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安东尼.布朗,作者曾荣获“国际安徒生大奖”和“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大奖。由此看来,故事一定是经典。
绘本的封面,孩子的母亲背上背着一家人,意味着母亲身负重任……
故事中,朱先生有两个儿子,西蒙和帕克。他们住在一栋很好的房子里,有很好的花园。有一辆很好的车子在很好的车库里。房子里还有他的妻子。这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的美好。
每天早上,朱先生,西蒙和帕克,都总是大喊:“亲爱的,早餐呢?快点儿!” 他们出门以后,朱太太洗净所有的碗盘……整理所有的床铺……用吸尘器清洁所有的地毯……然后去工作。
每天傍晚,孩子们上完很重要的课,朱先生上完很重要的工作,他们回到家,总是大声喊“晚餐呢?快点儿!”
他们一吃完,朱太太就洗碗……洗衣服、熨衣服……再做些吃的东西。
有一天傍晚,孩子们放学回到家。没有人迎接他们。朱先生下班回家,很不高兴地问“你们的妈妈?”他们到处找不到朱太太。壁炉架上有一封信。朱先生打开信封,里面有一张纸……
故事写到这里,大家想想这纸上会写什么呢?
身边一个家庭主妇同时又上班的女人,我身有感触。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却道出了亿万中国女性的声音。
女主人“失踪了”!
曾几何时,先生回家看到家里有点乱,因为在家办公打包弄脏了没来得及打扫。曾几何时孩子回家不停的闹着要吃这个要喝那个,玩具丢得遍地都是。这是典型的中国妇女的写照。
朱太太不在了
“我们怎么办?朱先生说。他们只好自己做晚餐,做了好几个小时,难吃死了。
第二天早晨,他们只好自己做早餐,做了好几人小时,难吃死了。
第二天白天,第二天晚上,第三天,朱太太一直没有出现。
朱先生,西蒙和帕克试着照顾自己。
他们从来不洗碗盘,他们从来不洗衣服,很快,房子变得像猪圈一样……

几天后,朱太太回来了,从此,家务不再是妈妈,老婆的事了,做饭也不是一个人的事了,一家人分工,开开心心,和睦的氛围,这让一家人都很快乐!
这本绘本的故事示意之一:描绘了当代的女性普遍的生活现状:统管家务,做饭,孩子的生活起居,还要为了减轻家庭压力亦或是实现自我价值而去上班。每天的每天都要打着鸡血过日子,丝毫不敢怠慢。
故事的转折点,孩子妈妈消失,让从来不参与这些家庭劳动的家人面对后的不堪。体会了一把妈妈、老婆的重要。
故事的最后,全家一起参与生活中的劳动,减轻了作为妈妈,老婆身上的重担,增加了一家人相处的机会。美好的生活模式。这是所有女性都希望能够得到的家的样子。
故事的结局很轻松,也是示意的第二部分:将来的社会需要人人平等,人人有责的家庭生活,让女性解脱出来,让所有的家人平等,互相尊重和爱待。
身为一个像“朱太太”一样处境的我,看完这个绘本基本疗愈了平时的郁闷心情。心里面大喊:“太好了,终于有人看见我的付出了,我要走出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