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菇凉

昨天看到一个视频很有意思,一个读书博主,说人生的三大阶段,对父亲的态度竟然如此之大。
十岁的时候,崇拜父亲,二十岁的青年人鄙视父亲,四十岁的中年人怜悯父亲。
为什么二十岁的青年人鄙视父亲,最大的原因是二十岁的年龄是血气方刚的时候,时常觉得父亲落伍了,觉得父亲不中用了。
并把儿时读过的课文《背影》举例说明,提到自己是通过这篇文章夺得了比赛的冠军。朱自清在文章里讲了一句话,那时十九岁,对父亲的态度就特别鄙视,觉得父亲特别迂腐,根本瞧不上。
在火车上,父亲说已经嘱咐了茶坊对朱自清加以照顾。那个时候朱自清就觉得说这些有什么用,他们只认钱,这个行为太傻了。
然而,到了四十岁以后,自己做了父亲,渐渐懂得了父亲的情感,更懂得了父亲的不容易,体会到了生活的不容易,才会开始怜悯父亲,知道父亲有多难。才觉得父亲是这个世界唯一崇拜的人。

正如文中所说,小时候对父亲无比崇拜,总觉得父亲很厉害,很强大,能回答很多问题,能处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像一座大山一样坚强,父亲厚重的双手总能为我们增加很多安全感。
但是越来越大,看着周围人的父亲,在回头看看自己的父亲,才发现父亲落后了,什么都跟不上,没有文化,没有背景,更没有钱。严重的时候还会抱怨这一切原生家庭,怎么这么苦,这么穷,总羡慕那些家庭优越的,恨不得想逃离这个家。
但是,年龄越来越大,真正做了父母以后,有了自己的孩子,才发现既要照顾家庭还要赚钱,守着几亩地养活一大家子人真的是非常非常不容易,心渐渐软了,开始体谅父亲,并崇拜尊敬起了父亲。
我的父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文化,没有背景,家里条件不好。
自从我出生记事以后,家里一直负债的。但是父亲没有任何抱怨,拼尽全力养活这个家,为了生存做过很多很多小生意,学校门口卖过零食,下乡收过垃圾,合伙收过零食,农忙卖过化肥柴油,下乡卖过蔬菜,卖过手机,充过话费,开过收割机,拉楼讲过地等等。
期间天明忙到天黑,时常吃不饱饭,忙到三更半夜。
如今条件好了一点,又开上了公交车,为了节约电费,时长要半夜爬起来,骑车到两公里外的充电站给车子充电。我时常劝他,不要老是这样,休息不好,影响健康。
可父亲总是执拗,顶着严重的黑眼圈与眼袋:“这个时候的电费便宜,省钱。”我默不作声,节约了半辈子,还是不知道享一点点福,说到底还是为了这个家。
我始终忘不了儿时父亲哄我吃饭时的场景,时常忘不掉,那年车子没油不得不把我一个人放在半路,父亲摸黑跑回家拿油,不知跌倒多少次的情景。
写这篇的时候,又忍不住哭了起来,真的泪点太低,太过于感性,父亲真的很不容易。
今天是父亲节,祝福天下的父亲,节日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