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爱啃骨头的猫咪
村上春树说过:“我的确非常喜欢日常生活中无所谓的细节性风景,非常喜欢观察各种各样的人是怎样通过这些细节同世界发生关系,以及这些无关紧要的琐事是怎样得以发生的,我对此非常有兴趣”。
有人评价村上春树说,他那特立独行的自尊与傲骨、应付浮燥驳杂世界的淡泊与从容,对物质利益的漠视与超脱,以及对世俗和市侩的反感和拒斥,将现实世界与虚构世界的一体化,各种寓言、神话等荒诞的情节出现在他的小说中,都是用来强调主我的意识。
图片来自网络第一次读《海边的卡夫卡》这种类型的故事,里面两段平行世界的故事,看似无关又有着奇妙的联系,奇幻加神秘的故事情节,主人公们所追寻的自由、成长和解脱,对现实社会的禁锢进行反抗,一明一暗两条线平行前进最终相交相融。
故事第一条线主人公是卡夫卡。
15岁的卡夫卡少年,为了寻找自己在四岁时就抛弃自己带姐姐离开的母亲,为了逃避弑父奸母的预言,他在生日前夜,独自坐上了开往四国的巴士,离家出走了。卡夫卡从未见过母亲的照片,甚至连她的名字也不知道。
他想要逃避诅咒,想获得自由,想成长为一个“顽强的少年”。
他在前行的路上遇到了樱花,在他睡梦中杀人后,看着衣服上的血渍不知所措的时候,只好联系只有一面之缘并借住他一晚的“姐姐”。
当他在甲村图书馆安顿下来后,他见到了馆长佐伯女士,这位50多岁的优雅贵妇,身上带有谜一般的身世,卡夫卡甚至怀疑她就是他的“母亲”。
他奋力挣脱,但似乎一切都逃不开“命运”,他在梦中杀了父亲,在图书馆与“母亲”佐伯女士发生关系,在睡梦中强奸了“姐姐”樱花。他把预言都履行了一遍,他以为这样一来父亲加在他身上的诅咒可以终止,然后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终止,什么也没有摆脱,甚至在精神上的烙印比以前更深了。
图片来自网络他心中的恐怖、愤怒和不安丝毫没有消去,它们仍在体内,扔在执拗的折磨着他的内心。
他在大岛的帮助下躲避了警察的盘问,卡夫卡从大岛与女权主义者的辩论,他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评说中,可以看出大岛是他精神上的成长导师,对他的思想的改变有很多启发。
在最后,他走进了森林,里面是孕育着无数未知的一个世界。他的犹豫和踟蹰,他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忐忑,最终一步步走进密林深处,他战胜了畏惧,终于成长为一个顽强的少年。
故事第二条线是中田。
以二战为背景讲述。1944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尾声,是日本军国主义垂死挣扎的疯狂时期,全世界处在非理性的战争年代。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先后扔下了两颗“蘑菇云”的原子弹。1944年11月7日,日本山梨县的孩子们在山上采“蘑菇”时发生原因不明的“集体昏睡事件”和美国在日本投下的“蘑菇云”的原子弹事件有关。
中田出生在一个较为富裕的城市家庭,二战期间,读小学的中田在一次集体野游中,被女教师在无意识状态下对他殴打,而使他陷入一种魂体脱离的昏迷状态——“集体昏睡事件”。
中田从此丧失记忆,成了一个目不识丁、思想单纯,无法与人交流但却能和猫对话的人。老人中田靠政府那一点可怜的补贴孤独地生活着,过着极简单的日子,连买电车票都不会,却可以和猫对话。
中田其实也是一个游走在世界边缘的人物,他的大脑是一片无边的虚空,也正因为如此,他离真实比谁都近,或者说,他就是真实。
中田不堪忍受一个自称琼尼·沃克的人对猫的残酷虐杀而将其杀死,之后离开东京,在青年司机星野的帮助下,到达四国找到并打开“入口石”,然后踏上了关闭世界之门的旅程。
图片来自网络两个故事平行进行,看似无关,却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中田杀了虐猫人琼尼·沃克,其实是帮助卡夫卡完成了“弑父”这一仪式;中田舍命打开了入口石,成全了卡夫卡走进“森林”,直面恐惧,最终成长为一个“顽强的少年”。中田和卡夫卡,相互成全,都是为了寻找自由和解脱,为了自由的灵魂而为之反抗。
【完】
作者:爱啃骨头的猫咪,微博读书书评人。
习惯早起,喜欢读书,业余写字,最近又爱上健身。
不吃鱼只啃排骨喝鸡汤的阿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