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经历的苦难,终将使你发光。
我有个朋友,之前考上了公务员,人人艳羡的“铁饭碗”,但她却不停止前进的步伐,她说不愿平庸地过着一眼能看到老的生活。她希望生活有些拼头。那时候她便提出了考注册会计师证及考研的打算。期间,每次约她吃饭,吃完她便匆匆赶回家里看书。
后来,终于喜闻佳讯,她成功考上了深圳大学的在职研究生。另外,她也通过了公务员的遴选进入了市级单位。现在,她每周末都要挤车去深圳上课,周日上完课再挤回来。别人都笑她太辛苦了,但她一脸满足地说:虽然苦,但我享受其中。
努力的女孩,相信你的人生必定会越来越精彩的!
这也让我联想起来《我的一个世纪》的主人公——将一手烂牌打的风生水起的传奇女子董竹君。
半生漂泊,两度入狱,任凭命运一次又一次的轻薄,却始终活得优雅而独立。董竹君用一生的传奇,向世人展示了如何将人生的一幅烂牌打的风生水起。
![](https://img.haomeiwen.com/i3070083/f0c1748316c75585.jpg)
01 拥有独立的人格
1900年,董竹君出生在上海一个贫民窟里。
童年时期虽然贫困,但一家人在一起却也是种幸福。董竹君的父母吃够了没文化的苦,想方设法筹了钱将女儿送到私塾中,希望她能通过念书有个不一样的出路,以后也好嫁个好丈夫。
只是在那个腐败的年代,作为社会最底层的人们,注定无法逃避风雨侵袭。拉黄包车的父亲因为过度劳累生了重病,母亲也丢了工作,家中没有了收入,还因为看病借了高利贷,欠下一大笔钱。董竹君早已辍学,日子一天比一天艰难。
走投无路之下,父亲不得已将女儿抵到了堂子里做3年“清倌人”,所谓“清倌人”指的便是在青楼卖艺不卖身的姑娘。
被送到青楼那年,董竹君只有13岁。
后来一个叫夏之时的男人出现了。夏之时提出要为她赎身,董竹君却断然拒绝:
“我自己会想办法逃出去,不用你花钱。以后我和你做了夫妻,你一旦不高兴的时候,也许会说,‘你有什么稀奇的呀!你是我拿钱买来的!’”
后来她灌晕了看管她的人,成功脱身。并且那时候便与夏之时约定:
第一:我不做小老婆;第二:你要送我去日本求学;第三:将来从日本读书回来,我们要组织一个好好地家庭。
这是1914年,董竹君14岁。换在今天,这个年纪的女孩还在上初二,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年纪,而董竹君却已拥有独立人格,深谋远虑、自尊自爱。
02 无论什么时候都保持体面
战乱年代,多少人蓬头垢面,只是为了生存。但董明君却每次在困难面前,都要求自己必须保持体面。
一开始并不理解,在当时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为什么苦苦坚持一份看似不切实际的所谓体面?
后来也是慢慢读她的故事慢慢明白,所谓体面,首先是一种策略。在这个“以貌取人”的社会,她将自己装扮体面,是为在招商引资中更好的脱颖而出;她将女儿装扮体面,是为别人不轻看她们,更好的得到尊重和认真对待。
特别喜欢一句话:没有人有义务透过连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
保持体面,不光是一个女人对抗世界的尊严,更是一个女人永葆魅力的秘诀。
一个体面的女人,她可能不美丽,但一定是令人舒服的。其实体面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对于美的追求,更大程度上是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
无论身在何处,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及尊重,这才是真正的体面。
03 始终坚持学习
早年父母就意识到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决定再苦也要供董竹君上学。8岁的她这才有幸走进私塾学校。在她努力下,学业常取得优秀。
后来董竹君随避祸的夏之时去日本求学,就读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期间她还生下了一个女儿,她靠自己奋发努力一边念书一边照顾孩子,在短短几年中就完成了学业。
她不但自己坚持学习,对孩子一样要求如此。
赫伯特说,一个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学校的老师。有这样的母亲,她的孩子们怎么能不优秀。
起初,董竹君的工作非常忙,她不得不把3个小女儿都送到苏州一所教会式的女子附属中学就读。只有国琼还留在上海的音乐专科学校读书。
教会学校的办学条件不错,但董竹君担心孩子们会被教会思想腐蚀。故而,董竹君每周日都会抽出时间教育孩子们如何做人,培育她们真善美的品质。
孩子的读物,董竹君都严厉要求。她禁止孩子们看对健康成长有害无益的书,并且亲自到书店买符合孩子年龄的进步书籍。
好在她们都没有辜负董竹君的期望,个个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像母亲一样各自在事业上闯出了一片天地。
![](https://img.haomeiwen.com/i3070083/e54c571a744399cb.jpeg)
一女人拿到再烂的烂牌也不过如此,没有好的原生家庭,还曾落入风尘,最后连丈夫都不能依靠,带着4个孩子净身出户,她依旧把自己活成一个历经世纪的传奇。
正如董先生所言: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
不是每个人的人生一出场就是锦绣无比的春天,哪怕你手握烂牌,只要你原意放手一搏,你也会成为人生的赢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