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景兰,又名拉兰,法籍华裔女艺术家,她的一生不甘平庸,执着地追求属于自己的天地。
1921年9月,谢景兰出生于贵州贵阳一个名门书香之家。
谢景兰的父亲名叫谢根梅,他天资聪颖,精通音律,尤其擅长吹箫,贵州当地人都称其为“箫王”。
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谢景兰自然不同凡响,她不仅貌美如花,而且还继承了父亲的音乐天赋。
谢景兰未满2岁时,父母便带着她离开了贵阳,举家迁往湖北汉口,后来又去了上海。
由于谢母喜欢杭州西湖的秀丽风景,谢父便将全家搬到了杭州,并且出资在西湖边购买土地,兴建了花园别墅。
可以说,谢景兰的童年过得很幸福,屡次搬家并没有让她缺乏安全感,反而增长她的见识。
来到杭州后,8岁的谢景兰在离家很近的学校就读,冰雪聪明的她功课名列前茅,出落得亭亭玉立,知性优雅。
谢父早就看出这个女儿的音乐天赋,给她买了钢琴,请了老师。
在父亲的呵护下,谢景兰学习弹琴,练习跳舞,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14岁那年,谢景兰顺利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也就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
也就在这个时候,谢景兰认识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著名抽象画艺术家赵无极。
赵无极的家世也很显赫,他的祖父是前清秀才,父亲亦是那个年代的名流人士。
祖父对赵无极十分严厉,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早晨都要其背诵唐诗、宋词和论语。
谢景兰和赵无极的缘分始于自己的四表姐。
1935年,在四表姐的穿针引线下,14岁的谢景兰结识了赵无极。
还末见面时,谢景兰就听四表姐说:赵无极很有才气,如今见了面,才知道这个男人果然十分了得。
谢景兰明艳照人,她的出现犹如一束光,瞬间点亮了赵无极心中的爱火,他第一次感到什么是爱情的滋味。
几乎没有任何波折,谢景兰与赵无极相爱了,她瞒着自己的父母偷偷地与心上人花前月下。
1937年,由于日军南侵,为了躲避战乱,谢景兰随家人迁回了贵阳。
也就是在这一年,谢景兰的母亲去世了。
失去母亲后,谢景兰非常伤心,她决定跟着赵无极一起去重庆完成学业。
在重庆,赵无极对谢景兰体贴入微,两个人总有那么多说不完的话。
随着年龄的增长,谢景兰与赵无极开始谈婚论嫁,他们的婚姻得到了很多人的祝福,其中包括赵无极的恩师林风眠。
1941年6月,谢景兰与赵无极完婚,由于赵无极的祖父病逝,按照当时的守丧习俗,他们长途跋涉前往香港注册结婚。
婚后,他们仍然在重庆继续学业,彼时的他们心心相印,同心同德。
两年后,赵无极毕业了,他留校任教,受聘为讲师,谢景兰收起了满腹的才华,做了一个家庭主妇。
同年,他们的儿子赵嘉陵出生,其名字取自于家门前的嘉陵江。
在外人的眼里,谢景兰与赵无极佳偶天成,他们一个主外,一个主内,是人们心中的模范夫妻。
每天,赵无极除了教学,便是绘画,而谢景兰则静静地站在丈夫的身后,给他提出些许建议。
抗战结束后,赵无极与谢景兰回到了杭州,一家人重新住回了旧时的家园。
赵无极依然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他没有注意到妻子眼里的寂寞和失落。
如果谢景兰是个传统的女人,也许会觉得夫贵妻荣,可问题是,她有才华,有抱负,有思想,绝不可能长期站在丈夫身后。
为了实现梦想,谢景兰进入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继续深造。
妻子走出了家门,但赵无极仍旧沉迷于绘画,他十分渴望能够去艺术之都巴黎学习,而谢景兰也想出国留学。
1948年2月,在林风眠的帮助下,赵无极预留两年教职,带着妻子谢景兰一起去了法国巴黎。
在法国,赵无极的画室与毕加索的画室仅隔了一道墙,两位艺术家彼此仰慕,成为了至交好友。
谢景兰看到了丈夫的成功,心中五味杂陈,为了这个家庭,她牺牲了太多,现在的她不想再浪费光阴,她是个鸟,她要飞了。
不久之后,谢景兰爱上了西方的电子音乐,她巧妙地将其与中国的古典音乐相结合,独创了具有中方神韵的电子音乐。
法国人惊叹谢景兰的才华,而谢景兰只是抿嘴一笑,转而又去学习了绘画艺术。
业余时间,不甘寂寞的谢景兰开了几场小型的音乐会和舞蹈专场,她的名气渐渐地引起了赵无极的注意。
赵无极擅长西方的抽象画,但骨子里却是传统的士大夫,他不喜欢妻子抛头露脸,他希望自己的老婆能安静地呆在家里。
面对丈夫的不满,谢景兰沉默了,她不愿做个笼中鸟,她第一次发现夫妻俩的三观不合。
就在谢景兰苦闷之际,法国小提琴家范甸南出现了。
范甸南英俊帅气,是位音乐天才,6岁时就在比利时宫廷演出,在法国很有知名度。
艺术家的心灵总是相通的,范甸南与赵无极夫妇成为了好朋友,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艺术,探索人生。
慢慢地,谢景兰发现只要范甸南来了,她的心里便有了安慰,有了寄托。
相比自己保守的丈夫,范甸南尊重她、鼓励她,赞美她。
谢景兰的心怦怦直跳,她既高兴又矛盾。
在相处的过程中,谢景兰尽量避免感情外露,但她不知道的是,这个法国的小提琴家早就爱上了自己。
范甸南对秀外慧中的谢景兰一见倾心,他敏锐地捕捉到自己心爱女人的渴望与孤寂。
法国人天生的浪漫气息,让范甸南大胆的追求爱情。
谢景兰对此顾虑重重,毕竟她是中国人,她仍然想维系自己的家庭。
这种三人行的婚姻僵持了三四年的,谢景兰的犹豫让范甸南深感苦恼。
1956年,谢景兰获得了回国探亲的机会,她记挂着儿子,她想回国冷静一下。
赵无极呆在画室,木讷的他什么都不知道,也没有陪妻子一同回国。
谢景兰走了,范甸南崩溃了,以为爱人一去不返的他在绝望中自杀了。
幸亏抢救及时,范甸南没有死成,而远在香港的谢景兰得知此事后,立即将儿子交给了父母,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法国巴黎。
经过生死离别的伤感,谢景兰不再犹豫,她向赵无极提出了离婚。
赵无极目瞪口呆,他不相信这是真的,但木己成舟,无可奈何。
事后,赵无极常哀叹自己对谢景兰关心不够,了解太少。
离婚对赵无极打击巨大,在很长时间内,他无心绘画,外出游历了一年半。
1957年,谢景兰嫁给了范甸南,改名为拉兰,她决心为自己而活。
尽管谢景兰有着很高的音乐造诣,可她最后还是选择了绘画艺术。
虽说已经与赵无极分道扬镳,但谢景兰的抽象画中到处都有前夫的痕迹……
范甸南在事业上绝对支持妻子,他将自己的小提琴锁进了箱子,从此以后只做雕塑。
一个男人希望你为他而活,一个男人愿意为你而活,如果你是女人,你选择哪一个呢?
当然,婚外情不值得歌颂,但凡事都有因果关系。
和范甸南结婚后,谢景兰如鱼得水,她开画展、从中国约古体汉字中寻找创作灵感。她的绘画作品有西方人的奔放,也有东方人的细腻。
晚年,谢景兰几次回国,她怀念自己的家乡,多次为家乡的经济开放牵线搭桥。
1995年,谢景兰在一次开车回家的路上,不幸发生了车祸,她的生命定格在74岁。
在去世前,谢景兰拍了一段录像,74岁的她在空地上跳起了现代舞,而舞曲就是自己创作的电子音乐。
“如果我母亲不离开我父亲的话,我会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但这世界上会遗憾地少了一个艺术家。”
这是谢景兰的儿子赵嘉陵在回忆录中说的话,母亲虽然弃他而去,但他理解自己的母亲。
谢景兰是幸运的,离开丈夫后,她事业有成,因此成为了励志故事,否则恐怕就要引以为鉴了。
作者简介一一婉儿(婉):一个喜欢读书,痴迷历史的女子,爱写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写文章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这就是我,一个尘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兰自飘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