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青春
微信里的潜规则

微信里的潜规则

作者: 青枫小事儿 | 来源:发表于2018-08-29 22:54 被阅读78次

    不知道曾几何时下载了应用微信,不知道曾几何时人选择了微信,不知道曾几何时人们依赖上微信。

    各位还记得自己微信第一个加的人是谁吗?

    我的微信第一个人就是大学的室友,第一批人就是大学同学。添加人是有顺序的,先是和自己关系最亲密的人。之后随着大家互相见面打招呼,为了以后方便联系,大家都会问一句你有微信吗?互加一下,就这样慢慢构建出了大学同学的圈层。所发的信息也大都是记录大学生活的内容。同学们会频繁的互动。可是随着大家毕业,微信朋友圈的内容,也变得更加职业。但是刚刚毕业往往都是打鸡血的文字,所以大学同学间还保留着互相鼓劲的动力,可是慢慢随着微信通信录里的人增加了人,大学同学的比重也在稀释着,也正如他们在心中的比重。朋友圈的信息都是与工作相关的信息,你会发现曾经所加的好友,能和你互动的也就是你最初加的那几个人,那几个最亲密的人。其他的人只沦为朋友圈的陌路人或是点赞之交。

    现如今,微信融入了我们生活,也在悄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每天早上起来就刷一遍朋友圈的最新动态,动动手指为喜欢的内容去点赞,打开九宫格为昨夜的躁动与朋友的心情编辑回复。我们坐在地铁上刷微信,我们吃饭的时候刷微信。如果说手机是连接我们与世界的窗口,那么微信就一定是我们联系周边的纽带。

    微信始于每个人对于社交的渴望。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将人带入了数据时代,大家感觉空间越来越近,但是彼此心灵的距离却越来越远。网络的热闹与喧嚣,衬托出线下的枯燥与孤独。如今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后,社会整体都更加注重社交需求,以及在社交过程中被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微信的点赞与回复互动,就是人与人之间最简单的社交需求与尊重。微信中你会看见最明显寻求社交认可的例子炫耀名牌包包,老公买的礼物等等。我也喜欢哈哈

    微信作为一个以个人为中心辐射和个人主体有关的人和事的平台。在微信所构建的社交层次中有其不为人知的潜规则。

    潜规则一,涟漪影响。微信中的主体和其他微信中的人影响关系是涟漪影响的感觉。

    首先,微信作为一个以个人为主体中心存在的平台,当一个人发出一条图文信息,犹如一个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而湖面就是主体朋友圈的好友。这一条图文消息会因为本身的重量决定其激起的涟漪大小。但是离着主体最近的圈层将会激起最大的动静。这个圈层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父母和妻子。当一个人改个头像亦或是发一条难过的消息,一定会受到来自母亲的回复和妻子的关怀。其影响也会随着距离中心的远近,影响也会变得弱强。距离越近,影响则越强。

    其次,随着微信主体个人社会角色的多变,所激起涟漪的位置也是多变的。我们扮演着学生、朋友、职工、老板等等。当我们所发送的内容是带有特定圈层色彩的消息内容,受到影响最多的也就是相对应的圈层。例如你发一个同学、公司聚餐的微信消息,那么你所得到的将会是同学、公司同事的回复与点赞,其他人因为没有在你所在的圈层内所以很少能一起互动。

    潜规则二、模糊影响。随着主体所发图文的信息模糊性,朋友圈的各个圈层将会出现理解歧义。这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位朋友在微信中发送“我受够了”,之后你就能看见你俩共同的好友都在下面回复问号?时候我俩私信,他说他因为这样一条微信,见证了胡思乱想的强大。父母质问他是不是和妻子吵架了?他解释了,父母又质问他说那你是不是嫌我们老的墨迹你嫌烦了?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同样也是质问他你是不是嫌弃我了?质问他你遇见啥事儿了?最奇葩的一件事儿,就是他家的一个亲戚,给他打电话一顿臭骂他,如是说,不就是向你借俩钱吗?你至于吗?不借就不借呗!有几个钱,脾气还大起来了。狠狠挂掉电话。公司领导微信问他是不是最近工作压力太大,还是对其他公司同事有情绪。经过几轮不同人的质问,他慌了,立马删掉了微信那条信息。同样我也质问了一句,那你为啥发送呢?他的回答,没让我眼睛跌下来。因为打游戏的过程中,碰见几个不会玩的,骂起来了,为了泄愤跑到朋友圈中发了一条朋友去哪。他和我这么解释,我相信,别人信不信我就不知道了。微信的朋友圈层不同,就决定了大家对模糊的信息理解也变得多种多样。

    也正是因为朋友的这个现象,我才决定去梳理对微信的认识。

    每个人添加好友的顺序可能不一样,但是随着微信朋友圈里的圈层类别开始增加,各个圈层在微信主体心中的地位在稀释着。

    微信朋友圈就像移动的涟漪,每一次影响都会跟随主体的移动而激起所相对应圈层的回应。但是伴随内容的相关性,朋友圈也具有跨越性。例如你发送一篇自己的结婚信息,你就会得到所有圈层的回应,除了只是为了联系而联系的微信好友。

    微信朋友圈让我们在这个移动互联网的世界有一个回应,也有一份被认可的期待。一个人的微信朋友圈就是一个人的社交运动轨迹。抛开朋友圈的套路,也就是抛开虚伪的开始,真实记录生活,真实记录与每一个圈层最为真实的互动。

    以下不是什么纯正理论,也不是什么金科玉律。只是个人对于微信生活的总结和归纳。不喜勿喷,但欢迎关注评论私信讨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微信里的潜规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jl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