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曾上影了一部名叫《年会不能停》的电影,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女儿看了后回来跟我讲起,让虽已退出职场,但曾经在一个公司连续十几年担任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人的我产生好奇,总想抽出时间到电影院观看此片,无奈春节前后杂事较多,加之天气不佳,一直未能如愿。
几天前再次提起此片时,女儿告诉我,现在不需要到电影院,自己在家里从网上就可以观看这部影片了。于是,昨晚挤出两个小时,一口气看完了此片。
感觉电影有它真实贴近现实生活的一面,但毕竟它是一门艺术,并不是现实生活。我以为,在现实生活中,胡建林的错调事件是不可能发生的。
一个那么“大”的集公司的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居然把一张年会报名表误当成工作调动申请表处理,而且最终还成为事实,就算经办人是个糊涂虫,那还有那么多的上级,难道一个个都是糊涂虫,那这个公司早该破产了,年会不能停也自然会开不起来了!也许这就是艺术的效果!
影片出现这样不合情理的情节,我也完全可以理解,因为编剧、导演他们很可能没有当过法人代表,他们都是在演戏,并不对实际情况产生的效果负责,他们更没有从事过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外行犯这样的错误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如果没有这个错误,可能也就没有《年会不能停》这部电影,我也不能看到这部电影,也不知道居然还会有人犯这样滑稽可笑的错误。
但无论如何,看完此片,我对胡林的这一角色似乎产生了代入感,感觉自己在人力资源部期间的工作和经历,与电影中的胡建林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2000年底,我所在企业在经过几轮行业重组之后,开始企业内部的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人力资源改革。从中层竞争上岗,员工双向选择开始,连年不停地推进改革的步伐,在业务市场竞争白热化、公司发展处于爬坡阶段,员工队伍严重老化的情况下,人员还要从零增长到负增长,这对一个老牌的家族式的国企难度何等之大,不亲身经历过是无法体会到其中工作的艰巨!
经历十几年的企业变革,我虽然没有像胡建林那样挨过打,但遭受威逼、还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无形压力,影片中胡建林经历的那些事我无一不经历过,甚至还有更多鲜为人知的工作和困境,绝不亚于影片中的胡建林。
当时,企业劳动用工不规范、临时工比正式工还多,而国家出台了《劳动合同法》,劳动监察部门要执法、临时工要求维权同工同酬,稍有不如意就会停工甚至罢工,企业却又面临业务滑坡、经营出现瓶颈,经济效益每况愈下的困境,上级却层层加码考核指标,让基层企业举步维艰,人力资源工作者更是夹在其中,四面楚歌,虽然头衔中没有“总”,但脑袋没有哪天不是“肿”的……
往事不堪回首!好在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有决心总能找到出路。只要有利于企业发展,只要处事公正,总会得到大多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道道难关被攻破,人员也减下来了,队伍也稳定了,经济效益稳步提升,企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最后也革掉了自己——提前卸职,把岗位交给更年轻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