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碎片化时代的正确打开方式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碎片化时代的正确打开方式

作者: 文漄 | 来源:发表于2019-08-25 08:34 被阅读0次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碎片化时代的正确打开方式

    纪元的这本书我断断续看了3个月终于在八月快要结束前的周六看完了。不是因为这本书不好读,而是我的时间都碎片化了,而我又很希望能慢慢咀嚼慢慢消化这本我最近看过的最好的时间管理工具书。

    时间管理的书籍很多,我却只看过《把时间当作朋友》、《奇特的一生》和《番茄工作法》,前两本是大学时一个同社团的校友推荐的。

    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我反复看了几遍,这本书更像一本心法书,教思维方式不教方法论。虽然现在已不太记得书中的内容了,但总觉着自己已把书中一些理念内化于心了。时间的确是不能被管理的,被管理的只是我们的注意力和精力,但你要学会和时间做朋友,相信时间复利的力量。时间是杰出人的朋友,是平庸人的敌人。李笑来老师总说,七年就是一辈子。另外一种常见的说法叫,不要高估自己一年能做的事情,但也不要低估自己七年能做的事情。所有巨大的成就都是由时间来放大的,做对你应该做的事情,由时间来放大。好的习惯坚持七年,正确的事情做七年,就能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

    《奇特的一生》最出名的是事件-时间日志(event-time log),我尝试学习过书中主人公的方法,妄图练成柳比歇夫的时间掌控力神功,不到一周便坚持不下去破功了。有人说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但世界上最难的也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读完《哪有没时间这回书》以后回过来想为什么自己做不到,一个原因是互联网和手机把我们的时间碎片化了,一天要做无数件小事,又有无数次拿起手机,等一天结束了想要记录一下都干了什么花了多少时间,有时候觉得无从记起,玩手机次数多了有时候时间都不知道花去了哪里。

    《番茄工作法》是本很干货的小书。2017年初年审的时候,完美主义癖让自己工作效率低下又抓不住重点,陷于加班泥潭。项目经理看到我加班多的状态提了一句,建议我每半小时记录一下自己干了什么,提高一下工作效率。被点醒的我在淘宝上搜了“时间管理”,排名第一的是一款方正的番茄钟,连带着一起买了《番茄工作法》,讲真这本小书里面的情境略复杂我到现在都没读完,只使用简单机械的专注工作25分钟再休息5分钟的番茄钟操作,帮助我克服烦躁留在书桌前啃下了一本又一本难啃的专业书,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考试。番茄钟是一种很基础的训练专注力的手段,能够帮助在重要但复杂枯燥的任务面前再多坚持一会。

    这本《哪有没时间这回事——碎片化时代的正确打开方式》是实打实的教方法论的书,当然心法也贯穿其中,但我觉得这本书最妙的是他的三个清单:时间段清单、碎片清单、每日任务清单。


    这本书我想从心法开始总结。碎片化时代的时间管理心法就三条:对习惯的理解、对习惯培养过程的理解和对不同方法在不同阶段正副作用的理解。

    1.对习惯的理解。

    长期积累所形成的差距令人望尘莫及。人和人的差距,竖着看一天,横着看一生。

    2.对习惯培养过程的理解。

    概率思维是人类认知的死穴,培养习惯需要概率思维,若能打通这条经脉,挣扎心理便会迎刃而解。概率,就是不计较一天两天的得失,而要把自己的情况放在更长的周期内去观察。

    概率就是习惯培养的成绩,长期统计下来,如果达到60%,说明你已经养成习惯了;如果达到85%,说明你非常优秀;如果达到94%,说明你一定异于常人;如果是100%,说明你可能来自外星球。

    当我看到”概率“这个思维方式时,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在做计划与完成计划这件事上,我与自己较劲了十几年,从来没有100%达成过自己的计划,终于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悟到了,我的日程表只要能做到80%便是高效,做到60%就是合格。这与习惯培养的概率思维是一样,重要的是你有多少天做到了,而是多少天做不到然后就放弃了。在纠结了十几年以后,我终于学会接受自己,和自己和解,告诉自己“糟糕的坚持好过放弃”。

    理解了概率思维,在具体操作时需要“聚集可操作的行为”和“创造行为发生的条件”

    “聚集可操作的行为”具体来讲就是不要再谈读书学习,而要谈记录与总结;不要再谈健康管理,要谈仰卧起坐。

    当我们在谈坚持某种行为习惯时,其实我们在谈坚持为它创造条件。植物生长需要考虑三件事:阳光、土壤、水分。习惯养成需要考虑六大条件:时间、地点、物品、环境、身心、他人

    “创造行为发生的条件”讲的是当需要读书学习时,在家没有效率的话可选择周末早起去图书馆,找到一张带着暖色灯的书桌,坐在一群好学的年轻人当中,关闭手机,安静地看上一天书。当需要健康管理时,定下一周几次早上六点半起来后在家先拿出瑜珈垫做半小时瑜珈后再开始一天的日常,一周去几次舞蹈房跟着老师练习拉丁舞。

    如同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想要听海妖歌声的奥德修斯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有能力抵挡海妖诱惑而让船员把自己牢牢绑在桅杆上,在这个碎片化时代,我们同样没有能力抵挡各种刺激的诱惑,而在培养习惯的道路上却又诱惑不断时,我们需要一些类似于“把自己绑在桅杆上”的具体的行为。

    如果你谈的是“坚持”“毅力”“梦想”“意志力”之类“高大上”的词语,那么可能你已经败了;如果你谈的是“屏蔽刺激”“减少干扰”“整理桌面”之类的具体行为,那么你坚持下来的概率将逐步提高。

    “坚持21天养成一个习惯”纯属扯谈。谈坚持,坚持的并不是结果,而是正确的过程——像奥德修斯那样坚持绑住自己,像我一样坚持周末早起踏上7点半出发去图书馆的公交车。

    3.对不同方法在不同阶段正副作用的理解。

    如果习惯真的如的只是简单地重复若干天就能培养成功的,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抱怨知道但做不到了。整个习惯培养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线性重复,而是在有机地变化,需要你不断地自我调整,环境变了你不变,肯定会被淘汰。

    心理学家提出了行为改变的阶段性理论,可以清晰地描述出习惯培养的四个过程:

    第一阶段:人处于无知状态,也不是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什么问题,并不打算培养某项习惯。比如在参加一次《不抱怨的世界》读书会之前,我并未意识到叹气、自我挖苦和说“我应该……就好了”也是抱怨的一种,所以我不会去做任何尝试去改变我的语言和思维习惯。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你主动意识到自己没意识到的问题,我们永远无法教会不游泳的人游泳的方法。

    第二阶段:探索尝试期。你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且确定要开始着手培养这个习惯了。你的任务是要解决如下问题:

    游戏是否适合你?

    游戏规则是什么?

    你是否有能力玩这个游戏?

    你是否有能力玩这个游戏?

    你是否有意愿付出努力?

    玩这个游戏对你有什么意义?

    如何玩好?

    我很喜欢书中拿玩游戏来比喻习惯养成的方法。大部分人折在习惯养成期,是因为选错了游戏。比如我发现自己无法坚持跑步,用跑步来要求自己可能会是种折磨。尝试过拉丁舞以后,发现拉丁舞是更适合我的游戏,更容易习惯化。

    第三阶段:行为固化期。你的习惯行为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你的任务是要让它更加稳固,把它对你个人的意义放大。

    不做某事就要找到一个更为积极的行为去替代,比如你要坚持的是读书,而不是坚持不看手机,因为看手机这事儿你根本坚持不住。你听说过“别想粉色的大象”吗?说的就是越是压抑你就越想。

    我意识到一直以来我想戒除的“不看韩剧”又反复复看失败原因,不是不要看韩剧,而是用看书或社交等其他更积极的行为去替代掉、挤占掉看韩剧的时间,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

    第四阶段:习惯稳定期。你的习惯已经稳定了,除非碰到工作和生活的较大变化,它不太会离开你,即使离开你,你也会有信心重新开始建立它。

    在这个阶段可以试试“坚持碎片化思维”,为你想培养的思维习惯找到具体的语言,坚持使用这样的语言和他人、和自己对话。比如,戴上紫手环,每次一抱怨就将紫手环换只手,马上开启了自己不使用抱怨语言的开关,之后便会思考怎样不用抱怨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意思,抱怨的话用另外的不抱怨的方式说出来也是语言习惯的转变,长期坚持,不抱怨的思维模式就生根了。

    还可以试“碎片化的情绪管理”:

    经常做出微笑的表情。

    经常用愉悦的语调说话。

    经常舒展自己的身体。

    经常关注自己的呼吸,加深,放慢。

    这四个阶段与《不抱怨的世界》里面强调的无意识的无能,到有意识的无能,到有意识的有能,再到无意识的有能有异曲同工之妙。

    讲心法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方法和目标。心态上做好准备,真正干起来就不会是“裸奔”,也不会因输掉几次而放弃比赛,也能找出各种方法来避开诱惑,建立起习惯的多米诺步骤。如早起的习惯多米诺步骤是这样的:晚上想好第二天起床的时间,然后上好两个闹钟——第二天早上wake闹钟响起——下床关掉up闹钟——刷牙洗脸喝水——成功起床。早起这个结果是由前面的这一系列行为引发的,一个接一个相继发生,最终碰倒了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结果就发生了。


    要掌握一个领域的核心知识,又没时间看太多的书的情况下,偷懒的方法是只看一个领域一到两本系统讲述该领域的好书。时间管理说到底还是自我管理的方法,任何方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好方法。最适合自己的方法需要不断去试,然后再调整再试才能找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哪有没时间这回事——碎片化时代的正确打开方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fxh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