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洛阳城

作者: 林清洛 | 来源:发表于2017-05-26 10:36 被阅读174次

一座城,见证了历史浮沉间的悲欢离合,回荡过一个朝代由万丈繁华到山河破碎的哀婉悲鸣。古城屹立千年,在岁月的变迁中洗去浮华,青墙黛瓦间处处折射着历史的细节。它静默不语,古朴大气,作为一座历史的丰碑记录着史书上不曾出现或早已模糊的故事。东都洛阳,由曾经巍峨森严的城池到如今供游人观光游览的景点,它可曾有过不甘,又可曾有过等待?

洛阳牡丹甲天下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不知牡丹花会上如帜的游人,有多少和我一样,因为刘禹锡的这句诗而对洛阳牡丹产生了无限的向往。到底是怎样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的花儿才能担得起这样一句极尽赞美的诗。终于还是去洛阳看了牡丹,不同品种的牡丹骄傲地开着,它们等来了一年一度属于自己的盛会,不必也不屑于争妍斗艳地展示自己,便可享受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惊艳的目光。牡丹的高贵冷艳应是与生俱来的,从它被武则天贬至洛阳的传说便可窥见一二。

俯瞰洛阳城

站在天堂的九层俯瞰洛阳城,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已被淹没在现代化的都市之中。往昔盛大的繁华终究还是抵不过时间的洪荒,但好在洛阳城并没有太多的高楼大厦,视野上仍然算得上开阔,站在这里依然可以遥想古城当年大气磅礴的布局。一代女皇武则天当年是否也曾站在这九层高台上,将她麾下的江山尽收眼底?是非功过,便留与后人评说。高中的老同学陪着我穿过拥挤的人流,走在洛阳城的大街小巷,一步一个阶梯地爬上天堂明堂的每一层……这座古城于我而言又多了一层亲近的关系,它见证了我同学时代诚挚的情谊,成为了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片段,思之便可浮现出无限美好遐想。

人海中可有一个是你

暮色将至,属于洛阳城的热闹时刻才算真正到来。走进极具历史特色的老街,在推搡的人裙中显得格外力不从心,目光还来不及驻足流连,便被一股又一股的人流推着向前。尽管老街也避免不了商业化气息过于浓厚的命运,但当双脚踩在街道的青石板上,看着街边林林总总的小吃店、手工艺品店,总有片刻能忆起那经济繁荣的盛唐,而千年之后的这条老街,便是被遗忘了的盛唐,被时间风华了的盛唐。

小吃街

这里人群密集,摊贩密布,各种美食小吃的香气扑面而来。当一座古城跳出历史,走向民间,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烟火气的时候,它才不再单单只是一座冷冰冰的建筑,而是寄托了千百年间百姓关于国泰民安美好祈愿的载体。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我始终认为,古城的每一栋建筑,建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实际上属于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普通百姓。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无数朝代的兴替与落没换来的是文明的开化,普通百姓地位的提高。

鱼儿戏水

月明湖畔,洛师凉亭。和朋友一起坐在凉亭里的木台上,看湖中鱼儿戏水。洛师新校区刚刚建成,校园里有些地方还在完善修葺当中,但已可见她美丽的雏形。洛阳城承接古今,以旅游城市而文明天下,它以宽广的怀抱接纳着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面对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它大概也曾有过倦怠,却也努力展现给世人最好的姿态。

唐代诗人于邺曾写诗言: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 今日的洛阳已无关名利,安静地矗立着,接受着世人打量注视的目光。这样也好,当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不再能引起人们兴趣的时候,才是古城真正的悲哀。

东都洛阳

四月份牡丹花会时,周围很多朋友去了洛阳,朋友圈里全是关于洛阳的美景美食。一位朋友感慨道,即将要去的地方被无数人剧透,突然觉得失去了兴致。

我笑道,不是这样的,一万名游客眼中有一万座洛阳城,古城的人文风景绝不是千篇一律、乏善可陈的。你心中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洛阳城,正在那儿静静地等待着你呢。

夜市灯如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魏书洛阳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qt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