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龚晓英
冬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站在狮市古镇的巷口,思绪渐渐悠远,不禁朝巷子里走去。踏着青石板,鞋底落在石板上发出的清脆声音,萦绕在绿树、古瓦、飞檐、老墙上,仿佛在讲述狮市古镇的故事。
大约清康熙年间,村民依水而居,渐成集市。因旁边有山形如狮子,沱江河中有一石滩,人称狮子滩,狮市亦由此得名。这里因“狮子滩”建水码头,自贡盐场出产的盐由牛佛沱江入长江出川、内江的蔗糖入长江到重庆,都要经过狮子滩水码头。狮子滩水码头成了“东大道下川路”的重要驿站和码头,也是成都——泸州——长江的水路运输要道,于是因水码头而设场,名“狮市场”。
而今,狮市古镇还保留有川主庙、天后宫、禹王宫、文昌宫、观音阁、袁家大院、胡家祠堂,以及两个古寨等众多古建筑。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的川主庙的戏楼基本完好如初,紧挨川主庙戏台的古驿站“池关驿”也还在,福建人建的天后宫的基础构架大部分健全,袁家大院、胡家祠堂框架还算完整,江边还保留有些吊脚楼。2009年,狮市古镇被批准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政府完善了高速路出口到古镇的连接公路,修缮恢复古建筑,积极筹备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沧桑变迁,斗转星移,随着盐业的落寞,狮市古镇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却留下了古色古香的民居。带着一颗远离喧嚣的心,穿梭在其中,无关历史的厚重,不问沧桑墨迹,只是在追溯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怀,静静地、淡淡地,却又是深长地。
狮市古镇老街沿沱江而建,全长八百余米,街宽不过六尺,地平不过六丈,坡陡梯高。现存的三宫四庙与豪门宅院彼此呼应,形成屋脊房檐、梁柱窗棂交错的独特景观,虽年久失修,大部分还是风韵犹存。临街店铺都是一楼一底竹木结构,前店后宅,木柱木梁竹编串夹壁,门是开店时取下打烊时安上的两米左右高的木板门,桌子是八仙桌、条凳;街边的老店仍然贩卖着旧时的物件,店主不时与左邻闲聊,见到路人经过,随口吆喝几句,便自顾手头的活计。行走在老街的道路,犹如穿梭于时光,随时可触碰前人的静谧生活。民居也是小青瓦竹木结构,典型的明清川南建筑风格。行走在雨雾中,从缝隙中爬出来的青苔,仿佛在诉说一段青梅过往,只要稍不留神就会跌进某一个熟悉的情景里,让你久久不愿离去。
古镇老街上一处僻静的老建筑,挂着一块古色古香的匾额“狮缘堂”。这里本是建于清末的胡家祠堂,由天井、偏房和正堂组成,建筑 宽大,门墙古朴,泥塑工艺自然流畅,具有清末川南民居的建筑风格。推门进入,偌大的堂屋中挂满了书画作品,它们都是四川、重庆等地笔友的手笔。
“狮缘堂”对面的老房敞开大门,满墙画作,桌台前,摆放着笔墨、砚台、镇尺等文房用品。“狮缘堂”的主人、四川美术家协会的李长鸣告诉我们,他自幼开始自学书画,退休后利用胡家祠堂建筑空间创办“沱江书画院”,不定期与各地书画爱好者交流。他在此创作的画作《蜀南水乡图》,描绘了狮市镇当年的景象。他平时不接待客人,这次也是破例接待我们来采风的作家朋友们。用餐的时候,我们惊奇的发现,李长鸣不仅画画得好,饭菜也做得非常好吃。豆豉鲤鱼、炸河虾味道不错。他说,鲤鱼和河虾都是沱江里现捕捞的,经过环境治理,现今沱江水质好了,沱江狮市段的鱼虾比人工养殖的肉质、鲜味度好得多。
狮市镇党委沈书记介绍说,从狮市古镇先后走出“蜀中文学八大家”之一的陈崇哲,深受郭沫若表扬的爱国人士王本一,“富顺豆花”制作大师刘锡禄等,给古镇的“人杰地灵”作了最好的诠释。而今,富顺已经开始打造“狮市古驿文化小镇”,千年古镇将换新颜。
沱江边狮市古镇这景、这情、这美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寻幽访古,净化心灵。
来源:自贡网
网友评论