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对构建故事的崇拜感,我从公司的图书馆借来了这本罗伯特·麦基著作,由周铁东翻译的《故事》。
最近一直在纠结对于故事场景手法的运用,还有人物语言、动作以及情感的表达,苦苦哀求自己的脑细胞,回应的却是寥寥无几,让我横生苦恼。
绞尽脑汁的书写一个故事,不如抽空去学习一下大师的杰作——
故事论述的是原理,而不是规则
你的作品没有必要去临摹一部写的很好的剧本,必须要有自己的风格、想法与结构,急于求成、遵从规则,这是很不可取的一种方式……
故事论述的是永恒、普遍的形式,而不是公式
故事敦促作者创出能够令六大洲观众兴奋不已并且经久不衰的作品,而不是要人去重炒那些优秀作品残羹冷炙的菜谱,我们需要重新去审视这门艺术的规则:只要它具有原始的模型特质;其愉悦性能让观众引发一系列的链锁反应;从故事的本身而传递和影响到下一代的观众。
故事论述的是原型,而不是陈规俗套。
原始模型故事挖掘出一种普遍性的人生体验,然后独一无二、具有文化特异性的表现手法对它进行装饰。而陈规俗套的故事将其颠倒了过来,故事的表达和形式的匮乏在所难免,它将自己局限于一种狭隘的、具有具体文化特性的体验之中,而后用陈腐而无特色的庸常形式来进行表达。
故事的论述的是一丝不苟,而不是旁门捷径。
一个故事从灵感一现到最后定稿,也许需要很长的时间还有许多的论述和文字才能表达出自己心中那个世界该有的样子,但是到了影视剧的剧作家面前他们却惜字如金,不断删改,以图以最少的文字来表达最多的信息。简明扼要并不是节约时间,而是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对于它们进行不断的删减、构思才会呈现出他们所期待的那种孜孜以求的独特效果。
故事论述的是写作的现实,而不是写作的秘诀。
艺术的真谛不需要用什么计谋来保守秘密,当你一步步走进故事的中心,一个场景一个场景的试着将故事讲好,这个任务会变得越来越繁重,因此我们才意识到故事写作根本没有任何的藏拙之地。
故事的论述是如何精通这门艺术,而不是揣摩观众的内心。
没人能够教会你什么畅销,什么不畅销,什么会一鸣惊人,什么将惨败收场,因为别人都不知道你又如何去问?当你满怀上述的问题步入其中,按照俗套的规矩来谱写自己心中观众喜欢的作品,优秀的作品自然出类拔萃,但如果你成为了成千上万用陈词滥调来谱写故事的作者,那该如何是好?与其痛思时运不济,不如磨砺秃笔、以臻卓越,当你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拿出一本饱蘸才思、独有独创的故事,观众势必会为你欢呼喝彩。
故事的论述是对观众的尊重,而不是对他们的鄙薄。
天才的作家写不出好的作品大抵有两个原因:要嘛是被一个他们觉得非证明不可的观念蒙蔽了双眼,要嘛就是被一种他们所必须表达的情感所驱策。而写出好的作品一般都是因为他们被一种要打动观众的欲望所感动。当电影院一部电影开始放映,观众不禁有令人惊叹的敏感,而且他们一旦在黑暗的影院坐定,其集体的智商则能瞬间发生飞跃。一部电影如若不了解观众的反应和预期,是绝对行之不远的,你必须以一种既能表达自己的视觉印象,又能满足观众欲望的方式来构建自己的故事形态。
故事论述的是独创,而不是复制。
独创性是内容和形式的融合,独具慧眼的主题选择加上匠心独运的故事形态。内容(场景、人物、创意)和形式(事件的选择和安排)相辅相成而且相得益彰相互影响。一手把握内容,一手精于形式,作家便可以雕琢故事。当你反复推敲故事时故事的形态便会自行重塑,当你再三玩味故事的形态时理智和情感的精灵也将逐一浮现。故事的核心不仅是你该讲什么,而且还包括怎样去讲,如果陈词滥调那么手法肯定老套。如果你的想法和构造深远而且新颖你的作品也必将独出心裁。
切勿将猎奇误以为是独创,为不同而不同,就像趋从商业法则难免流于空洞。故事大师对事件的选择和安排即是对社会现实中各个层面(个人、政治、环境、精神)之间的互相关联所做的精辟妙喻,剥开其人物塑造和场景设置的表层,故事结构展现出作者个人的宇宙观,他对世间万物之所以形成、发展的最深层模式和动因的深刻见解。
故事的本身应该独一无二,想法应该别具匠心,写作时应该选择别人没有尝试的内容,设计其他人没有的公式,并将二者融合成一种独有的呈现效果。
希望我也会如此成为一个别具匠心,风格独特的写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