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政而知新
一篇博士论文_作者:邵明转发一篇十一年前的博士论文,他的观点与我写的小说《灰》的观点很相似,所以推荐给大家,我自己也可温故而知新。
唐亚林、叶敏:《上海工人群体的D,Z生活样本》
整理书桌,发现六年前笔者尚在华理工作时做过的一次访谈记录材料,内容是关于上海工人群体的D,Z生活。该材料由时任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如今已留校任教的叶敏记录整理,由唐亚林改定。工人群体平G化问题一直是笔者关心的话题,但一直没有深入去研究,此访谈材料可做一份信史备存。
附录两则短文由笔者当时撰写,发表在新浪博客《会飞的鱼的博客》上,略有改动。唐亚林,2014年9月4日。
一篇博士论文_作者:邵明本文摘要:故事的主人公N师傅是导师在银行取钱时偶遇上的(他的工作是银行保安)。导师因取钱等待,与其打趣闲聊,无意中发现他竟是我们关注的D层研究的典型个案,即城市工人群体平G化问题。于是,导师做东,约好N师傅在学校旁边“今缘宝”酒家深入探讨话题。原文可上网查看。
N师傅父母都是工人,兄弟姐妹共五人,与我们同一年代,光荣妈妈的产物,他们的下一代没有一个读到大专学历的。他们对孩子的就业规划要符合形势,要选择契合家庭条件、就业环境的求学路线。
N师傅的女儿因为各种原因上的是财经类中专学校,这在N师傅看来还是比较理想的。现在城市就业岗位越来越少,中专能早点毕业,不至于在时间上吃苦,如果找个好点的工作后,再去进修,拿更高一点的文凭是比较合理的选择。这主要是从家庭经济角度来考虑,他们并不知道大学文凭是块敲门砖。
作者唐亚林注:上海的D,Z老百姓在孩子读书成绩一般时,往往主动选择先读中专,而后边工作边读大专、本科,这样既能拿到不错的收入,还能把学历提高。这一选择与计划经济时代只要上了中专就可找到工作的分配政策有关系。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惯性思维。
我在小说《灰》一书中引用了威利斯《学做工》里的一句话:“社会阶层可以在教育过程中传递”。
一篇博士论文_作者:邵明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岀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寻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这篇博士论文描述了N师傅的父母、爷爷、奶奶,兄弟姐妹五个家庭的工作、经济收入、子女教育、子女工作状况。它印证了我的观点,社会阶层的流动与读书、学习有关,与父母、家庭有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