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就要结束了,回首这一年,虽谈不上精彩纷呈,却也风景无限。
2017年12月31日,因外派学习,我和同伴们“寒冬腊月下扬州”,在扬州度过了跨年夜。那一天,匆匆赶到扬州,夜幕已经降临,扬州给我的最初印象,只有车水马龙的街,行色匆匆的人,与其他城市无异,完全没有半点想象中理所当然的诗情画意,走在扬州的寒夜冷风中,我们都闷闷不乐,好容易走到一处河道,两岸挂了排红灯笼,在风中摇曳,映在黑咕隆咚的河水里,河水泛出点点白光,也算是有了几分潋滟之感。我安慰自己,来的季节不对,这是不能怪州的。只盼望一会月亮不要再辜负我们这些远行人。
于是,我们走几步,就抬头看看天,一行六人,在扬州街头上演“一步三抬头”的独特风景。好在我们是幸运的,做了扬州月的有缘人。不知第几次抬头、回首,月亮终于从人家屋檐下探出了头,把皎洁的月光洒了下来。随行的前辈笑着对我说:“你心心念念的月亮出来了!”是啊,一到江苏,我可是天天念叨“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我本就是奔着这扬州月而来呀,为什么又要贪念太多?

2018年1月1日,我们游览了扬州,见到了诗中所写的“二十四桥”,尝到了正宗的扬州炒饭,访寻了“大明寺”(我们方里中学原也叫大明寺,踏访此地,心情别样激动),虽是跟着导游走马观花,却也感受到了扬州城的魅力:处处如画,处处是诗。丰厚的文化与美丽的风景互相成全。

假期结束,交流学习也正式开始。作为一个长期工作在农村的教师,跨省学习的机会实在难得,我十分珍惜这难得的机会,抓住每分每秒,认真学习,努力学习人家先进地区的先进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方法,以期能够把它们带回来,分享给我的同事们。


2018年3月,我为本县部分中小学教师教师做了题为《见微然后知著――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好老师》的学习汇报暨继续教育培训,为我的域外学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18年5月22日,淳化县第二批名师工作室启动,这也宣告以我个人名字命名的县级语文工作室正式成立。从教育局长手中接过聘书得一霎,我深感责任重大。

工作室的成立,就得到了领导、同事、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领导们从工作室的组建、管理、运行全程参与指导;同事们献计献策,积极参与工作室活动;朋友们则是我强大的外援。
5月30日,我带领工作室成员奔赴三原张家坳学校,参加陕西省教学能手,三原县名师杨琨姐姐工作室的“部编教材古诗词教学研讨”活动,观摩了名师课堂,了解了工作室运行方法,明确了工作室任务。

5月31日,我应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赵秋红名师工作坊主持人赵秋红老师的邀请,来到旬邑县土桥中学,参加名师联动暨土桥中学“微型课在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并送教微型课《孔乙己》。感谢秋红老师给我提供这样一个展示自己、提升自己的平台。


2018年6月17日,父亲节,恰逢端午假期,带着爸妈在附近走了走,深深体会到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2018年7月,参加今年咸阳市中考阅卷工作,虽是费眼睛费脖子的“苦差事”,却在很大程度上指导了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也是一件值得一记的事情。

2018年9月,一边收获鲜花与荣誉,一边开始新的征程。虽卸去了班主任,却做了教研组长,倍感压力山大,好在领导同事们不断鼓励,大力支持,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10月中旬,国培跟岗学习,冶峪中学,师院附中近距离接触名师,深入名师课堂,感受丁亚利、贾彩玲、郭江芳、张晓能等老师的风采,领略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受益匪浅。

10月底,作为志愿者,参加了“丝路之秋――当代名师大讲堂”初中语文初中语文专场活动,除了惊叹授课专家教学智慧,更为参会的许多年过半百的老前辈学无止境的精神感动。愿我自己在追求进步的道路上亦能坚守,一直行走。

10月―12月,工作室的各种教学研讨活动、公开课示范活动、送教下乡活动顺利开展,并顺利通过教育局考核。





时光总是太匆匆,转眼之间,2018已悄然远去。2019翩然而至。想起刚刚结束的科目二考试,我在最后一关S路惨败收场,一步走错,导致全盘皆输。这带给我很大的启示:人生就走S路,需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好脚下的路。2019,不心急,慢慢来!向着美好的生活再出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