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是鲁国的史书。因此,《春秋》记载的历史,都是用鲁国的纪年——从鲁隐公到鲁哀公,共计十二代君主,历经二百四十余年。
鲁隐公名息姑,是鲁国的第十四任君主。
《左传》开篇,先对鲁隐公的身世作了简要介绍。
【原文】
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奉之。
鲁惠公娶宋国公主为嫡妻,史称孟子。孟子死后,鲁惠公续娶声子。
声子是谁呢?史料上没有明确记载。《史记》认为她是“贱妾”,这是比较靠谱的。那个年代,诸侯娶妻,往往是有买有送。孟子嫁到鲁国,很有可能带来几位堂妹、侄女作为媵妾。声子便是媵妾之一。鲁惠公续娶声子,只是让她主管内事,称之为“临时夫人”,也未尝不可。
鲁隐公息姑,便是声子的儿子。
鲁惠公晚年的时候,又从宋国娶了一位公主——宋武公的女儿仲子。
说来也是咄咄逼人的怪事,仲子出生的时候,手掌上竟然有“为鲁夫人”四个字。
夫人这个称谓,后世用得随意,张三李四王五麻子,甚至《西游记》里妖怪的老婆,都能叫夫人。但在春秋时期,夫人便是诸侯嫡妻的称谓,一国只此一人。
既然是天意,仲子便嫁到鲁国当夫人了。
仲子也为鲁惠公生了一个儿子,名允。
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允是鲁惠公的世子,将来是要继承君位的。
可问题是,当鲁惠公去世的时候,允还很小,不能上台执政。
后人看到这样的情节,很容易联想到四个字——
垂帘听政。
不好意思,这在春秋时期是行不通的。
女人干预政治,在春秋时期不是没有,但是明目张胆地处理政务,还没有先例。
鲁国人的解决办法,是拥戴已经成年的息姑行使国君的权力。
换句话说,他们立息姑做了鲁国的代理国君。
这就埋下了一个伏笔:息姑的君位,迟早是要还给允的。
息姑死后的谥号“隐”,也是这个意思:摄其政而不尸其位。
或者说,有实无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