势远比别人,老李头一家看在眼里,乐在心上!

    这年秋季,老李头家的口粮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全家的!这些粮食足足能够过冬,甚至能够延续到来年,老李头一家终于能吃上了饱饭!

    也是这年,冬末年初,老李头家喜从天降,锦上添花,邻村的桂花嫁给了老李头大儿——富生。

    富生和桂花的喜事简单中充满了幸福,纯朴中又是满心的喜悦。老李头家添了新人,全家人喜上眉梢,笑逐颜开,惹得全村百姓都为其祝福,有送碗米的,有拿盘面的,也有扯给几尺花布的。

    桂花是山村农家女子,吃得了苦,受得了罪,里里外外一把手。桂花白天和全家一道出地干活,回家扑在灶台上,洗锅做饭,勤劳朴实,任劳任怨。晚上夜深人静,桂花依然在昏暗的油灯下为全家人缝缝补补,桂花成了村里面受人称赞的好媳妇!

    时间飞逝,转眼间桂花为老李家添了一男丁。老李头俩口更是高兴屁颠屁颠,逢人就夸儿媳妇贤惠孝顺,孙儿胖胖敦敦,眉清目秀,将来一定金榜题名,摘掉世代为农的穷帽子。

    桂花人缘好,是家庭中的好媳妇,村民中的好楷模。相隔一年,由桂花牵线,媒人搭桥,桂生也相继成家立业。

    老李头家分住不分家,有勤劳质朴的老李头持家,有年富力强的壮劳力——俩儿,更有桂花打里照外,把整个家打理的井井有条。老李头一家妯娌相处和睦,婆媳相敬如宾,日子过的丰衣足食。

    九十年代中期,国家经济发展由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不到两年间,国营企业纷纷倒闭,工人下岗失业,待业,转业。转眼间打破了铁饭碗,砸烂了铁交椅,切断了铁工资。

    大小私营企业异军突起,发展的汹涌澎湃,个体工商业就似春风沐浴般遍地滋生。城市化建设如火如荼,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交错相通。

    农民工纷纷外出务工,有搞建筑的,有做买卖的,也有做保安的,包容了分门类别,加入了行行业业。正所谓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给农民家庭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着外出务工的农家生活过得如日中天,老李头家的儿子儿媳也不甘落后,因为仅靠着村中的几亩薄田,养活老小八口之家,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尤其是老李头俩孙子都已该到上初中的年龄。

    村中学校早已倒闭,学生大都随务工父母去了城里的私立学校。桂花心灵眼活,鼓动着富生带着孩子,随同村务工人员远走他乡,去了东胜。孩子就读于当地的私立中学,时不时给家中的公婆寄一些生活费,邮一些日用品。

    贵生和媳妇憨厚实诚,带着孩子去了县城,孩子也上了城中私立学校,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两口子在校门口小巷租了一间小门面,开了一个小饭馆,食客不多,利润不小,抽出时间经常回家看望老父母。

    千禧年中期,富生的儿子海事学校毕业,进入了南方机械制造企业,踏踏实实上班,兢兢业业工作,一家三口聚少离多,永远成为桂花心中的牵挂!

    贵生的儿子铁路学校毕业,长年随着火车的车轮,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车轮转到哪里,他就在哪里,成为一名列车员,一家三口也是团聚甚少!

    时过境迁,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大江东去浪淘尽,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如今社会经济繁荣昌盛,全国交通东西连接,南北贯通。高速道路贯穿全国,高铁动车驰骋神州大地,飞机航线遍布世界大洲。

    三十年风和雨,三十年云与月,三十年日夜兼程!国家兼程,社会兼程,人民兼程。中国屹立于世界之前列,赢得了国家政治安定,国富民强;带来了社会经济繁荣,蒸蒸日上;换来了全国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含哺鼓腹,直奔小康!

    老李头俩口已是耄耋之身,风烛残年,依然固守着繁养生息几代人的这片黄土地。冬季来临,转眼就是春节,老李头俩口吃穿富庶,却倍感丝丝孤独,满怀深深挂念。

    老李头俩口唯盼这个春节全家老小能够欢聚一堂,再看看重孙的样,再摸摸重孙的头,装有压岁钱的两个大红包早已藏在了炕头毛毡下!

    农村城镇化,农民奔小康

    /作品图片源于网络

    /作品原创,侵权必究

    注:作品据农村现实改编,人名虚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十年日夜兼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ezv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