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进入四年级后,很多父母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他们似乎不再像一年级时那样乖巧听话,也不像二三年级时那样聪明可爱、活泼好动,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听话,甚至有时还会和家长耍小性子。这是因为,四年级的孩子正处在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也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同时,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心理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虽然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极其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如果经过正确的引导,孩子可以安然度过这个不安的时期,综合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在人生的旅途中实现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转折。
一、认识孩子
从生理特点来说,四年级孩子身体发育处于相对平稳阶段,属于大脑发育关键期。从心理特点来说,孩子的感知觉、注意力能力进一步发展,注意的稳定性由15—20分钟提高到20—30分钟,可以胜任更加复杂的学习任务。思维发展迅速,思维发展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思维可以由模仿逐渐过渡到半模仿或独立完成一定任务。是思想独立性及发散性的关键期。言语发展逐步由口头言语逐步向书面言语过渡。独立意识增强,四年级孩已经不满足于听老师或家长话,开始尝试自己独立打扮、不愿与家长出门,尝试自己出门或与朋友一起。情感发展开始由易变形向稳定性过渡。四年级是培养孩子良好情感能力的关键期,四年级孩子的情感发展逐步从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但情绪控制能力相对有限,依然需要家长进行一定引导。性别意识萌发,站队时会保持一定距离。个体分化明显,发育较快的一些孩子视野逐渐变得开阔,一些在一二年级不懂得事情逐渐明白。集体意识进一步增强,孩子交往的中心开始过渡到学校,但他们看问题仍然比较幼稚,对复杂的是非常分辨不清,虽然知道日常生活的基本准则,但往往不能自觉执行,自控能力较差。
二、 走进孩子
四年级的孩子,是非观念依然淡薄,言行不一,是成长中的不安时期,需要父母的尊重与关注。但父母往往不了解孩子,仍然把四年级的孩子当作小孩子来看待,因此这一时期的孩子,常常会因得不到尊重而故意与父母作对。父母不要认为孩子故意与你作对,只是单纯的不听话行为,其实在这背后隐藏着孩子渴望你理解、渴望你尊重的深层原因。开始由他律到自律转变,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过渡。四年级,是孩子情绪情感的突变期,也是厌学情绪的髙发期,但也是培养好习惯,抵制坏习惯的关键期。作为家长、老师,需要走出走进孩子,真正了解他。可以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将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融汇了解,做“六心”父母、老师,潜心了解学校教育,家校合一,与学校合力育人;静心确定发展目标,根据孩子个性特点,与孩子一起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耐心激发兴趣,每一个孩子都有潜在的资源,可能每一个孩子不同,但一定会有,所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激发;恒心培养习惯,四年级是习惯形成关键期,在这个过程中,克服包办型,让孩子做自己该做的事。细心呵护心理健康。平常心看待孩子成长。
三、 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培养孩子的学习策略做到培养意志力,培养合适学习方法(通——读通;点——明确重点、要点、疑点;解——独立解决;变——举一反三),家长需心平气和。
(一)帮助孩子克服粗心
首先要找到粗心马虎的原因,如不能正确处理学与玩的关系(边做边玩),家长额外给孩子布置作业,不良学习习惯未能得到有效纠正(读题、答题),没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丢三落四,不整洁)。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克服,如和和孩子一起认识到粗心的危害(进行试卷分析),养成集中做事情的习惯(做完休息&休息后再做),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读题、全关键词、思考、划去干扰项等)。
(二)帮助学生告别拖拉
依然要找到拖拉原因,如对学习缺乏兴趣,自律性不强,缺少计划性等。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避免,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给孩子休息、放松的时间,该放手放手,提供良好的写作业环境(避免杂乱、花里胡哨)。
(三)培养孩子预习能力
养成读、查、思、记的习惯,读——读课文,可以做到每一次读的目的都不同,一读(圈不认识字、词),二读(默读,思考文章讲了什么),三读(读明白了什么,没明白的地方是哪里);查——査的范围包括査字典、词典、背景资料、作者生平等。思——思,即思考。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会思考的预习,才是真正深入的预习。记——记录预习收获。围绕以上要求,可以根据方法制定预习提纲,上课时带着问题和大家交流。另外,家长要学会放手,避免让孩子对家长或者家教产生过分依赖的现象。让“帮、扶、放”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四、 引导学会做事
(一) 培养孩子责任感
首先了解孩子缺乏责任感的原因,如家长代劳,太在意孩子成绩,忽略孩子的成长,孩子“无责”现象泛滥,如孩子只需要管理好学习,其他事情都是父母的责任。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成为家庭小主人,给位置,肯定孩子的付出,教育孩子对错误行为承担责任。
二)培养孩子自信心
原因:家长的指责、高期待
对策:合理期待,肯定孩子、故事感染
(三)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对策:成为自己管理的主人,家里事情帮着做,及时鼓励,激发劳动热情。
执行情况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穿衣
叠被子
刷牙
洗脸
整理书包
准备文具
洗手、袜子
(四)培养孩子尊师美德
良好的家校沟通,最终受益的一定是孩子。
对策:树立老师的威信(有疑惑可以避开学生与老师沟通);不要当着孩子面否定老师(亲戚时,信其道,反之亦然);学会正确面对老师的批评;教会孩子使用礼貌用语。
总之,我们要先了解孩子才能走进孩子,进而引导孩子正确了解自己、在成长中遇到更好的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18357/b686f28e348a2cee.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