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学类
即使人生不如意,也能泰然处之

即使人生不如意,也能泰然处之

作者: 晴空之下123 | 来源:发表于2022-09-18 22:12 被阅读0次

    今晚读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作者结尾发出这样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为什么说他俩是“闲人”?何以见得?查阅资料得知,原来他俩同是天涯沦落人,都被贬官,无权无职,所以都是清闲无比的闲人。

    作者愿意做清闲之人吗?当然不愿意。

    因为作者有凌云壮志,二十岁就高中进士,一心想报效国家,却不曾想仕途坎坷,被贬到黄州,壮志难酬,只能在此做“清闲”之人,他又何尝想做一个闲人呢?只是无可奈何的选择罢了。写出了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不过,也正因为清闲,作者才有时间,有闲情雅致,在月色皎洁的夜晚,他和好朋友张怀民在寺庙的院子里散步,欣赏月夜的美景,领略大自然无穷的乐趣。

    看着美丽的月夜,月光如水一样空灵,明净,澄澈,竹柏的影子,倒影在地上,如藻荇一样交错纵横。作者用18个字,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沉浸在这宁静的月色中,作者把月夜写得如此美,正是其喜悦心境的反射。此时的“闲人”写出了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月下的悠闲。

    人生不如意已然被苏轼看开,即使被贬到黄州,照样笑看自然清风雨露,笑谈人间乐事,欣赏美好的月景,感受人生乐趣。这也正是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词的真谛,表现了苏轼的积极、乐观和豁达。 

    以乐观豁达心态面对困难,这正是苏轼的不凡之处,也是他传扬给后人永恒的精神力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即使人生不如意,也能泰然处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su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